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香港青年扎根南沙创业,为港澳台侨生内地求学提供服务

图片
毕业两年后,90后香港青年、广州英才盛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曾祥盛放弃香港的高薪工作,来到广州南沙创业,从此他解锁了一个全新的身份——教育科技创业者。
高中时他参加“港澳台侨联考”,被暨南大学录取。这段升学的经历,为曾祥盛如今的创业埋下种子。曾祥盛表示,随着经济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港澳同胞愿意来内地学习,但是他们需要对在内地读大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020年,他在广州南沙创汇谷粤港澳文创社区创立广州英才盛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面向港澳台学生提供内地高等院校专业升学信息和咨询服务。
图片
90后香港青年、广州英才盛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曾祥盛。
深耕教育领域,成为马来西亚华人升学“超级联系人”
曾祥盛早年在广东接受高中教育,辗转于广东、香港两地生活。他选择参加“港澳台侨联考”,走上了香港青年内地升学的道路。曾祥盛表示,暨南大学多元交融的文化氛围也是他所欣赏的。“在这里不仅有来自内地的学生,同时还面向港澳台和海外,这样的学生构成在全国都非常独特。”
在他看来,来内地求学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这4年时间里,除了能完成学业拿到文凭之外,更能让一个港澳青年全身心地去体会内地的社会发展。”曾祥盛表示,在学校他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为未来的创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三大四期间,曾祥盛选择出国实习,被一名在马来西亚的华人总经理赏识,负责运营一个中国网站,面向马来西亚本地的华人华侨传递国内升学信息。这份实习工作让他了解到,许多马来西亚华人华侨的家长都很愿意自己的孩子能够回到国内升学,但是信息不对称、缺少信息渠道导致他们并不了解相关途径。
这段“超级联系人”的经历不仅让他积累了一定的资源,也让他更坚定了自己未来的方向。
虽然这颗创业的种子在曾祥盛的心中逐步“生根发芽”,但为了降低创业失败率,他和同伴们决定毕业之后先到企业工作,积累社会经验。
2018年毕业后,他放弃了香港就业的“高起薪”,选择留在广州工作。“我认为从事教育一定要从底层做起,最直接地了解家长的需求。”于是,曾祥盛带着热情,一头扎进广州的教育机构,只为弄清教育行业底层的运营逻辑。
后来,他还到深圳继续“取经”。“内地发展空间很大,有各种家庭各种背景的人,我希望可以通过工作尽可能多地去了解这个行业。”曾祥盛说,他发现越来越多的港澳台华侨学生倾向回内地深造,但是他们对内地的教育体系却并不了解。这些经历让他萌发了创业的想法,“我既有内地的教育经验,也和这些港澳学生有所接触,这时我的功能就凸显出来了。”
扎根南沙创事业,期望打造港澳青少年服务中心
因为自己的经历,曾祥盛很想成为链接港澳台侨青年回祖国求学的那座“桥”。经过两年的考察调研,2020年3月,他选择在广州南沙区创汇谷粤港澳文创社区与港澳青年团队联合创业,创立英才盛世教育科技(广州)有限公司,着手打造港澳台侨学生内地升学发展一站式平台。
“这一年正好是南沙自贸片区成立5周年,和我来到广州的时间差不多,希望自己能和南沙一起共同成长。”曾祥盛表示,南沙是广东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且背靠广州,有足够强大的支撑。并且,身为新区的南沙的“新鲜感”更激发了他的斗志。
图片
曾祥盛在2021年的湾区青年说。
曾祥盛认为,南沙对于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政策最为丰富,且力度很大。受此吸引,他选择来到南沙发展。“在公司从0到1的阶段,南沙实实在在地鼓励我们,帮助我们启动。”他介绍,企业运营方面,政府给予了公司三年的场地免租。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他对南沙也充满信心。今年他的创业团队新加入了4名内地青年,从“港澳团队”升级为“粤港澳团队”,商业模式更加完善。
“受疫情影响,2020年起公司把精力主要放在了线上培训。”曾祥盛希望可以在南沙开办一个基于线下的港澳青少年服务中心,专门针对有相关教育需求的港澳籍家庭。“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研究生阶段,都可以到服务中心来咨询,来寻求帮助。”
《南沙方案》释放了巨大的粤港澳产业合作空间
南都:您认为《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将港澳青年来内地发展带来哪些利好?
曾祥盛:我认为最大的亮点是支持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充分发挥南沙的区位优势,释放了巨大的粤港澳产业合作空间;其次就是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核心是人才,而高等教育合作能更好地培养适合大湾区建设的人才。
期望港澳青年多多了解粤港澳大湾区每个城市的具体情况,再尝试用长远的眼光看准一个发展中的地区,比如南沙,选择在新区的发展一定要挖掘自己的优势,多结识不同圈层的资源,在融入南沙的过程中保持耐心和期望。南沙对港澳青年来说是充满机遇的地方,而机遇会留给有准备的港澳青年。
南都:南沙应该如何进一步吸引港澳青年来内地发展?
曾祥盛:期待南沙未来针对性地围绕这份政策展开大量的宣传工作,同时对实际的痛点多进行大量的挖掘、分析和尝试突破;期待政府与在地的港澳青年一起发挥桥梁作用,进行官方和民间的结合与合作;期待南沙成为港澳人才聚集地,吸引更多港澳青年前来交流考察。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