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一笔来自宫廷的订单,请查收

图片
故宫国宝在湾区——
这一站我们来到了大名鼎鼎的陈家祠
也就是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据说这里藏着一批“尊贵”的故宫宫廷漆器和珐琅
戳视频,跟着馆长去探宝↓↓↓
(@广东人,您有一笔宫廷订单待接收丨故宫国宝在湾区②,时长共5分33秒)
您有一笔来自宫廷的订单,请查收
图片
图片
要知道,故宫调拨给陈家祠的文物中有43件宫廷漆器,而在这个“传统漆器之美”展中就有30多件。
乍一看,这些漆器外观颇为相似,宫廷漆器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图片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黄海妍揭秘,这批故宫调拨的漆器是由当时的苏州织造府成做(意指“承做”)的,以雕漆为主,但是也有少量的描金漆器,包括黑漆描金和朱漆描金两种。
“可以判断,这几件描金漆器代表的工艺,影响到18世纪后以广州和潮州为中心的广东描金漆器的生产。”黄海妍说。
图片
比如这件馆藏的19世纪广州外销漆器,就集中了黑漆、红漆、描金多种工艺。
再来看一下这两款广州画珐琅——一件“万寿无疆”缠枝花卉纹碟,和一件西洋人物风景双耳瓶
图片
据说,这很可能都属于清代粤海关成做的广州画珐琅精品,因为它们具备了粤海关成做的一些特征,比如底款写着“大清乾隆年制”,以及瓶内施湖蓝釉,这些“蛛丝马迹”都是当时粤海关成做画珐琅的特点。
“宫廷造办处按照不同的品类,把样式发给各地的专门机构来组织制作,类似我们现在说的‘下单’,而画珐琅就由当时在广州的粤海关来负责。”黄海妍说。
图片
对话
将在香港举办联展,展现岭南传统建筑文化
南方日报、南方+:当时为什么会有“下单”的说法,广东还有哪些代表性的工艺品?
黄海妍:广州画珐琅是中西文化交流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器物,因为画珐琅最早是从欧洲传入广州的,当时传教士来到广州后收了一个徒弟叫做潘淳,并教他怎么做画珐琅。时任广东巡抚杨琳知道康熙皇帝很喜欢这样的珐琅工艺,就把传教士和潘淳一起送到了故宫,让他们在造办处制作画珐琅。
随着康熙皇帝越来越喜欢(画珐琅),他们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但造办处可能一时做不了那么多,所以当时就有这样一种做法,效仿让各地来成做宫廷器物的做法,那么其中画珐琅是交给了粤海关。随着工匠的日渐增多,也推动了广州画珐琅工艺的发展,画珐琅器物也外销到欧洲等地。
图片
当时广东不同地方的物产各有特点,比如东莞的莞香、新会的葵艺葵扇、佛山石湾陶瓷、广州的广作家具等,这些都是比较有名,而且也会作为贡品进贡到宫廷。
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他们之间是有交流的,用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重看清代,可以发现是以广州为主,辐射到珠江三角洲各地,比如在顺德、番禺、中山那一带也能看到很多做广绣的艺人。
图片
南方日报、南方+:在粤港澳三地,历史上这些广东匠人是否会有交流和联动?
黄海妍:可以想象当时因为水路交通的发达,很多工匠家乡就在珠三角,但是因为市场的需求,或者是学艺的需求,他们会在广州、香港、澳门之间不断流动。比如为了外销而生产的广彩、漆器等,这些匠人会在三地频繁往返,有密切的交往。
图片
比如说我们馆藏有一件很典型的外销工艺品,它不只有漆器工艺,还集中了广绣、牙雕等工艺,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它有一个英文店号——VOLONG,这说明它是用于外销,便于那些来定制器物的外国商人辨认的。
南方日报、南方+:故宫调拨的文物曾在哪些重要展览中展出?
黄海妍:我们举办过不少的展览,比如珐琅展,会挑选一些故宫调拨文物送到省内外。很多观众会惊叹,除了常见的景泰蓝掐丝珐琅之外,竟然还能看到这么精美的广州画珐琅,而且有不少是从故宫传到我们馆,又把它带到了各地,引起观众的喜爱,让他们了解到在清代广州也有很好的珐琅工艺。
图片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黄海妍。
去年开始,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和南越王博物院、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在联合策划一个展览,主要展出岭南地区的传统古建筑构件。因为众所周知,陈家祠是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也是岭南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我们馆经过了60多年的收集和研究,拥有很多精美且能够代表岭南地区传统建筑文化的构件,我们希望粤港澳的更多观众能够通过这个展览了解到我们岭南两千多年来的优秀传统建筑文化,如果疫情影响不大的话,这个展览将会在香港九龙公园里面举办。
往期阅读
如果故宫国宝会说话:“我哋识讲粤语”
“我是故宫的,故宫‘特派’的”
图片
【统筹】李培
【制片】毕嘉琪
【脚本/出镜】黄堃媛
【拍摄】仇敏业 姚志豪 叶永康
【剪辑】何志豪
【设计】郑炜良
【实习生】尹露
图片
【作者】 黄堃媛;郑炜良;何志豪;毕嘉琪;姚志豪;仇敏业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