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趋紧,房企融资成本却再度普降,中海最低降至3.55% |指标解密

※全文约4000字,阅读全文大约需要8分钟
融资成本是资金使用者支付给资金所有者的报酬,房地产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融资方式多元,负债率高,因而融资成本尤为重要。房企拥有较低的融资成本,可以减少财务支出,提高盈利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低成本融资的良性循环。在亿翰的研究体系中,我们将各房企的融资成本及其增速指标纳入其中,作为考核企业融资能力的重要指标。
融资成本连年普降
金辉控股、时代中国控股等
房企改善明显
根据E50房企中39家已公布融资成本的房企数据,2021年房地产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普遍下降,39家房企平均融资成本5.81%,较2020年的6.03%下降0.22个百分点,融资成本下降的房企33家,占比达85%,降幅最高的为金辉控股,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了0.89个百分点。从历年来看,房企融资成本在2018年走高,2019年部分房企下降,2020年出现普遍下降,2021年融资成本再度普降。
图片
为更清楚的看到房企融资成本的变化趋势,我们按照营业收入的规模将房企分为三个梯队。从融资成本平均数来看,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融资成本平均数分别4.70%、5.69%和6.95%,营业收入较高、规模较大的头部房企融资成本普遍较低,低融资成本是房企做大规模的必要条件之一,我们认为,在行业利润率不断降低的情况下,未来低成本的资金获取能力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图片
三个梯队融资成本平均数分别下降了0.23、0.32和0.17个百分点,其中第二梯队的房企融资成本下降幅度最大,其次是第一梯队和第三梯队,我们认为,第一梯队以碧桂园、中国海外发展、保利发展等头部房企为主,原本的融资成本就偏低,即使有所下降,但能下降的空间有限,第三梯队则以中小房企居多,融资上优势并不明显,融资成本偏高,改善融资成本的难度较大,如迪马股份、力高集团等房企2021年融资成本反而有所上升。而第二梯队以建发国际、首开股份、美的置业、雅居乐、时代中国控股等全口径销售额在千亿左右的房企为主,融资成本有下降的空间,因而在降杠杆和主动优化融资结构下融资成本下降较为明显。
图片
从企业性质来看,2021年39家房企中国企和民企的融资成本平均数分别是4.66%和6.56%,民企的融资成本平均数比国企低1.91个百分点,国有企业由于先天优势带来的信用加持,在融资上优势明显,国企和民企2021年平均融资成本较2020年分别下降了0.27和0.18个百分点,国企下降幅度高于民企,主要在于国企中除绿地控股外,其余国企2021年的融资成本均下降,而民企中部分民企融资成本仍在上升。
行业降杠杆和宏观利率下行
两大因素助推融资成本下降
如果说2018年房企融资成本走高主要是因为政策收紧,导致房企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而2021年房企降杠杆力度显然大于以往,融资难度也前所未有,但为何融资成本不升反降,我们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同样是去杠杆导向和融资收紧,但2018年和2021年的效果和影响不同,2018年在融资通道收紧后,房企的应对方式是开拓新的融资渠道,以较高成本的资金维持企业周转,如发行成本较高的美元债,从而整体上抬高了房企的资金成本。而2021年融资渠道收紧的结果是房企再融资难以为继,只能被动偿还,有息负债规模出现明显下降,尤其是美元债的偿还或者非标融资规模的压缩,压低了房企的融资成本。
当然也有房企在降负债的过程中融资成本出现上升,如中梁控股、建业地产和绿地控股,我们观察到,这三家房企有息负债规模下降的幅度明显高于其他房企,下降幅度均超过25%,因此我们认为,在降负债的过程中,企业或许为了保证必要的流动性,获取了部分成本较高的资金,其他融资成本上升的房企如正荣地产、大唐集团控股同样如此。
第二,我们认为,宏观环境利率的下行,也是影响房企融资成本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2020年因疫情,2021年因经济潜在下行压力,央行连续4次降准,整体货币环境趋向宽松,根据监测的房企境内债融资的情况来看,2020-2021年房企境内发债的成本整体呈下行趋势,尽管多重严监管的政策让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筑起了大坝,但一方面,对于国央企而言,受融资收紧影响较小,融资通道保持通畅,2021年国央企的有息负债普遍保持15%左右的稳定增幅,新增的融资如新发行的债券利率价格均较低,使得国央企融资成本进一步走低。另一方面,部分民营企业如龙湖集团、旭辉集团控股、金辉控股等房企依靠着较为稳健的经营和良好信用保持,加上企业有意识的优化债务结构,如发行成本较低的绿色债券或资产支持证券,拓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或者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信用资质,整体融资成本也有所降低。
图片
降融资成本成房企共识
未来仍有下降空间
从以上分析来看,房企融资成本受到宏观环境和行业融资状况两方面的制约,展望未来,一方面,从宏观环境来看,利率仍有下行的空间,2022年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应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叠加疫情反复和俄乌战争等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居民消费信心不足,企业投资意愿下降,经济稳增长的诉求强烈,2022年以来,央行不断通过降准、上缴央行利润,降低LPR等方式释放流动性,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房地产企业也不可避免会受到惠及,尤其是部分信用状况仍保持良好的房企。
另一方面,从行业的角度来看,2021年乃至2022年,是房地产行业信用断裂和重塑的过程,尤其是民营企业目前仍面临着信用缺失、融资困难的问题,以境内债为例,2022年1-4月房企境内债发行1890亿元,同比下降31.3%,其中民企发债规模仅占5.9%,除龙湖集团、碧桂园等少数民企外,多数民企已无法在公开市场发债。5月份监管层通过创设信用保护工具支持支持部分“示范房企”发债,反映出监管层试图引导市场恢复对房企的信心。但整体而说,信用和信心的恢复必然需要时间和过程,并且即使企业信用能够修复,但杠杆的下降也是难以避免的。
而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房企降杠杆和降融资成本是一体两面的,融资成本代表债权人的投资回报,与股权投资获取利润回报的性质是类似的,在房地产行业投资回报高的时候,房企能够承担得起高成本的债务,因此不断地加杠杆带来债务规模的上升,但随着行业利润率的走低,高成本的债务对企业利润的负担加重,企业对高成本资金的承受能力下降,因此减少高成本的资金,降低杠杆,从而减少财务成本支出,为企业发展赢得更多的利润空间也逐步成为房企共识。从本质上来说,行业投资回报率才是是影响融资成本的根本因素,融资成本降低所代表的含义与房企利润率不断降低是一致的,即房地产行业告别高收益、高利润的时代,投资回报率逐渐回归普通行业的水平。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
版权归亿翰智库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随意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或在此文后留言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亿翰智库(ehresearch)
感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