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哆啦A梦表情包隔三岔五就能全网刷屏?

图片
真新镇小茂 | 文
戏仿,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创作语言之一,指的是通过模仿某种艺术形式,从而达到调侃、嘲讽、游戏或致敬的目的。具体表现为,将原作品中的严肃内容与各种不合时宜的角色、场景混合,突破原本作品中的局限,进而制造出滑稽效果。
图片
《带胡须的蒙娜丽莎》——马塞尔·杜尚1919年作品
只用一段话解释清楚一个概念有点难,但一下子看不懂也没关系,我们今天的例子就是“戏仿”艺术在当代流行的最佳体现。
你应该也察觉到了,最近一段时间,哆啦A梦又双叒叕成了沙雕网友们的表情包宠儿。
你大概率在某处看过这张图。它无差别地出现在QQ、微信、微博、小红书等一切人类进行冲浪的场所,存在感强得一塌糊涂。
图片
没人能洞穿这个笑脸背后的深意,仿佛在表达欣赏,又像在关心智障。这个蓝胖子就静静看着你,心中无言,似乎又凝结了千言万语,让内心戏丰富的网友忍不住想安排点什么。
图片
结果显而易见,这个蓝胖子又火了,带着它魔性的笑容入侵到你生活的每个角落。当有人向你抱怨发挥失常只考了全班第三,你可以掏出蓝胖子,潜台词是我就静静地看着你装逼。
图片
当七大姑八大姨急匆匆给你转发了某条谣言,你也可以掏出蓝胖子,露出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图片
甚至当群里的法外狂徒大肆转发涩图,损害群友身心健康时,你依然可以掏出蓝胖子......的变体,发出班主任般的死亡凝视。
图片
图片
至于会被理解成不许涩涩还是GKD,就要看这位群友的个人造诣了。
图片
这张“斜眼贱笑”表情图的应用场景是如此广泛,一传十、十传百,以至于现在网上大部分原图已经绿到“包浆”,变得越来越糊。
图片
但大概在4月底的时候,事态有所改变。有人嫌弃包浆图片太糊,重新上传了“高清重制版”,并很快流传开来。
图片
这一传就出了问题,同一张表情图却流传出两个版本,大家便开始争夺“正统”。支持绿色包浆图的网友,认为表情包就像成年老酒,越糊才越有灵魂。另一批人可不管这些,啥都要最新最好的,才能满足完美主义收集癖的嗜好。
图片
不过争斗很快就失去悬念,由“高清派”大获全胜。原因在于,高清版图片的出现击穿了表情包二创的壁垒。很快有人P出不同颜色的版本,你是少女粉色,我是性感豹纹,在群里争芳斗艳。甚至于有人掏出炫彩动图版,将战争彻底引入高潮。
图片
图片
这些魔改像是一声惊雷,把群里隐藏的P图大手子们纷纷炸了出来。中国网友在借图抒情、望文生义这块从不输给任何人。你清楚所谓的疯狂星期四不过是消费陷阱,可面对上校和蔼可亲的注视,你知道这一次的钱包将在劫难逃。
图片
而后随着二次元爱好者加入战局,现在你能找到无限多版本的哆啦A梦,并朝向越来越暴走的趋势发展。起初不过是把角色的某些特质安排到哆啦A梦身上,后来干脆让哆啦A梦被“夺舍”,主角还是小猪佩奇、DIO这些鬼畜巨星。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世间所有身份似乎都可以用哆啦A梦来代替。比如前阵子NBA总决赛刚开打,两边球迷就各自给主队安排上了限定皮肤。
图片
勇士VS凯尔特人
同期还有欧冠赛事,也少不了足球迷擂鼓助威。
图片
皇马VS巴萨
蓝胖子的表情和姿态万变不离其宗,可配上不同颜色和文字,就衍生出近乎无穷的节目效果。
图片
看到上面这一幕,我想哆啦A梦本人也默默留下了眼泪,赶忙回到未来升级四次元口袋。
因为它明白自己再不快点,就连100年后的科技也满足不了这帮网友逆天的好奇心了。
有关哆啦A梦“斜眼贱笑”表情图的话题就聊到这里了,再看下去我怕眼睛被闪瞎。可回过神来,有个话题却一直让我有些在意:为什么隔三岔五,总是会有哆啦A梦的表情包在网络爆火?
是的,各种风格的哆啦A梦梗图我们实在看过太多了。远有曾风靡一时的胖虎表情包,被按上张学友的脸,一度让人忘了胖虎真正的长相。
图片
同样经常被中日网友迫害的角色是静香。日式冷笑话中静香是毁天灭地的究极坏女人,在国内则是少儿不宜梗图里的常客。
图片
图片
除了专门制作的梗图,哆啦A梦的漫画截图也同样是表情包的绝佳来源,并且无缝融入了互联网的每一处。去年底“大的要来了”成为流行语,很多人可能是从哆啦A梦的漫画里看到的。
图片
简单却表现力极强的画风,也让哆啦A梦成了经典嘲讽素材。《赛博朋克2077》宣布“重磅更新”的时候,我在评论区看到最多的表情包就是下面这张,用最平静的表情做最犀利的吐槽,讽刺对方不会阅读空气。
图片
尽管有些素材已经偏离漫画原意,但不妨碍它们真的有趣,方便应用在各种场景。在论坛看到涩图时,可以来一张哆啦A梦表达心情。
图片
然而对方反手丢出一张嘲讽,你对此只能无可奈何。
图片
如果有心收集,你甚至可以模仿知乎游戏区的“五犬”老师,无论回答任何问题,发任何动态都能配上不重复的哆啦A梦表情包。
图片
图片
好了,我们回到上面的问题,为什么大家喜欢用哆啦A梦玩梗呢?
我个人觉得答案不是讨厌或不尊重,相反应该是国内的网友们太喜欢和尊重这部作品,就像面对无话不谈的密友,自然也没有任何顾虑。
图片
@小红书用户“四月”
我记得去年4月,当日本政府决定往海里倒核废水时,“哆啦A梦是预言家”的话题却在当天上了微博热搜。
图片
引发讨论的截图,出自漫画作者藤本弘老师的短篇《捕鲍潜水艇出航记》。故事中小夫向哆啦A梦借潜水艇去海岛度假,而他为了图懒省事,直接把垃圾丢进大海,便发生了截图中的场景。
图片
小夫最后被惩罚了,所以不要做这种事
哆啦A梦在国内外引发的社会层面的讨论当然不止一次。在2017年播出的动画新番特别篇《大象和叔叔》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大雄和哆啦A梦穿越到二战后期的日本,目的是拯救叔叔在动物园饲养的大象。
图片
他们发现是军人故意喂大象吃毒马铃薯,因为杀死这些动物是无可奈何,战争时期并没有时间去饲养这些动物。
这个时候,大雄和哆啦A梦欢呼雀跃地对军官说:不用担心,战争马上要结束了,日本战败啦!
图片
图为《大象和叔叔》不同时间的四个版本,情绪逐渐高涨
《大象和叔叔》的主题是反战,算不上多么罕见。但考虑到漫画原作的发布时间还是1973年,昭和年间日本信奉军国主义的人也未必罕见。藤本弘老师却敢于利用手中的画笔,毫不避讳地直接批评自己的民族,告诉全世界的孩子们战争是错的,日本战败是应该庆幸的。
图片
非常地勇敢和伟大。
现在回看那些在中文互联网流行的哆啦A梦表情包,其实不难发现,对于那些拿漫画截图做成的表情包,我们并非像对待“那种事不要啊”那样,用来嘲讽作品本身,而是借用漫画中台词表达情绪或自己的观点。毕竟借助伟大的作品发声,我们的情绪能更充分得到释放,观点表达也更理直气壮一些。
图片
各种二创表情包的流行,则更像是网友们隔三岔五和老友重逢,释放自己无处施展的创作才华,和对生活美好事物的爱。
你随时随地都能找到需要哆啦A梦的理由,也许这是人们喜欢调侃哆啦A梦主要原因。
因此我大胆猜测一句,哆啦A梦表情包永远不会过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