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西关这条老街,将成为下一个东山口?

说起广州的文艺据点,许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地方是东山口。
民国时期归国华侨居住的洋楼,变身极具设计感的文艺复合空间,咖啡、手工、服饰、展览,静谧的住宅区变成潮流人士的集聚地。
图片
俗话说,“东山少爷,西关小姐。”
——清代城西富商的住宅,和东山少爷的洋楼一样,正在被改造为令人惊喜的时尚文化空间。
图片
宝源路,你一定不陌生。
短短500多米的道路,被政府挂牌的建筑多达10余栋,是广州历史建筑分布最为密集的街道之一,与宝华路、多宝路并称为“西关三宝”。
这些历史建筑大多建于19世纪末,超过100岁,曾是清一色的住宅,既有气派的西关大宅,也有联排竹筒屋。
罗马柱、铁艺装饰、古典山花等西方建筑线脚,搭配西关传统的趟栊门三件套、满洲彩色玻璃窗,历史上著名的“西学东渐”在这里找到鲜活的例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 右 滑 动
宝源路上的每一栋建筑都来头不小。
宝源路9号,是十三行时期“花纱大王”陈泽球的住宅
宝源路内巷宝源北街18号,曾是十三行巨商梁大镛的大屋
明勤第,宝源路141号,主人当年在朝中做官
近些年,一些有实力、有情怀的人开始盘活这些老宅,修旧如旧,为老建筑注入新鲜血液。
东有新河浦,西有宝源路。
如今,10多家文艺小店陆续入驻,这里成为荔湾最适合文艺生存的地方。
图片
图片
一幢垂垂老矣的西关大屋,历经3年的匠心修复,光彩依旧。
“宝源路101号”,是一个坐标,也是一栋大屋的名字,它背后蕴藏百年烟云往事,胜却其他一切芳名。
1900年,李俊锋的祖辈从广州的番禺迁移到了广西的藤县,修建了一栋西关大屋定居了下来。
2017年,李俊锋接手了宝源路101号上的老宅,依照自己儿时居住的西关大屋的记忆,把这栋破败闲置的老宅改造成自己理想的样子。
图片
图片
这栋三层高的西关大屋建于1910年,在此居住过的屋主个个都是大户人家。
最有名的要数西关名医陈爱伦世家,他的姨妈王德馨是周恩来的爱妻邓颖超的产后主治医师
直至今天,大宅里仍旧保留一些陈爱伦住在这里的旧物,李俊峰非常爱惜这些“历史的见证者”,药柜、药瓶、医书,都完整无损的放置在一楼的餐厅里。
图片
修复前的宝源路101号
图片
医药世家留下的旧药柜、旧药瓶
不仅陈爱伦医生,大宅的好几任主人都和医药行业结缘。曾经,星群制药厂副厂长卢致豪先生也曾居住于此。星群药业作为颗粒冲剂的开拓者,是中国医药界的老字号,在医药界颇具影响力。
为了做到修旧如旧,李俊锋换了十几家设计公司,绞尽脑汁想了许多“妙招”——
把阳台的立柱拆下来,用来当灯柱
花盆、沙漏缸改造为台灯的灯座
门板拆下来,改造为茶几的桌台……
图片
图片
老宅的旧物换了一种身份延续下来,在时隔112年的今天,依旧散发着别致而优雅的气质。
如今的宝源路101号,是一家集餐饮、茶膳和展览活动为一体的复合文化空间。大宅时不时会传来粤曲的美妙吟唱。
“这里是许多广州非遗达人的秘密据点,他们常来这里聚会、表演、交流。”
图片
一条历史古街,穿梭其间的却多是年轻人的身影。
整个西关,除了永庆坊和泮塘五约,就数宝源路年轻人最多。
Gary和Mia,8后,生长在西关,11年前接手了宝源路136号、138号的竹筒屋,用了几年时间把大屋盘活为理发店、甜品屋和咖啡店为一体的复合空间。
图片
“我小时候就住在西关,祖祖辈辈都住在这样的旧楼里。”宝源路比东山口更有市井气,更具西关人的朴实无华。“
宝源路的老建筑改造在最大程度上还原了老宅的原貌,不会为了美观而舍弃年代感和破旧感。
图片
图片
图片
店铺保留了西关竹筒屋的旧屋顶、满洲窗的窗框
“这条街上的店铺老板我都认识。”整条街上的商铺没有恶性竞争,老板们彼此熟识,为了同样的“西关情结”努力着、坚持着。
“大家要么生长在西关,要么在西关大屋、骑楼里生活过。”
保留满洲窗的面包店
以“旧物玩具”为主题的设计师民宿
清代钱行主题的咖啡馆
图片
图片
在宝源路叹啡的过程就好比寻宝,你总能在这些文艺的店铺里发现一些穿越百年的“宝物”
——满洲窗的窗框、趟栊门的圆形印记、民国小姐的座椅、带着压力表的钢管门把……在每间小店和你不期而遇。
如果时间是一条河,东山口是潮水流向的方向,而宝源路则是河流的源头,它用一种“更新”的姿态,回溯那些逝去的人和事。
广州不会有第二个东山口,也不会有第二个宝源路。
它们在时间的更替中没有被遗忘,而是化作城市的乐手,演奏老建筑的新生。
编辑/ NAN
图片/ WillhooZ、Hunk、宝源路101号、樽樽士多
设计/ 欣欣统筹/ 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