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党代会|陈敏生:全方位构建“大南医”育人格局

图片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举办2022届毕业典礼,4623名2022届南医学子顺利毕业,带着母校的殷切希望和美好祝福踏上人生新程。看着又一批学子学业有成,迈出校门扬帆再启航,南方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陈敏生倍感欣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始终是我们的初心使命。”
他表示,学校将赓续红色基因,胸怀“国之大者”,把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转化为加快推进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创新举措和实际行动,积极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大南医”育人格局,努力培养德才兼备、追求卓越、勇于担当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以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的实绩实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南都专访南方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陈敏生
图片
南方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陈敏生
南都:您担任南方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已有十年。履职至今,您对这所大学有何感受?
陈敏生:南方医科大学是一所有着光荣与梦想、独具自己气质和特色的大学,学校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是一所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在抗美援朝战火中诞生的学校。建校71年,有着53载军旅征程,期间三迁校址、六变隶属、七易校名,一代又一代南医人秉持救死扶伤崇高信念,肩负育才兴国神圣使命,为学校打下了坚实的根基。传承至今,红色基因已深深渗透在学校血脉之中,锻造了全校师生为党、为国、为民忠诚奉献的精神内核和特质。
秉承着这种红色基因,南医大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听党指挥跟党走。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教育方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把党建引领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特别是学校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学校致力于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积极实施一流学科引领、人才队伍引培、教育教学提质、科技创新攀峰、附属医院创强、国际化办学提升、治理能力提效、幸福南医凝心八项工程,加快推进学校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医科大学。
秉承着这种红色基因,在祖国、人民需要的时刻,南医人总是挺身而出,勇于担当,无论是抗震救灾、抗洪抢险,还是援疆援藏、脱贫攻坚,只要党有号令、国家有需要,南医人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抗击SARS期间,学校承担了解剖首例SARS遗体的任务,研制出世界首个SARS检测试剂盒;汶川地震救援期间,学校医疗队是第一支克服重重困难挺进震中映秀镇的地方医疗队;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南医人主动请战,除夕之夜写下了按着红手印的请战书,发出了“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铿锵誓言。这些,正是南医人对忠诚担当精神生生不息的传承,也正是推动南医大不断前进的强大力量。
图片
南方医科大学大门
南都:担任学校党委书记以来,您对学校哪方面的发展最有感触?
陈敏生:我们在学校提出了“大南医”理念,凝聚了“大南医”价值共同体,就是希望全校在共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引领下,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发展目标一致性的最大化。
近年来,大学以“大南医”理念为引领,全校各部门、各学院、各医院勠力同心强党建、抓改革、促发展,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大南医”育人格局,包括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的“大思政”工作格局,让“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实施以生为本兼具全程系统性、阶段针对性的学生成长指导方案和“大学工”服务机制,优化学生成长成才载体,为学生做好全方位服务保障;建立职责明确、分工负责、环环相扣的教学工作推进机制和覆盖招生、培养、就业全过程的“大教务”培养体系,推进教学工作改革增效、提质赋能;搭建以“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为支撑的“大科管”创新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前瞻布局和大胆探索,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平台和世界科技前沿领域等实现新的突破。
我们希望通过“大思政”“大学工”“大教务”“大科管”等工作机制,推动学校教育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
图片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
南都:新思想指引新征程。您在任职过程中,如何做好思政引领方面的规划和设计?
陈敏生:加强思政教育,对于涵养家国情怀,弘扬大医精神,培养有本领有情怀有担当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具有深远意义。我们把思想建设作为基石,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同频共振的“大思政”工作格局、“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大学工”工作机制,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师生理想信念之基。
学校着力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成立思政课教学研究中心和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办好育人关键课程的同时,将思政元素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我们开发了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思政课程教学资源,编撰了《医学人文精神培育》丛书;我们不断推动思政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着力打通思政育人“最后一米”,在学生社区设立了“医学特色思政工作室”,组织学生编撰“抗疫英雄口述史”等,让思政课更有针对性、更有活力;我们着力构建思政内容方式、课程方法、考核支撑“三体系”,思政进教师头脑、进培养方案、进教学大纲、进课程教学目标、进课堂教学目标“五进入”的“3+5”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力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教书与育人的统一。现在学校已有200多门课程开展了课程思政改革,编写了3500多个课程思政案例,2门课程思政改革案例获教育部示范项目。我们还牵头成立了由全国42所医科高校参与的课程思政中心,研发建设了“高等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教育网络资源平台”,强力助推思政元素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教学实践,引导大家从中汲取养分,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方明所去,在理想信念上真正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激发师生更多干事创业、成长成才的精气神。
学校着力打造“大学工”工作机制,将育人场域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社区,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学校以书院制为基础,在4个书院分别建设了学习研讨室、师生交流室、心理咨询室、生活体验室等100多个教育功能室;以“筑梦引航”工程为抓手,不断提高学生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推动学生教育活动体系化;实行本科生全面导师制、书院特色导师制、朋辈导生制等系列举措,加强学生的成长引导等,不断拓展深化“三全育人”时代内涵。
图片
陈敏生书记为同学们讲思政第一课
南都:这些年来,南方医科大学一直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您和领导班子如何不断提升学校育人“成色”,至今已取得怎样的成绩?
陈敏生:我们积极探索“大教务”体系改革,构建涵盖教务处、招生办公室、通识教育部、教学发展中心等部门的大教务体系,联合大思政、大学工,建成覆盖招生、培养、就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
我校是全国首批开设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临床医学专业的8所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2.0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我们以“新医科”为着力点,强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文医学知识融合重构,凸显“人工智能+互联网+生物医药”特色,加快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培养“医学+X”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学校29个本科招生专业中,23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数量全国独立医学院校领先;临床医学跻身ESI世界前1‰,9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学校本科生升学率超过60%,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稳居全国前列。
我们推进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医教协同,优化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医学专业结构。为服务社会需求,培养急需紧缺医学人才,我们先后开设了儿科、精神医学、麻醉、助产等本科专业,重点支持儿科学院、麻醉学院发展,为急需医学人才提供强有力支持。
图片
老师指导学生临床见习
南都: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三周年。在大湾区快速发展过程中,学校又是如何服务湾区,为建设湾区贡献“南医大智慧”?
陈敏生:学校作为华南地区医学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聚焦“四个面向”,构建自然与人文、基础与应用、中医与西医、国内与国际相融合的“大科管”创新工作体系,全力打造科研创新“新高地”。
面向脑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牵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大平台”93个;坚持引育结合、开放引才、全面育才,汇聚了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大团队”;“十三五”以来,在重大疾病防治、人口老龄化、中医药传承创新、创新药物和高端医疗设备研发等领域积极承接“大项目”,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等各级各类科技奖励60项,为服务大湾区发展、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做出南医大贡献。
图片
学校汇聚了以4位全职院士为代表的高水平师资
南都: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是全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接下来,南方医科大学将如何奋进新征程、谱写新篇章?
陈敏生:使命呼唤担当。站在新的起点,全体南医人坚持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强烈的时代责任,主动对接、深度融入、精准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迎难而上的斗争精神,不断提升“大南医”整体实力,向着“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奋斗目标砥砺前行,努力在新的赶考路上谱写新的篇章,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图片
南方医科大学音乐会
策划:李阳
统筹:尹来 游曼妮
采写:孙小鹏 李梓毅 通讯员 胡琼珍 黄瑶
图片: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