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母亲|结婚16年婆婆待我如女儿 替我照顾生病住院的家人

编者按:
人的一生会有很多身份,父母这个身份是每个人都绕不开的。我们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长大成人后养育孩子,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即日起,华商报延安记者站、二三里资讯开通【我的父亲母亲】栏目,一起聆听关于父母的故事,铭记那些温暖的亲情。本期,我们邀请到闫霞,分享关于其婆婆刘小琴的故事。
本期讲述人:闫霞(甘泉县人民医院麻醉师)
我的婆婆叫刘小琴,现居住于甘泉县美水街道办西门坪,今年62岁。多年来,她持家有方,任劳任怨,让一个三代同堂之家和睦相处,互敬互爱,成为邻里们羡慕的家庭。
我与丈夫黑璐于2006年结婚,和大多数人一样,结婚前我很担心婆媳问题。但是到现在我们结婚16年了,婆婆一直把我当亲女儿,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怀,以至于丈夫常常开玩笑埋怨到底谁才是亲生的。
我们的一双儿女一直是婆婆在细心照料,孩子小的时候我都没洗过尿布,结婚16年来我在家也很少做饭,这些一直都是婆婆在操劳。
图片
婆婆常给我们讲起自己的婆婆,也就是我们的奶奶。奶奶有八个儿媳妇,但从来没有和任何一个媳妇红过脸,这样和睦的婆媳关系也让婆婆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特别是分家以后,公公在外做着生意,婆婆既要把家里打理好,又要照看孩子,生活十分艰难。所以,从苦日子里走过来的她非常珍惜现在的生活。她说,自我进门那天起,她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像自己的婆婆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儿媳,不能让儿媳妇吃苦受罪。
图片
早些年公公婆婆在外做生意,常年不在家,经常顾不上照顾家里,但是她一直教导孩子们要踏踏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公公和婆婆育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现如今儿女们都早已成家,并有了孩子。由于我们家离得很近,我又在医院上班,工作很忙。家里的一日三餐都在一起吃,做饭的重任自然落在了婆婆身上。
孩子们要上学,我和丈夫要上班,为了让我们能吃上热乎可口的早餐,婆婆每天凌晨五点半就开始起床忙活。由于吃饭的人多,为了照顾大家的口味,每次做饭,她都会变着花样,让大人小孩都爱吃。
图片
要照顾一家人的生活、接送孩子上下学,她和公公主动承包了所有的家务,只为减轻我们的负担,让我们能够安心上班。每每提及她辛苦的付出,婆婆总是觉得是应该做的,没有一点抱怨,这让我很感动。除了照顾我们,公公婆婆还帮我照顾家人。我是家里的独生女,母亲比较忙,一到过年过节的时候,根本顾不上做可口的面食,所以,婆婆烙月饼、包粽子等,都会多做出一份,让黑璐趁热送到我的娘家给父亲吃。
图片
最令我感动的是,去年疫情严重的时候,丈夫一直在防疫检查站坚守,而我也在防疫一线做核酸采集工作,不巧这个时候,我父亲患脑梗住院了。正当我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公公和婆婆主动提出帮忙照顾我父亲,患有高血压的公公在医院陪护父亲,婆婆负责做好饭让公公带过去。
婆婆的辛苦付出,我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看到适合的衣服、好吃的东西就买回来孝敬她。 2010年,婆婆腰椎间盘突出,腿疼的厉害,我和黑璐赶紧带到西安,多次治疗后,缓解了症状,回来要调养,我赶紧把婆婆接到自己家,每天想着法从网络上学做饭。
婆婆的腿刚刚不疼了,赶上清明节祭祖,祖坟在很高很远的山上,需要要步行着去,她就要跟着自家的几个姐妹去烧纸了,我们知道后很担心她的身体,就劝她不要去。但是她却坚持要去,我想这份坚定饱含婆婆对自己父母的思念。
华商报记者 贺秋平 整理 通讯员 范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