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诊断到治疗,关于特应性皮炎的知识都在这里!

图片
点击辉瑞小药箱”,关注我们
图片
你知道湿疹在中医典籍里中的名字吗?
原来古代就有湿疹这个病症了
泛指篇:1
● 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湿疮”“湿癣”均可泛指现代医学的湿疹。
● 《金匮要略》里的“浸淫疮”,指的是泛发性湿疹。
● 《医宗金鉴》里的“粟疮”“血风疮”指的是丘疹性湿疹。1
灵魂拷问:特应性皮炎和湿疹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湿疹。2
● 特应性皮炎由Robert Willan于1808年最早报道,又称特应性湿疹。2
慢性湿疹样皮损明显瘙痒是特应性皮炎的基本特征。3
其实古人对特应性皮炎也有记载
对湿疹有分部位的记载:1
● 《医宗金鉴》的“旋耳疮”指的是耳部湿疹。
● 《疡科心得集》的“乳头风”指的是乳头湿疹。
● 《外科正宗》的“肾囊风”“绣球风”指的是阴囊湿疹。
● 《外科正宗》的“鹅掌风”指的是手部皲裂性湿疹。
划重点!
《医宗金鉴》里的“四弯风”指的是异位性湿疹。1而异位性湿疹就是现在我们所称的特应性皮炎!4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
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5
图片
影响面在蹭蹭蹭的扩大,要注意!
● 在我国皮炎和湿疹门诊患者中,成人AD的患病率为4.6%(407/8758)。6
● 一项多中心横断面研究,纳入中国15个省39家三级医院8758例湿疹或皮炎门诊患者,调查成人AD的患病率及临床特征
● 我国12个城市1-12月婴儿AD患病率达30.48%
● 1-7 岁儿童AD患病率达到12.94%。7,8
● 一项多中心横断面研究,在全国12座大城市,在84所幼儿园及40间疫苗注射诊所调查中国1-12个月婴儿和1-7岁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诊断患病率。
● 研究显示特应性皮炎为患者,尤其是儿童及其家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医生诊断特应性皮炎的依据是什么呢?
中国AD诊断标准
(青少年/成人篇)3
● 病程超过6个月的对称性湿疹
● 特应性个人史和/或家族史(包括湿疹、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等)
● 血清总IgE升高和/或外 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和/或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2级或2级以上阳性)
● 符合第1条,另外加第2条或第3条中的任何1条,就需要到医院咨询医生诊断是否为特应性皮炎。
中国AD诊断标准
(儿童篇)3
● 瘙痒
● 典型的形态和部位(屈侧皮炎)或不典型的形态和部位同时伴发干皮症
● 慢性或慢性复发性病程
同时具备以上3条就需要到医院咨询医生诊断是否为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
遗传因素
● 影响皮肤屏障
● 功能与免疫平衡
最强风险因素
● 家族成员有过敏性疾病史
环境因素
● 气候变化
● 生活方式改变
● 不正确的洗浴
● 感染原和变应原刺激等
如何治疗特应性皮炎?
正规和良好的治疗及疾病管理可使特应性皮炎症状显著改善
● 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
● 消除诱发和/或加重因素
● 减少和预防复发
● 减少或减轻合并症
常见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手段有哪些呢?
基础治疗:3
● 润肤剂
外用药治疗:3
● 外用糖皮质激素(TCS)
(不良反应:长期大面积使用TCS可能导致皮肤和系统不良反应)
● 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TCI)
(不良反应:主要为局部烧灼和刺激感)
新治疗方式:3
● PDE4抑制剂
通过减少促炎症递质的产生,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9
指南推荐:
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已在美国获批。
-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0版)3
治疗的最强辅助你知道么
洗浴:1
◆ 洗浴温度在32℃-37℃
◆ 洗浴时间5-10min
◆ 使用低敏无刺激的洁肤用品
● 保湿剂的作用:3
◆ 能阻止水分丢失
◆ 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
◆ 减弱外源性不良因素的刺激
◆ 减少疾病的发作次数和严重度
在外用药使用的过程中
指尖单位和体表面积都是常用概念
希望宝爸宝妈了解后可以实现规范用药
用法须知10
图片
图片
● 用量:使用“指尖单位”FTU(Fingertip units),进行衡量,将一个FTU定义为管口直径5mm的标准外用药膏管中挤出的可以覆盖从食指远端指节皱处食指尖的软膏剂量。
● 1个FTU约重0.5g
如何计算体表面积?11
两种估算方法:
● 方法一:手掌法
图片
● 方法二:9%法则
身体不同部位占体表面积为9%的不同倍数。
图片
参考文献:
1.刘光金.论湿疹在中医典籍中的病名演变[J]. 医师在线, 2018(29):41-41.
2.赵作涛,ZHAO, Zuo-tao,等. 湿疹?还是特应性皮炎?[J]. 医学与哲学(B), 2014.
3.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 特应性皮炎协作研究中心. 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0版)[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20, 053(002):81-88.
4.王欣,孟丽华.特应性皮炎中医治疗进展与展望[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3):309-311
5.顾有守.特应性皮炎的治疗[J].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2, 19(005):269-271.
6.Wang X, et al. Medicine (Baltimore). 2017Mar;96(11):e6317.
7.Guo Y, et al.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19Aug;33(8):1569-1576.
8. Guo Y, et al. Sci Rep, 2016,6:29751.
9.邓维,苏伟,张高磊,等.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9,12(4):230-233.
10.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Pediatrics Aug. 2012 Vol.27 No. 8, 584-587
11.https:// www. uofmhealth. org/ health- library/ sig254759
文字内容仅供参考,这些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如果您有疾病或治疗相关的特定问题,请咨询临床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