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梦华录》“三观不正”的,应该看看这部作品|经典重播

图片
生活是非黑非白的灰。
撰文 | 周晓晓
《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
今晚《梦华录》加更大结局了,在编剧张巍因网暴而注销个人微博账号后,伴随着这一爆款剧的争议依然没有止息。
我想,如果时间倒推回23年前,争议估计会更大。因为,那时《梦华录》导演杨阳拍了《牵手》——中国荧幕上第一部正面描写“小三”的作品。
图片
图片
让人恨不起来的“小三”
她身上有种翩然若仙的气质,这是导演杨阳对俞飞鸿的第一印象。
本来杨阳想让她演的是《牵手》女主角夏晓雪,见到特意从美国飞回来的俞飞鸿后,她同意了对方的坚持——俞飞鸿更适合演王纯。
王纯是谁?《牵手》里的“小三”,不仅和夏晓雪丈夫钟锐 (吴若甫 饰)谈情说爱,还一度珠胎暗结。
这类“婚姻破坏者”在内地绝大多数影视剧里,都是“狐狸精”代言人。典型如《手机》里的武月,年轻,身材姣好,“长着张狐媚子脸”。她不仅打扮性感,言谈举止也大胆直接,颇有心机,竭力想为自己争个名分或经济补偿。
而《牵手》里王纯第一次出场,穿着白T恤黑裤,单肩挎着黑色大包,在人潮中疾步,披肩长发随之摆动,拂过素净面容。她的早餐是在路边摊买两根油条边走边吃,还因为摊主少找她一毛钱,特意返回来讨要。
这一烟火人间里的世俗亮相,奠定了角色基调:一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漂亮,利落,会为生计奔波算计,不是活在象牙塔里的娇花。
王纯和钟锐见的第一面,身份地位的不对等性分外明显。
彼此她是来应聘的新人,刚凭借聪慧的谈吐令老板方总青睐,破格录为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钟锐则是这家电脑公司名副其实的技术骨干,王纯学校电脑用的软件就是钟锐编程开发的。他是王纯的崇拜对象,两人最开始却不怎么对付——看起来又是如今烂大街的“霸总”剧情开头。
图片
然而,真正把他们二人凝聚在一起的,不是事业上的荣耀,而是生活的苦难。
因理念不合,钟锐和方总不欢而散,开始落魄的创业生涯。王纯替他打抱不平也丢了工作,流落街头。双双被“家”驱赶的人,在一个大雨夜终于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这部仅有18集的剧集里,王纯第4集和钟锐定情,第10集便退了场。值得一提的是,她不是感情里的被动承受者,而始终积极主动地决定爱情的方向和去留。
最开始,她对感情抱有浪漫幻想,认为内容比形式重要,真实的情感不应该受到外在约束。所以,她对待钟锐的态度落落大方,且勇于承担自己选择所要付出的代价——比如意外怀孕与瞒着钟锐堕胎。
图片
那个时候,钟锐从不提自己的妻子,于是她也很难感觉到对方的存在,钟锐的妻子对她来说只是个抽象的概念。直到见到夏晓雪(蒋雯丽 饰)后,对方才变成鲜活而具体的人。
从那一刻开始,王纯就决定主动退出这段三角关系,这才有了她和钟锐关于感情与婚姻的争执。
钟锐辩解自己从没隐瞒过有妻子和孩子,埋怨王纯认识晓雪后就不再理他。王纯则道出她对晓雪的欣赏,批评钟锐对妻子的付出不知足,直言他的激情其实出于男人的天性。
“她要的是爱情,但你的爱情消失了。因为你是男人,男人的天性就是要不断打破、不断重建、不断寻求新的刺激。”
钟锐发誓和她不会分开,她辛辣地反问:“根据什么?你和她当初不也是轰轰烈烈?”
王纯是此前内地荧幕里从未出现的“小三”形象。
图片
她固然插足了别人的婚姻,但她对钟锐的吸引点不仅是年轻貌美,更在于精神上的共鸣。当钟锐不愿放手、苦苦纠缠时,她却把对方推向发妻。甚至在钟锐做出离婚决定后,她也没借势上位,反而告诉钟锐“她要的是一个丈夫,而不是房子”,并让其努力修复与晓雪的关系。
大舍才能大取。这是她劝钟锐重头创业的话,也是她的人生与感情态度。
剧集并未简单地把她定义为不道德的“坏女人”,而是细腻勾勒出她的情感弧线。
她这段亲密关系源于对高知异性的崇拜,建立在彼此的交流与欣赏上,但爱火并不能淡化她的愧疚与自责,看清婚姻与爱人真实面貌后,她又能决绝地抽离——哪怕爱意仍存,牵挂犹在。
图片
图片
歇斯底里的绝望主妇
王纯离开北京后,给夏晓雪寄了封信道歉,结尾她感叹:“我想在这件事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应该反思的地方。”
“小三”居然还要被伤害的正妻反思?或许不少人看到这句话就想激情开麦。
她在剧里还说过更过分的话:“就是真有(离婚)这样的事你也不应该怪我。得怪他们的婚姻早就死了,这事没有我也会有别人。”
类似的话,钟锐也跟王纯讲过:“在我认识你之前,我就想过和她分手。你是我们婚姻失败的结果,不是原因,这你必须要相信我。”
假如这段三角关系中王纯只是结果不是原因,那婚姻失败的原因在哪里呢?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提起这部剧集时想到的第一个词是“童年阴影”。无他,因为《牵手》里呈现出的婚姻状况,其触目惊心的程度实在堪比恐怖片。
剧集一开始,蒋雯丽饰演的夏晓雪侧坐在昏暗的屋内,跳跃的烛光反衬着她如一潭死水般的沉静面容。桌上杯内赤色的红酒,犹如盛放着鲜血。
图片
“我怎么能跟这样的人一起生活?一过就是六年,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伴随着晓雪这句幽怨的独白,这一幕恍如她对爱情、对婚姻的献祭。
歇斯底里的绝望主妇,是晓雪作为钟锐妻子最贴切的描述。
钟锐曾跟同事打趣,“从一个男人的状态就可以看出他老婆的质量”。如果单论“男人的状态”,那晓雪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不仅管吃饭,“还要管我吃水果。把水果削了皮,然后硬塞在你嘴里”。
可晓雪的生活质量如何呢?
她与钟锐结婚六年,有个快4岁的儿子丁丁,在机关单位混日子,自认生活最大的价值就是照顾好孩子和家庭,主妇的生活却并未给她带来快乐。
图片
她不愿倾听老公的苦恼,也不理解他对事业的追求。夫妻间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她的怨气也越来越多,有限的相处时光总是伴随着黑脸、牢骚乃至争吵。
她在钟锐面前的形象要么是蓬头垢面地忙活,要么就是披头散发地叉腰责骂:“钟锐,你不是人。我有眼无珠。”好不容易轻松一回补拍结婚纪念照,她却又念叨起“当年”,埋怨自己为丈夫牺牲掉了专业、爱好和朋友,最终两人不欢而散。
当晓雪知道钟锐有了外遇后,她来到钟锐公司,扑在熟睡的丈夫怀里哭泣,哀求对方原谅自己,说愿意改正所有的问题。
钟锐却残忍地告诉她:“咱们的婚姻已经死了,你知道吗?”
“俗”与“你变了”,是钟锐常挂在嘴边的话。晓雪与钟锐是同学,当年她是大学一枝花,精通英文与日文。当初晓雪最吸引钟锐的地方,“是聪明,自信,还有清高”;现在,她却只让钟锐感到疲累与沉重。
图片
“婚姻的致命伤不是那些大波大澜大起大落,而恰恰是毫无希望的死寂。”钟锐总结。当刚结婚时的那点新鲜感过去后,钟锐把他们的婚姻比作监狱,日子像复印机复印出来的,日复一日,平淡平静。
他认为他并没有强迫晓雪自我牺牲,“我也希望她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追求,可她并不热衷这些”。可滑稽的是,当某次晓雪提出公司有事让钟锐周末带孩子时,他第一反应却以为妻子在赌气,随后又想把孩子推给晓雪的娘家人照顾。
《牵手》里屡次通过平行剪辑呈现夫妻二人巨大的生活反差。当钟锐因夫妻吵架夺门而出时,孩子却在洗手间因爸爸找不到手纸而哭泣;当晓雪晚上想要看会儿英文书却不停被孩子打断时,钟锐在公司忙着加班;当晓雪心事重重地躺在床上时,钟锐却与王纯在篝火旁热烈地交心。
被婚姻折磨得面目可憎的夏雪晓,是夫权社会被动的牺牲品。就像“歇斯底里”这个词一样,它曾被视为典型的妇女病,指向女人们“不安分和不满足的子宫”。而犹如梦魇般弥漫在诸多文学影视作品里的“阁楼上的疯女人”,则更指向了一种社会性病症。
图片
大众要求女性要温柔、优雅与顺从,像《渴望》里的刘慧芳般无私地为家庭奉献一生。可诚如蒋雯丽所言:“那是男性对女性的理想,应该承担起所有灾难,现实中哪个女性会毫无抱怨?”
图片
“不能陷入同样的误区,得先明白自己要做一个怎么样的女人。”《牵手》结尾处夏晓雪的这句台词,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感悟。
图片
“三观”大棒
1997年4月,冲击人们婚姻道德底线的《牵手》在央视首播,连播三遍收视率依然居高不下,获得电视剧飞天奖和金鹰奖等多个奖项,被誉为“中国荧屏的《克莱默夫妇》”。
图片
事实上,它差点胎死腹中。
编剧王海鸰早在1994年就写出了剧本,却一直搁着拍不了,难以通过的理由主要就是把“第三者写成一个正面形象”。得益于当年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制播不分离,王海鸰笑称给自己找到了个强有力的婆家,终于把剧本“嫁”了出去。
世纪之交与《牵手》前后脚出现的所谓“家庭伦理剧”,还有《来来往往》和《让爱做主》,里面扮演“第三者”的分别是许晴和徐静蕾,这些讲述婚姻家庭重塑的剧集,都让观众体会到了婚姻面对“致命诱惑”的无力。
图片
《牵手》走红后,王海鸰又陆续写了《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等剧,由于其中对婚姻真相近乎残酷的揭示,让她获得“灰色婚姻剧专家”的称号。
当记者问及她对“婚姻出轨”的看法时,她表示,在对婚姻的伤害中,琐碎和诱惑是相互承接的。“人们常常把目光集中在婚外的诱惑之中,实际上,是首先有了婚内生活的琐碎和无趣,才会让人生出向外探看的兴趣,‘诱惑’就很自然地发生。”她希望借此,能让观众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保鲜婚姻。
这些探讨的空间与对复杂人性的咀嚼,随着时代的进步,反而越缩越窄。
部分学者曾批评都市言情剧中涉及的婚外恋“超越了道德的规范和社会的责任感”“成了婚外恋的赞歌”,慢慢地,近年来都市言情剧里的“第三者”,变成了《回家的诱惑》中的艾莉、《三十而已》里的林有有、《亲爱的自己》里的魏亚云、《妻子的选择》里的马晓欧……无一不是毫无来由地一肚子坏水,让观众恨得牙痒痒。
2016年,当蒋雯丽在《守婚如玉》再度扮演婚姻不幸的妻子时,她发现影视剧里的小三现在“攻击性越来越强”。比如剧中扮演小三的蒋欣,被观众戏称为“全程高能的小三楷模”,接连施展被持刀打劫、自杀、构陷“强奸”等苦肉计,只为爬上正妻之位。
图片
老实说,这些承载着观众情绪愤怒的工具人,除了引爆话题,制造“手撕小三”的爽点外,已经丧失了角色本身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
与之相对,这些都市言情剧里的“大女主”,统统进化成“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完美化身。妆容妥帖,身材毫不走样,一旦回归职场就会火力重开,仿佛多年来的家庭主妇生活只不过是给自己暂时放了个长假。
图片
编剧李潇曾感叹,如果现在想写出《牵手》的复杂性,拦在她面前的就有三大关:“第一关,合作者们会觉得小三怎么能写成这样?第二关触及规则,第三关观众也会把我骂死。”
她为现在非黑即白的环境感到悲凉,而豆瓣《来来往往》的短评区里,被顶到最高的一条评论是:“20年前,社会舆论对出轨,第三者的讨论是‘每个人都有可怜之处,坦承而理性地面对既有的现实,才有可能解决困境’。20年后的今天,对出轨这件事的态度好像又回到了浸猪笼游街示众的大清了。唯一比大清好一点的是,现在至少比大清公平了,男女都要浸猪笼。”
20多年过去了,挥舞着“三观”大棒给角色贴标签的人们,杀死了《牵手》里的王纯。
参考资料:
1、《王海鸰从“牵手”走向“中国式离婚”》,《华人世界》,作者乌力斯;
2、《专访“灰色婚姻剧专家”王海鸰 揭秘婚姻致命伤》,网易娱乐,作者知让;
3、《专访丨编剧李潇:现在拒绝我的剧本里有婚外情》,澎湃新闻,记者杨茜。
图片
别让活人从荧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