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新学院经典文献|《黑暗时代的设计:阿伦特辞典》

《黑暗时代的设计:阿伦特辞典》
图片
[美]爱德华多·斯塔索夫斯基 [意]弗吉尼亚·塔西纳里/编
卢川/译
在历史上已知的黑暗时代中,公共领域被遮蔽,世界由此而变得暧昧不清,人们仅关心自己的利益,不再对政治提出更多的诉求。
——汉娜·阿伦特《黑暗时代的人们》
1955年
图片
汉娜·阿伦特 Hannah Arendt,1906-1975
汉娜·阿伦特,20世纪最伟大、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之一,为当代政治哲学做出了卓越贡献。她出生于德国汉诺威一个犹太人家庭,在马堡和弗赖堡大学攻读哲学、神学和古希腊语,后在海德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曾师从海德格尔和雅思贝尔斯。1933年纳粹上台后流亡巴黎,1941年到了美国。自1954年开始,阿伦特在美国多所大学开办讲座,并担任过芝加哥大学教授、纽约新学院教授。其主要著作有:《极权主义的起源》《人的境况》《论革命》以及《黑暗时代的人们》等。
阿伦特用“黑暗时代”来描述她所身处的时代:一个被“混乱与饥饿,屠戮与宰杀,不公正与绝望的愤怒” 所主宰的时代。然而“黑暗时代”这一术语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不应仅仅被理解为阿伦特针对二十世纪那场滔天罪行的回应。
图片
图片
玛莎·罗斯勒 Martha Rosler
《阅读汉娜·阿伦特(政治)》[Reading Hannah Arendt (Politically)],2006年
建筑史学家与批评家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称汉娜·阿伦特在纽约新学院(The New School)的课堂至今仍令他激荡而“无法摆脱”。哲学家理查德·J.伯恩斯坦则称她是最具洞察力的政治理论家以及“黑暗时代”的观察者。
基于人们重新认识汉娜·阿伦特的吸引力,以及设计逐步向政治领域拓展的趋势,《黑暗时代的设计:阿伦特辞典》创造性地摘选出阿伦特主要著作中的观点及语录,为今天的政治、设计和行动提供一本全新的“辞典”
本书要求参与者从阿伦特的政治哲学观念中“提取”一个与当代设计相关的关键词,与自身的工作相关,撰写一篇不超过1500字的短文,阐释这些关键词对黑暗时代设计的意义。参与者自己决定行文风格,学术性的、推测性的、漫谈式的,等等,从各自的视角、用各自的故事与阿伦特的语言去定义新的术语,识别未来的可能性,并提出新的行动策略。
在辞典中列出关键词并不是最终目的,关键在于重述阿伦特的主题,会使我们对当下产生更多的共鸣,以此将阿伦特思想的力量引领到新的领域——当今世界的设计与行动中。
图片
图片
从“行动”“开端”和“创造力”,到“有死性”“诞生性”和“游戏”,再到“多余”“技术”和“暴力”,本书收纳的56项词条以阿伦特的文章和思想为起点,邀请全世界的设计师和设计学者通过一系列独特的写作,来思考如何将这些概念与当下的设计及政治实践构想在一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目录 More
哈默德·凯沙瓦(Mahmoud Keshavarz)在“公民权CITIZENSHIP”词条中,谈及丧失包括人权在内的公民身份所提供的权利对人而言意味着什么时,引用了《极权主义的起源》:“从根本上剥夺一个人的人权,就是将人从世界中剥离,因为只有当人身处世界时,他的言行才有相应的效用……他们被剥夺的不是自由的权利,而是行动的权利;不是无法再随心所欲地思考,而是无法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图片
接下来,凯沙瓦思考,“哪些国家和非国家层面的行为实践将导致人被世界剥离?这种剥离又如何通过造物与科技而产生,并透过所谓的创新与进步,隐藏在不同的科技与设计背后?”
比如,“在这个世界上,公民身份是被民族国家通过各种物象和具体的设计实践(如护照、生物识别和签证制度)来运作和认定的。在这里,公民权往往被文化产品和机构保护、宣传、复制为一种真实、简纯并同质化的东西,人要么被其同化,要么被其驱逐。另外在这里,物质资源与基础设施的使用受到严格的管控,无法均衡地提供给所有人。”显然,“公民权并非一个纯粹、真实、先验的事物,它是被人为制造出来的,并随时可能被取消或重塑”。
图片
在“自由FREEDOM”词条中,托马斯·宾德(Thomas Binder)谈道,“在阿伦特看来,自由首先是行动和参与的自由。有的声音认为,当我们能够摆脱世界对我们的限制时,我们就自由了,但阿伦特坚持,只有当我们找到了参与世界的方式时,我们才真正获得了自由行动的力量。”而“设计就是一种自由的思考,使我们抵达新的可能……设计师需要争取的是与他者一起行动的自由,他们必须意识到,自己拥有的并不是一种对创造性的特权,而是对文化实验的开放性的承诺。”
需要重申的是,本书提供的不是一条条名词解释,而是一种探索性的写作。这些写作拓展了阿伦特思想中关键术语的内涵与外延,使她的思想与我们的时代以及我们的设计产生共鸣。
《黑暗时代的设计》——创造一种新的行动与设计语言,用以抵抗一个“黑暗时代”。
图片
从这项可敬而有趣的项目中生发出的概念“黑暗时代的设计”,是阿伦特思想与写作的回响。对于持续激增的阿伦特研究而言,它既令人欣喜,又指向实践。
——杰罗姆·科恩(Jerome Kohn)
汉娜·阿伦特布鲁彻尔文学信托基金受托人,任教于纽约新学院,出版了包括阿伦特生前尚未出版的多卷著作,近期出版《不设限制的思考——理解力随笔1953—1975》(2018年)
本书首次使用汉娜·阿伦特的思想批判性地直面当下急迫的设计问题,它及时而颇具启发性地介入了设计中的政治。对于每一位设计师与设计学者而言,它都是不可或缺的。
——艾莉森·克拉克(Alison Clarke)
奥地利应用艺术大学教授、设计历史与理论系主任、帕帕奈克基金会主任
立刻获取本书
图片
原版书封面
·作者简介·
爱德华多·斯塔索夫斯基(Eduardo Staszowski)
帕森斯设计学院设计策略副教授,帕森斯社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设计实验室(DESIS Lab)主任/联合创始人。他研究设计的方法和语言,以及设计作为中介的功能,创造并引导社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他关注政策的制定和公民对设计的参与。
弗吉尼亚·塔西纳里(Virginia Tassinari)
米兰理工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卢卡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比利时Pantopicon设计工作室(安特卫普)研究员。她的设计与哲学研究特别关注社会创新设计、参与式设计和设计行动主义。
·译者简介·
卢川,工作于西安美术学院,研究并讲述艺术设计的历史及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