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智链引擎创始人李智:硅谷独角兽为底层技术背书,All In 中国本地市场数字增长

图片
智链引擎创始人 李智
“在App用户增长方面,数据分析发展至今,已经是一个红海市场了。”
尽管买量投放带来的增长见效快,但随着成本越来越高,买量的ROI越来越低。况且,买量后能够实现的留存率是个长期以来的难题。
且很多时候,投放、引流、分析、优化,一套流程下来,最终买量结果仍是不可控的。
怎么办?
数字化的用户行为分析、渠道归因分析、优化投放决策等数据分析工作,俨然已经成为了企业和开发者心中默认的“增长定式”。
2022年初,智链引擎宣告成立,旨在解决中国本土开发者破解增长难题。具体来讲,智链引擎将通过深度链接、归因统计、社交营销、矩阵运营等有机增长技术,提升国内开发者的营收,提高用户留存和转化,不止实现数据赋能增长,更为用户增长结果负责。
那么,智链引擎的解决方案是什么?以及其背景和实力如何?Morketing 专访智链引擎创始人李智,得到答案。
1
来自硅谷独角兽的底层技术逻辑
2019年1月起,李智开始担任Branch大中华区总经理一职,用3年时间带领这家来自硅谷的独角兽在中国完成了从0到1的飞速发展。Branch是一家来自美国的40亿美金独角兽企业,他们通过深度链接和归因工具,为中国出海开发者提供营销解决方案。
深度链接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产物,且经过过去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这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本质上就是在引导用户完成下载之后,深度链接能够帮助用户直接回到之前浏览过的页面。从而省去用户花费在寻找商品和页面上的时间,为App带来更有效的增长。
当年,Branch主打服务中国出海开发者,而当服务3年中国出海企业后,李智也发现,国内市场的增长需求也越来越旺盛,而且整体环境来看,开发者的买量增长工作陷入了一定的瓶颈。
于是,瞄准“纯中国本土市场”。
李智再次踏上了“从0到1”的创业路,“智链引擎,成立的初衷就是更好地服务国内开发者”。李智希望基于母公司硅谷独角兽所提供的过硬的深度链接技术,结合国内开发者的实际增长需求,提供最符合国内企业及开发者增长情况的解决方案。
2
成立智链引擎,All In 中国本土市场
在过去几个月,凭借丰富的团队管理经验,李智迅速地组建起了一支精英队伍。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尽管有着强大的深度链接技术作为背书,李智和团队都不可谓高调。
相反地,李智在接受Morketing采访时提及,并不准备大张旗鼓地把产品推入市场,而是要不断地深挖客户需求并满足它,“我们希望跟企业之间有更深入的接触和交流,帮他们解决每一家的独特问题。”
整体上,智链引擎呈现出了两点核心的差异化优势:
其一,智链引擎为运营人员打造了一个秒级提升用户运营效率的矩阵工具,可以实现目标用户的迅速复制,通过存量带动增量;
其二,底层上,母公司积累深厚,每月850亿次链接点击,30亿月活用户,为智链引擎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壁垒,全渠道跨端运营,实现最短的用户交互路径,大幅提升跨端获客转化率,这也是实现全渠道用户增长的一个前提条件。
而在此时,脱离开了“硅谷独角兽”的光环独立运营,也是让上述优势更好落地,让智链引擎更深地融入国内开发者增长体系乃至中国互联网生态的关键一步。
“新的公司结构,可以最大化地满足本地业务需求”,李智告诉Morketing。智链引擎可以站在中国互联网生态中,为中国开发者提供更量身定做的解决方案。譬如,在国内,企业及开发者需要打破壁垒,利用好小程序端的增长资源。
李智透露,智链引擎的全域增长模型,会把小程序作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端口,来满足企业的深度链接需求。比如,本地市场中,很多客户都非常希望打造游戏化的运营手段,那我们就更好去满足他们这个需求。
智链引擎的本土产研团队还可以在企业的使用过程中,快速地响应产品功能需求、破解企业的商业挑战。李智直言,“过去,我管理的大中华区,作为一家外企的中国分支,也会听取中国市场的声音,但在做产品研发的时候,往往会根据市场营收的贡献率或市场的重要程度来做战略排期;“而今天,帮助中国本土开发者实现增长就是我们唯一的排期。”他补充,“我们的重心是服务本土开发者,我们完全不需要顾虑如何跟全球其他区域的产品做协同”。
此外,在更多的细节问题上,智链引擎作为一家本土企业也具备优势:
其一,商业条款的本地化,智链引擎可以更加灵活地制定一些商业条款,比如对付款方式、付款周期等等做出本地化调整,从而适应灵活的中国商业环境;
其二,减轻企业的时间、经济成本,这是因为,智链引擎不再使用SDK接入的模式,而是通过API对产品统一部署;
其三,告别过去的隐私隐患,“过去很多客户使用软件服务时数据会存放在美国的服务器上,而我们的服务器都是在中国本地。这样一来,就能免除企业对用户隐私方面的顾虑,给他们提供最大化的保障。”
3
产品兼顾「增长提效」和「运营工作数字化」
目前,智链引擎的第一款数据分析产品已经上线,并取得了市场的好评。
第二个备受期待的核心产品「矩阵运营平台」虽然尚未正式对外公布,但雏形隐约可见。其中,值得关注的一个亮点是,在「买量-地推-运营」这个典型的企业增长模型中,智链引擎把「运营」环节的提效,放到了很高的高度上。
图片
李智希望,智链引擎能够真正帮助企业解决运营人员的痛点。他向Morketing 透露,“我们的产品目前在内测阶段,有客户在项目总结时提到,过去一个运营团队需要30天做的事情,我们10分钟就能搞定。过去,一个运营团队996工作,最终实现KPI的80-90%;但我们可以让他朝十晚五,一周工作五天,最终实现150%-180%的运营KPI。”
除此之外,成本方面,李智透露给Morketing,某社交App客户通过使用智链引擎的工具,将买量成本大幅压缩了2/3。这样一来,同时运用智链引擎新的矩阵运营产品大幅提升自然量,就能帮助新客ROI实现3-5倍的提升空间。
“大家过度关注于投放侧的工作,追求效率或策略的优化,但其实运营人员的效率往往是企业的一个大痛点。”李智提到了一个业内常见案例:“在某个运营团队中,1个人专做运营,4个人帮他做数据方面的挖掘、分析工作,背后还会有研发、数据团队帮他追踪整个用户链路。”
虽然暂未官宣新产品,但从李智透露的内测数据可以推测,智链引擎兼顾了「增长提效」和「运营工作数字化」两点,一方面提升拉新效率、降低买量成本,为企业及App产品输送增长的“肥料”;另一方面释放掉运营层面的压力,让增长机制更好地运转起来。
4
服务原则:“无效果,不买单”
出于对智链引擎产品的信心和“服务中国本土开发者”的企业初衷,李智喊出了“无效果,不买单”的口号,在他心中,帮助企业实现增长是一切的前提。
更长远地看,李智还从3个阶段去解构智链引擎未来的成长路径:
第一阶段,打造产品,寻找产品和市场的结合点。短期内,智链引擎的产品将专注于为运营人员提供一个以结果为导向的SaaS工具,帮助他们提升效率、提升用户增长的ROI。
在这一阶段,需要服务商不断挖掘“Product Market Fit”的点,而李智的方法论是“把每一家跟我们合作的客户服务做到极致,挖掘痛点、快速响应、解决问题、升级产品”。通过优质的服务与产品,智链引擎希望在这个阶段和企业建立关键的信任关系,开诚布公地交流,从而获得一种良性发展的可能;
第二阶段,扩大对销售和市场营销层面的投入,提升市场渗透率,打造「智链引擎品牌」。当然,这一阶段仍然是SLG(Sales-led Growth)的阶段,也就是以销售为导向。团队会更多地将精力放在营销和销售工作上,提升产品的市场渗透率;
第三阶段,让智链引擎产品长出自我繁殖能力,通过强大的产品力实现自驱增长,打造出一个PLG(Product-led Growth)增长模型。到这一阶段,智链引擎希望能够超越企业运营层面,去助力各个部门实现增长目标。李智分享,“我们希望智链引擎的产品是一种可以自我延伸、自我繁殖的模式,在产品体验上不断升级2.0、3.0版本,帮助企业实现增长目标。”
5
精英化团队思维
主人翁意识,解决问题和学习的能力
李智告诉Morketing,角色转换之后,他也自然而然地转变了心态:“过去我负责一个外企的大区,更重要的是完成营销和销售的目标,团队的角色是帮助客户去理解和创造需求。但现在,更重要的是从0到1的打造一款真正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需要真正挖掘并解决市场的痛点需求,心态上完全不一样了。”
想要将上述对中国本土企业的“许诺”落地,还需要整个团队的执行力。目前,智链引擎的核心团队成员来自Gartner、穆迪评级、苹果(加州)、美团、WorldVentures、华为等企业。
李智表示,找到志同道合的团队成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智链引擎对成员提出了问题解决能力、学习能力和主人翁精神的三点要求:
第一点,强大的问题解决能力,这是基于智链引擎创业阶段的特殊性。李智说,“我们本身是一家创业型公司,很难做到每个问题都有专人解决。所以团队的人才除了专业领域能力外,还对于专业领域模块外的问题具有快速分析、找出解决方案的独当一面的能力。”
第二点,出色的学习能力。无疑,市场上的产品和底层技术在不断变化,因此如果人才具备超出技术语言之上的学习能力,对于任何一家服务商都是宝藏资源。
第三点,主人翁精神和自我驱动能力。“企业可能会提一些需求,并不存在产品排期中,不是原本业务KPI的一部分。但我们的成员需要有一个主人翁意识,把自己当作公司的主人。”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