“福建舰”新照片:已进入3号船坞,或即将开启海试

尽管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已经下水,但美国媒体对“福建舰”的关注热度丝毫没有降低。
据环球网报道,近期美国Maxar商业卫星公司在社交媒体上公布了我国“福建舰”航空母舰的最新卫星图片。
根据卫星图片显示,“福建舰”已经离开下水时的4号船坞,到达1800米外的3号船坞。此外,覆盖在“福建舰”电磁弹射器上的三条标语依然存在,有可能在未来的舾装工作中会被拆除。
图片
图片
图片
起初“福建舰”船体各个模块由3号船坞负责生产,随后运往4号船坞进行组装。现在3号船坞疏浚完毕,“福建舰”也重新返回,预计3号码头将承接起新航空母舰的系泊试验以及航行试验。
一般而言,无论是军舰还是大型民用船只,在建造完成、举行下水仪式后,并不意味着可以立即投入使用,后续的舾装工作和海试实验依然是一个相当漫长的流程,待这一系列繁琐的任务完成后,舰船才能正式交付使用,我国的“福建舰”亦是如此。
图片
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我国新华社的报道称,“福建舰”下水后,将按计划开展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
与之作为对比,“辽宁舰”和“山东舰”下水后,新华社发布的是:“该航空母舰将按计划进行系统设备调试和舾装施工,并全面开展系泊试验。”
很明显可以看出,在下水后,我国前两艘航空母舰专门强调了设备调试和舾装工作,而“福建舰”仅仅强调了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没有舾装工作。
尽管“福建舰”展示出的细节并不多,但是从目前可以看到的一些小细节可以证明,在下水时“福建舰”的完成程度明显远高于我国前两艘航空母舰,比如舰岛上已经安装了有源相控阵雷达,船体左右舷上各安装了一门装备相控阵雷达的1130近防炮;而“辽宁舰”和“山东舰”在举行下水仪式时,只有一个船体,航空母舰所需的防卫武器系统、雷达系统还没有安装到位。
图片
这从侧面可以证明,我国巨型总段造船法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可在干船坞车间内完成了焊接、预舾装、涂装和密性实验。总段造船法极大减少了船坞的占用时间,节省资源,同时使航母建造工期大幅度提前。
再结合“福建舰”电磁弹射器上的三条标语:“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海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加快构建产业结构合理,军工核心突出,质量效益领先、国际竞争力强的世界一流船舶集团。”
这是江南造船厂对党和人民的郑重承诺。目前,中国在海洋维权方面有着极大的军事需求,就在近期美国和日本不断对台湾问题指手画脚,在我国周边海域举行军事演习,严重威胁我国国防安全。
军事斗争的迫切需求使我国必须拥有在短期内完成建造航空母舰并立即投入使用的能力,因此“福建舰”需要迅速入列并形成战斗力,将成为中国人民海军震慑宵小的“定海神针”。
由于“福建舰”已经在船坞内完成了重点的近防炮系统、雷达系统、防空导弹和电磁弹射器等舾装工作,预计后续的舾装任务较少,比如测试电磁弹射器、增添内部生活设施、铺设管线等,周期也将大幅度缩短。
舾装工作完成后,就是海试实验。在海试阶段初期,需要首先需要测试“福建舰”的动力系统、武器系统、升降机等设施,检测它们的质量以及是否满足作战需求;其次,测试舰载机在不同气候、不同条件下的起降能力和舰机整合能力;最后,进行舰船编队实验。
随后进行扩大性实验,在原有的海试基础上进行更复杂的舰载机和防卫武器的系统化、体系化实验,让船员与“福建舰”进一步磨合。
图片
一般而言,新型航空母舰的海试实验周期较长。以“山东舰”为例,2017年4月26日“山东舰”下水,2018年开始海试,2019年11月结束第九次海试后,交付人民海军。但是“山东舰”的试验训练并没有结束,在2020年又执行了多次试验任务,2021年才初步形成战斗力,参与部署任务。
不过,“福建舰”的新技术将使海试任务变得更加复杂。由于“福建舰”采用了电磁弹射和平直甲板等一系列新技术,J-15舰载机、空警-600以及未来的第四代舰载机与“福建舰”的磨合周期有可能会大幅度延长。在此期间,舰载机使用电磁弹射器进行飞行、着陆实验必然会产生一些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此外,“福建舰”可搭载的舰载机和人员数量远超我国前两艘航空母舰,人员管理、战机出勤以及后勤保障也成为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提高作战效率,尽早形成战斗力,是中国人民海军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新课题。
因此,尽管我国“福建舰”已经下水,在形成初步战斗力,建立起完整的航母战斗群之前,依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