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期刊影响因子被撤,包括一本中国化学领域期刊|科研圈日报

· 影响因子
三本期刊影响因子被撤,包括一本中国化学领域期刊
6 月 28 日,科睿唯安发布了最新版《期刊征引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其中 3 种期刊因自引过高被撤销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占入选期刊总数的 0.01%。科睿唯安表示,这不等同于期刊从 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中除名。
此外,今年科睿唯安科研诚信团队发现了一种新型异常引文行为:引用自我堆积(self stacking),指期刊包括一篇或多篇文献的引文高度集中于期刊本身的影响因子分子。今年是科睿唯安正式定义引用自我堆叠标准的第一年,因此对 6 种期刊发出警告,并未撤销其影响因子。
3 本撤销影响因子的期刊均存在过度自引的问题,其中一本为中文 SCI 期刊:
另外 6 本发出警告的期刊原因均为引用自我堆叠:
图片
(科睿唯安,宁笔科学网博客)
· 新冠疫情
第九版新冠防控方案发布:密接和入境人员隔离时间改为 7+3
6 月 28 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与第八版相比,主要修订内容包括:
将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 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 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 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 天居家健康监测”;对于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从“7 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调整为“7 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统一使用中高风险区的概念,高风险区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连续 7 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中风险区,再连续 3 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中风险区实行“足不出区、错峰取物”,连续 7 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
加密风险职业人群核酸检测频次,将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核酸检测调整为每天1次,增加抗原检测作为疫情监测的补充手段。
明确不同人口规模区域核酸检测方案,根据风险大小,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确定区域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国家卫健委官网、央视新闻)
· 海外学界
英国或放弃地平线欧洲项目,于 7 月公布替代方案细节
据《科学》新闻(ScienceNews)报道,英国 142 名“地平线欧洲”(Horizon Europe)计划研究基金获得者于 6 月 29 日面临欧洲研究委员会(ERC)的最后期限,必须在拒绝资金或移居欧洲之间做出选择。截至当地时间 6 月 28 日,英国受资者中有 18 人计划移居欧洲,20 人拒绝了 ERC 资金支持选择留在英国,而其余的人还未向 ERC 表明其决定。
2020 年,英国原与欧盟达成一项贸易洽谈,使英国可以以准成员国身份继续参加“地平线欧洲”计划。但随后英国议会推动立法,单方面推翻了 2020 年英国脱欧协议中涉及北爱尔兰贸易的部分内容,导致了如今的局面。英国科学大臣 6 月 15 日表示,将于今年 7 月公布“地平线欧洲”计划的替代方案,该方案可能于 9 月启动。此外,一个过渡性项目承诺将弥补英国研究者已获得的地平线基金。(ScienceNews)
· 撤稿观察
撤回论文多年后仍被引用,或致半数施引论文结果不准
据《科学》‍新闻(ScienceNews)报道,英国阿伯丁大学(University of Aberdeen)领导的一项研究调查发现,日本学者 Yoshihiro Sato 及其合著的 27 篇文章在撤稿后仍被引用,其中 88 篇是具有潜在影响力的系统综述和临床指南。研究团队随机联系了引用撤稿论文的文章作者或编辑,一年后,仅 9 篇论文发布了通知或信件,以告知读者所引论文撤稿情况,但其中 1 篇也被撤稿,5 篇并未链接相关撤稿论文。研究还发现,若删除撤稿论文,51% 的研究结果可能会改变,其中绝大多数可能为大幅度改变(例如指向完全不同的方向)。相关研究 6 月 26 日发表于《科研责任》(Accountability in Research)。(ScienceNews)
· 高校建设
教育部批准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6 月 29 日,教育部官网宣布,批准正式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位于广州市南沙区,是广州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举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作办学机构,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学校开展本科和硕博士层次教育,首批开设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 3 个本科专业,以及先进材料、智能交通、微电子等 15 个硕博士专业。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第 3 所内地与香港合作大学,前两所分别为 2005 年设立的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和 2014 年设立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此外,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近日也获批筹备设立,待完成筹设工作后,可向教育部申请正式设立。(教育部)
·科研政策
中国科协发布2022年度重大科学问题
图片
图片来源:Unsplash
6 月 27 日,中国科协在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闭幕式上发布了 10 个对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的前沿科学问题,它们分别是:
如何早期诊断无症状期阿尔茨海默病?
如何实现可信可靠可解释人工智能技术路线和方案?
如何实现原子尺度精准制备和结构调控构建未来信息功能器件?
新污染物治理面临何种问题和挑战?
如何实现自动、智能、精准的化学合成?
如何整合多组学对生物的复杂性状进行研究?
能否实现材料表面原子尺度可控去除?
如何全方位精准评价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及基础设施韧性?
宇宙中的黑洞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
制约海水提铀的关键科学问题是什么?
· 疫情通报
6 月 28 日我国内地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3 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36 例
根据国家卫健委官网通报,6 月 28 日 0—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24 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 21 例(广东 6 例,福建 4 例,江西 3 例,重庆 3 例,山东 2 例,北京 1 例,上海 1 例,四川 1 例),含 1 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在广东);本土病例 3 例(江苏 2 例,广东 1 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105 例,其中境外输入 69 例,本土 36 例(安徽 15 例,天津 9 例,江苏 4 例,辽宁 3 例,广东 2 例,北京 1 例,四川 1 例,云南 1 例)。截至 6 月 28 日 24 时,我国内地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225 605 例,累计死亡病例 5226 例。(国家卫健委)
编写:陈闽、程雨祺、张琪
点个“在看”,及时获取最新学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