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SUV对比,MG ONEβ/CS55 PLUS二代 谁更惹人爱

图片
在我购车的2015年,很难想象自己会去选择一台自主品牌的紧凑型SUV,那时合资品牌车型是当仁不让的首选。但是到了2022年,许多当代消费者都会选择一台自主品牌车型,比如我司的摄像老师就选择了MG5。可以说,目前MG在对当代消费者的需求和审美做到了完美的拿捏。
而在10万元级的紧凑型SUV中,除了好看时尚的外形,友好优异的操控外,操作流畅功能丰富的智能化体验也相当重要。上汽MG在MG HS之后,继续在紧凑型SUV领域发力,为新生代消费者推出了MG ONE,全新的车型在设计理念上始终都要比改款更有优势。
那么在面对10万元级SUV销量标杆的长安CS55PLUS第二代时,MG ONE是不是一台更潮流、更品质,更有科技感的车型?这一次的驾仕Battle就要来比一比,一探究竟。
为了保证这次Battle的公正性,我们找来了MG ONE 次顶配的β 1128大满足版,来对比同为次顶配的长安CS55PLUS第二代尊享型。两者的价差只有1100元,在配置表现上也十分接近。
图片
加速制动:CS55PLUS动力强劲,MG ONE制动领先
由于这次测试我们遇到了32度的高温天气,测试一轮0-100km/h加速成绩后发现不太具有参考意义。但是参考其他媒体做的测试,同样都是1.5T发动机,长安CS55PLUS二代差不多8.1s,MG ONE是8.5s,比较符合动力总成的预期,和高温下测试出来的差值也比较接近。
图片
图片
图片
而在制动测试时,MG ONE制动时的拉扯感不错,车身没有明显的晃动感,EBS让四轮的制动力输出均匀。但在紧急踩下刹车时,前段会有一小段空行程,需要花费更大力气去踩出ABS,100km/h-0最终成绩为38.27m。从制动方面来看,MG ONE算是我们开过10万级车型里很优秀的成绩了,原厂搭配的马牌PC6轮胎应该功劳不小,在同价位里面非常下血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另一边,CS55PLUS第二代的制动效能则相对较差,制动时车身会有轻微的左右晃动感,但不影响操作,主观的制动拉扯感并不强。可能也有配备佳通轮胎的原因,最终成绩为41.33m,制动性能较MG ONE有较为明显的差距。
绕桩对比:MG ONE略胜一筹,CS55PLUS代步就好
作为家用SUV,MG ONE在绕桩时的侧倾较大,但悬架末端的支撑性还在,车身姿态比较可控,没有明显的摇晃感。我认为这也和MG ONE的超高强度笼式一体车身有关系——作为一款新平台的产品,采用了超高强度笼式一体车身,这在工程设计上领先长安那边。
操纵性上,MG ONE转向的指向性精准、响应较快,对驾驶节奏的把握较好。另外,即便车身电子系统ESC的开放度一般,但标定逻辑较好,属于正常家用车水平。
图片
图片
相比MG ONE,CS55PLUS第二代在绕桩项目中车身动态就要逊色一些。由于电子系统ESC介入较强,加上悬架末端支撑不足,所以总会在绕桩时车头出现起伏的波动状况。转向的指向性也相对模糊,转向响应的建立偏慢,节奏较难把控。
总体来看,CS55PLUS第二代的绕桩感受并不好,除非把车速降低,没有太多驾驶乐趣可言。好在ESC的逻辑标定很好,能及时把车“按在地上”,ESC介入时也较为可控。
图片
图片
小结:
虽然在直线加速这个单项上,CS55PLUS比MG ONE稍强一些,但在制动性能和操控部分CS55PLUS都逊色于MG ONE。归根结底,两台车都属于家用SUV的水平,所以激烈操控并不是两台车的强项。就主观体验而言,MG ONE相比之下更有沟通感,给予驾驶者的信心更足。
日常驾驶:都很家用,MG ONE柔中带韧,CS55 PLUS二代整体更软
MG ONE在日常驾驶过程当中,它的驾驶体验是挺不错的。首先我们先讲一下驾驶性,由于这台车采用的是CVT变速箱,没有挡位切换过程中的动力缺失或者是顿挫现象,所以它整体的平顺度是非常好的。
但是有一点我觉得不是特别好,就是它在NORMAL模式包括SPORT模式下,你小油门Tip-in,它的动力来得会稍微有些慢。当然可能官方想要它给用户表达的就是“我这台车可能动力比较强”,它有可能会把这种动力放到前面50%的油门踏板上。
图片
相对而言,MG ONE的底盘其实给我的感觉是更棒的,就10万元这个价位来说应该是比较一流的那种水平。
有几个点我要说一下:第一就是它的滤震性能,尤其在这种破烂路面行驶的时候,整个波峰都是比较圆润的,而且它的冲击幅度不会特别大,整体感觉是比较舒适的那种;第二就是在那种比较大颗粒沥青路面上面行驶的时候,不少路感比较强的车型,它们都会出现一种方向盘会有些抖,然后屁股会有些抖这种情况,但MG ONE则能把这个滤波也会滤得比较平一点。所以说整体感受上,MG ONE是以舒适性为取向的这么一种调校风格。
图片
总体而言,我觉得作为家用SUV来说的话,MG ONE这种调校的风格是比较合适的。
至于CS55PLUS,首先是驾驶性方面这台车采用的是DCT双离合变速箱,所以它在这种两挡之间换挡,你Tip-in下去,会有动力延迟的状况。不过总体的调校风格我个人觉得也是挺不错的,尤其是在低速的市区堵车工况当中,它整体并没有给我那种明显的拉扯以及顿挫感。
图片
但CS55PLUS有一点我觉得不是特别好,就是它的离合器结合得过于温柔了。哪怕在SPORT模式下,我们逐渐加速的时候也没有给我明显的冲击感,这可能是出于保护变速箱的逻辑。
而CS55PLUS的操控体验我个人觉得是比较差的。首先是在绕桩时,会有明显的下沉、抬起、再下沉的过程。而且整个车况会比较晃,当然这有可能是为了车辆的舒适性把悬架调软,然后去营造这种舒适性的体验。
既然说到舒适性体验,CS55PLUS这副底盘在一些烂路上的表现我个人觉得是跟MG ONE基本上一致的。只是说它的底盘在经过一些坑洼路面时,冲击声音会稍微大那么一丢丢。
图片
总体而言,CS55PLUS这副底盘在烂路上的行驶质感还是挺不错的,但是车里面的内饰异响就显得比较多一些,整体上也是比较符合这个价位SUV所具备的一些特质。
山路体验:MG ONE尾部动态灵活,CS55 PLUS双离合换挡有优势
虽然这次我们把两款车都开上了龙泉山,但作为家用SUV,相信没多少人会拿着它两来攻山劈弯,但是如果真的想PUSH一把,跑跑山路试探一下底盘的功底,那MG ONE显然更有优势。
首先MG ONE拥有更好的转向响应和精准度,跑山路的时候会更有信心。MG一直在强调的XDS弯道动态控制系统的确有存在感,进入弯心会有明显的吸入感,能感受到内侧车轮通过制动来辅助转向,并且马牌PC6轮胎也带来了更高的弯道极限。
图片
而在山路上,CS55PLUS在操控上的劣势会被进一步放大了,车身对转向指令的响应迟缓,指向性也不太符合预期,相同的弯道也需要更大的方向盘输入,此外佳通轮胎的极限比马牌PC6低,很容易出现响胎。
图片
当然,CS55PLUS在山路上还是有双离合变速箱响应快的优势,通过对挡位的控制拥有更好的出弯节奏。MG ONE由于变速箱的原因,出弯的时候动力总是需要等CVT变速箱响应,对于初次购买MG ONE的新手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
图片
图片
外观回顾:MG ONE才是新生代的菜,CS55PLUS稳中求胜
我们还是来回顾一下外观,MG ONE提供有两种设计风格,我们这台车是主打科技时尚的β版本,在前格栅的一些细节处和主打数智运动的α版不一样,而α版则是强调数字运动风格,更激进。音爆猎鲨格栅搭配全LED冲刺旗大灯,设计非常有MG品牌特点,格栅呈现出音波震荡的扩散效果,有着很高的家族式设计辨识度。
图片
另外,19英寸的轮毂与α版一样,战斧式设计彰显运动氛围,在悬浮式轿跑车身的映衬下,MG ONE呈现出一种扁平化的设计,也是MG对新生代消费者审美的理解。
图片
总体来看,MG ONE的车身体量与名爵HS相似,轴距达到2670mm,比CS55PLUS更长,线条也更流畅舒展,如果是让一个女孩子做选择的话,MG ONE毫无疑问会是被选中的那台。
图片
图片
不管长安怎么说,第二代CS55PLUS实际上就是老款车型的中期大改款,在外观上也和大哥CS75PLUS一样,得到UNI序列车系的真传。与大灯融为一体的无边界格栅特点明显,也被官方叫做“光影渐进式格栅”,三段式的星环LED日间行车灯更有“星河战队”里的朋克科幻风,与MG ONE的时尚运动风格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路子—— 一台“刚”,另一台更“柔”。
图片
同为19英寸轮毂,CS55PLUS的视觉冲击感明显弱了点,但车侧更大气流畅的形面变化,在视觉上给予不错的细节质感,再加上“玫瑰金”饰条作为点缀。在我看来CS55PLUS颜值也不错,多处复杂的细节呈现,也是第二代CS55PLUS能拥有更强视觉冲击力的主要原因。其实,颜值一直都是长安汽车的产品力。
图片
图片
小结:
论潮流的运动氛围感,我觉得MG ONE的低矮轿跑SUV线条风格,充满个性的同时又不失体面,更符合新生代消费者的胃口。而第二代CS55PLUS则在细节上的表现更胜一筹,没有丢掉标杆车型的稳重气质,不挑消费者的年龄大小,80后也能接受,但是整车的气质不够动感,常规化的紧凑型SUV比例感很普通,以现在95后甚至00后消费者的审美,恐怕接受度要低不少。
内饰氛围:MG ONE科技感突出,CS55PLUS靠质感取胜
在2022年,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在内饰表现上都很难做出差异化。所以,唯有依靠内饰质感和科技体验才能拉开明显的差距,而MG ONE 和CS55PLUS的内饰就像外观上的差异一样。
和潮流运动的外形保持同步,MG ONE的内饰在科技感和品质感上同样也有不错的表现。首先进入车内便会被30英寸的三联屏所吸引,与MG5天蝎座的设计风格一致,环抱式曲面的设计搭配一个触摸板,科技感是拉满了。另外,这台次顶配车型采用的是组合式仪表,顶配车型则为12.3英寸双联屏全液晶仪表,在视觉表现上更出色。
图片
图片
三幅式运动方向盘非常有MG品牌的味道,三点和九点的位置都采用打孔真皮,持握感受相当饱满,在α版车型上气囊两侧还会有“SUPER SPORT”模式的按键,将运动氛围再升一级。
图片
再看第二代CS55PLUS,很明显汲取了UNI序列车系的设计元素,分体式双联屏这类极具辨识度的布局,都是我们熟悉的科技美学座舱。相比之下,全液晶仪表和D型小直径方向盘的组合将运动感和科技感结合。D型运动方向盘非常有长安车型的特色,小直径方向盘的持握感受很特殊。
图片
一体式运动座椅也出现在CS55 PLUS第二代上,座椅的款型和样式比MG ONEβ更运动,和α版的一体式运动座椅比较接近。体验后会发现,MG ONE的座椅更舒适,发泡棉的材质更软,座椅款型也有包裹性,长途乘坐要比CS55PLUS更舒适。
小结:
MG ONE除了在内饰的细节部分稍逊一筹外,我觉得整个内饰的品质感还是要更胜一筹。CS55PLUS第二代在原创性方面有点让人审美疲劳,前IP台真的很“标致”,仪表在某些坐姿下会被方向盘挡住部分画面,同样有点法系车的味道。
智能科技体验:MG ONE系统更流畅,CS55PLUS二代够用也不错
MG ONE这台次顶配车型采用的是维纳斯互联智能操作系统,拥有大数据化的智能导航,以及90秒的连续语音对话能力。整体的风格还是卡片式结构,但是滑动界面能够看到响应足够流量、跟手。同时MG ONE支持小程序,比如像航旅纵横这样的应用也能够通过语音唤醒,这就大大拓展了使用场景。
图片
另外,MG ONE顶配在车机上还有一套斑马洛神智能座舱系统,采用高通骁龙8核8155 CPU以及新一代GPU处理器。12GB内存支持多应用同时开启,看个b站视频、爱奇艺完全不在话下,这些都很符合当代消费者需求。
图片
CS55PLUS二代的中控屏幕采用IMS智能交互系统,在芯片方面没有特别的亮点,同样支持AI智能语音交互,通过“你好,小安”来实现唤醒,不过精准度稍微差了点。使用体验还算流畅,偶尔点击太快没有反应;界面也是比较大众化设计,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图片
小结:
体验下来,MG ONE带给你的不只是名爵品牌惯有的运动氛围感,即便是搭载维纳斯系统的次顶配车型,在科技体验上也做到了足够顺滑,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同时MG ONE维纳斯的功能分区更车机化,载入APP界面的响应和速度,都要更快一点。CS55PLUS的车机更像传统的安卓车机,也算是拥有流畅的操作体验,但是在APP界面的载入速度和切换上有明显迟滞。
驾仕总结:
作为90后当代消费者,我个人本身就会对MG这个品牌更有好感一些。而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表现,MG ONE也都是一台更有运动范的紧凑型SUV。不过,CS55PLUS第二代算是居家之下有所突破,可以吸引到一些大龄青年,在驾驶方面的表现不功不过,也是长安一贯的稳中求胜。
图片
两台车外观造型可能各有特色,但在动态表现上的差异十分明显。MG ONE明显是台更偏好于操控感知的产品,在紧凑型SUV领域也更加灵动,原装的马牌PC6轮胎在价格上也很“豪华”。长安CS55PLUS第二代虽然是“卖动力总成”为主,动力输出方式很有质感,在其他方面由于平台已经有些年代感,基本上底盘和驾控没法和MG ONE相提并论。看大家的选择吧,不过我认为新生代消费者更喜欢底盘操控更好的车辆。
图片
仔细想一想,MG ONE这次确实带来了惊喜,在10万元级紧凑型SUV这个价位中,很难有像MG ONE这样,在设计上拿捏到位;智能体验更符合2022年的产品表现;在驾控层面上,拥有不中庸的表现。当然,MG ONE最大优势还是氛围感,在个性和激进中又带着一丝克制。相比CS55PLUS第二代,我认为大部分新生代消费者肯定会选择MG ONE,作为自己的第一台10万元级紧凑级SUV。
撰文/摄影|John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