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桥与老街,构筑起新河老城独有的水乡风貌|老城计划

图片
图片
01
· 寺前桥 ·
在温岭北部,有一座小镇,名为新河,台州市第二大河金清港横穿其间。小镇因水道得名,也因水运迅速发展。新河文化昌盛、古迹众多,是一座山清水秀、人文荟萃的水乡古镇。
观看独家原创视频
金清港上有一桥,位于镇南的披云山前,名为金清大桥。又因披云山上原有一座净应寺,故大桥又称寺前桥。
图片
图片
寺前桥是大型五孔券桥,桥身长64米,宽4.6米,高12米,远远望去,整座桥身起伏有致。此桥自修建以来已有200余年,但桥身依旧坚固如初,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桥上装饰设计亦别具匠心。桥两旁的石栏上饰有浮雕,从花卉到鸟兽,从具象图案到装饰性几何纹样,无不生动有致。栏间石柱共56根,柱头以圆雕石狮、荷花、莲蓬装饰。可惜的是,石狮在“文革”时被砸损坏。
图片
桥的南北两端建有桥亭,亭上挂有匾额,南曰“人无病涉”,北曰“水不扬波”。
图片
图片
过去,寺前桥作为连接两岸的重要通道一时繁华无限。据清《嘉庆太平县志》载:金清大桥“海口锁钥,往来冲要,通县之桥,以此为巨”。民谣“新河所,所四门,门门走马。寺前桥,桥五洞,洞洞行船。”也描绘了寺前桥当年的盛景。
图片
1986年,位于寺前桥东边的披云大桥建成通车,寺前桥开始沉寂。2002年,在寺前桥的西边,又建成一座锦绣大桥,从寺前桥上走过的人,越来越少。就这样,随着公路交通的发展,水路很快走向衰落。
图片
岁月已逝,如今的寺前桥繁闹不再,但却带着独特的历史气息和江南韵味,在时光中静然守候。两岸植被繁茂,绿意盎然,环境优美,水鸟在平静的水面上低飞而过,落在岸边的老树上。
图片
图片
偶有船只经过,带起层层涟漪。桥上来往的行人很少,大多是住在近处的老人。
图片
寺前桥街看起来则更为沧桑,街巷寂寂无人,只有一家钟表店还在营业。这家店正对着寺前桥,一抬头便可望见桥上景致。店中的钟表样式倒还不少,座钟、摆钟、腕表都有,做的都是老生意。
图片
图片
水港小桥多,人家尽枕河。两岸居民临水而居,日子过得恬淡悠然。时光与桥下的河水一起慢慢流淌。
图片
图片
许多老房子都空着,透过一扇茶色玻璃,可以看到一台老式缝纫机。一位婆婆坐在家门口编草帽,只有电视机的声音陪伴着她。
猫和蝴蝶为老街增添了一些灵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值得期待的是,今年初,这里启动了寺前桥“清明上河园”项目:以修复古街古屋为核心,打造具有古埠水韵特点的“清明上河园”。相信几年后,寺前桥会恢复当年的热闹。
02
· 南门街 ·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南门街是新河镇最繁华的街道。岁月悠悠,曾经的热闹早已随时光流逝而去。如今的南门街,人流很少。
图片
与众多老街一样,南门街街面不宽,电动车和自行车是最好的交通工具。偶有老人骑车经过,骑到相熟的人家,就停下来,寒暄几句。
图片
从满街的店面招牌可以看出南门街曾是条热闹的街区,而今许多店铺都关闭了。
古朴的长街上,只有几家老店在营业。
图片
卖插座的老爷爷戴着老花镜认真地研究着产品;主营电脑刻字的老大叔坐在玻璃柜台前看报;城市中早已消失的黄包车在南门街还可以看到;配钥匙、锡器加工……都是做了多年的老营生。
不知如今一天能做成几桩生意,但他们依旧这样坚持着。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栋房子门口挂着印有温岭市新河自强印刷厂的牌子,木质外墙上还留有多年前的宣传标语。令人惊奇的是,屋里依旧有工作人员在进行印刷作业。
图片
图片
一间间砖木结构的老屋依旧保留着,屋顶上的瓦片排列整齐。正值春夏之交,花木扶疏。瓦片的缝隙中也生长出鲜嫩的野草来,在一派寂静中显出生机。房屋与房屋之间的通道窄而长,两人并排走都有些挤。因为潮湿,墙角蔓延出一片青苔。
图片
图片
梅子黄时,才晴又雨,熏风吹醉人间,吹得叶声簌簌。信步转入幽幽小巷中,路过一户户人家。一间间老宅子的大门都敞开着,院中是一方独立的天地。有户人家院子里的蔷薇自信盛开,散发甜香,从一楼直攀上二楼阳台。
图片
图片
往小巷的更深处走去,被一户人家墙上略为复古的“理发店”三字吸引,便在门口驻足张望。女主人很和善,出来与我们闲聊。原来这三字是男主人自己写的,他退休后就做点剃头生意,也种种花草,卖卖盆栽。
刚好男主人正在院中搬运要拿出去卖的盆栽。侍花弄草,是一门技术,也是一种闲情。
图片
图片
南门街周边还有不少文物保护点:乌台门里、李氏大院、张元勋故居……马加里民居为民国时期建筑,宅院占地总面积达990平方米。台门雕饰精美,十分有特色。门额上刻有:西城别业。
图片
图片
从五月的花香中走过新河老城,感受到水乡独有的柔和安然。
许多人心中都会有这样一座桥,这样一条街,它们是纯真的儿时记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承载着长大后对家乡的思念与眷恋。
遇见更多老城
图片
图片
图片
编辑 | Joxy
摄影 | 绿鮇
海报 | 全策设计
图片
点「在看」,分享水乡的柔和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