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勒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巡礼——文明路上砥砺前行

眼下,正是荷花盛开的时节。在库尔勒市杜鹃河湿地生态公园,大片荷花竞相开放,亭亭玉立于荷叶间,在炎炎夏日,为梨城市民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写意画卷。
图片
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滩戈壁,一到刮风天,尘土飞扬,住在周围的居民连窗户都不敢开。
近年来,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样的江南水景也出现在了距离塔克拉玛干沙漠直线距离仅有70公里的边陲小城。
荒滩变湿地,老城换新颜,邻里互帮扶……文明城市创建二十余载,带给这座城市的变化不仅是“颜值”的改变,更是“内涵”的提升。
图片
创建文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库尔勒正变为现实。
持续改善城市民生,打牢“文明之本”
“我在这个小区住了23年了,改造前想把房子卖了,都卖不出去。改造后,路平灯明环境美,住得哪都舒心,再也不想搬了。”说起小区改造前后的变化,家住巴音小区的居民马江汗·巴拉提颇有感触。
巴音小区是有着20多年历史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严重老化。今年被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后,通过修缮楼房外墙、增设停车位、完善基础设施等,让小区发生了大变样,居民的生活体验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图片
群众的呼声,就是干事的指南。针对市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2022年,库尔勒市制定了《库尔勒市“十四五”期间老旧小区改造五年专项规划》,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从老百姓家门口做起,不断优化城市环境。今年,像巴音小区一样将被改造的老旧小区有35个,受益群众达8457户、改造面积43.66万平方米。
不断健全志愿服务,夯实“文明之基”
“您好,您知道什么是全国文明城市吗?”
“叔叔,您知道库尔勒市正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几连冠吗?”
炎炎烈日阻挡不了文明创建的脚步,7月4日,永安街道的大街小巷出现了一群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给居民群众发放《库尔勒市市民文明手册》,宣传文明城市创建,劝阻不文明行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为创城添砖加瓦。
“以前我觉得文明城市创建跟我们老百姓没多大关系,通过志愿者的宣讲,我知道了我也是文明城市创建的一员,以后我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文明城市当文明人。”居民比丽克孜·卡依尔说。
图片
在库尔勒,有超过12万的注册志愿者。截止今年5月,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达93万余小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000余次,运行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300余个,涵盖政策宣讲、助学、助残、法律援助、卫生健康、应急救援、文化文艺等多个领域。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库尔勒市颁布了《库尔勒市志愿服务管理办法》,为全市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库尔勒市志愿服务协会,各志愿服务队把学习《库尔勒市志愿服务管理办法》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力争让自己的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我们要把志愿服务做成品牌化、专业化,带动广大群众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志愿服务,通过有效的激励,实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的稳步发展。”库尔勒市志愿服务协会会长李征东说。
大力繁荣城市文化,厚植“文明之根”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群众的精神家园。文化厚积薄发,不仅影响着每一位市民,城市的文明底色也在这一过程中越擦越亮。
近年来,结合城市特点培育文化厚度,库尔勒市持续发力,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广泛开展节日民俗、经典诵读、文艺活动,放大节日活动教育群众、凝聚力量、鼓舞人心的效应,产生良好社会反响和教育效果,成为传承中华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响亮品牌。
近日,库尔勒民俗文化博物馆“流动博物馆”走进普惠乡,通过图片展板向群众讲述新疆“四史”相关内容,引导基层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馆。
图片
“我以前都没有进过博物馆,今天的参观让我产生了兴趣,下次去市区我要带着孙女去博物馆看看。”居民张金枝说。
在梨香街道美居苑社区,库尔勒市图书馆开展“书润梨城•乡村阅读季”诵读活动,把更多优质的文化资源送到群众家门口。
社区老党员邓培学说:“我喜欢阅读,尤其是红色经典名著,比如《红岩》《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些书,这些书把我拉回到了过去的那个年代,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更要发挥余热,为社区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年以来,库尔勒市持续推进文化惠民,大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旅游兴疆”战略,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等各类活动,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组织开展各类节庆演出活动,做到了“月月有活动、节庆有专场”,截至目前开展常态化文化惠民活动100余场次,极大丰富了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着力培育文明风尚,铸造“文明之魂”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自治区道德模范”获得者王成帮、“最美逆行者”坎比尔尼萨·希日甫....
在老城区较为繁华的人民东路,道路两侧竖立着从中央级到市级的各类英模人物灯箱,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人民东路也因此被称为“英模一条街”,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
图片
“我每天上学都会经过这里,这些英模事迹也时刻激励着我,我会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库尔勒市第四小学二年级学生达尼尔•子孟说。
“不看不知道,一看才知道我们库尔勒本地也有这么多好人好事呢,有些人我们只知道他的名字,但不太了解他们的具体事迹,这样宣传挺好的,每天路过都能看到,让人印象深刻,正能量十足。”了解了本地的先进人物,穆秀英的城市荣誉感油然而生。
文明人创文明城,文明城养文明人。
2021年底,库尔勒货车司机曼苏尔·帕塔尔和买买提·努尔东2人1车、8天8夜,跨越4700公里“自费代驾”,帮助江苏沛县籍货车司机赵序磊把车开回老家,造就了“沛县亲友如相问,西行不孤有梨城”的佳话美谈。
6月30日,赵序磊专程从沛县来到库尔勒看望他的“代驾兄弟”,让这份跨越千里的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
近年来,库尔勒市不断涌现出的“梨城好人”“道德模范”“新时代好少年”给这座文明城市锦上添花。李晓红、卡德尔·克依木、坎比尔尼萨·希日甫、李征东等不同岗位、不同战线的先进典型人物,成为了市民身边的榜样。一个好人,有一个故事;一群好人,就有一种效应,正是这种效应撑起了文明城市的高度。
图片
1996年,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大幕在库尔勒拉开。2009年,库尔勒市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城市”,成为西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创城二十余载,库尔勒市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开拓进取,不懈奋斗,久久为功,城市面貌和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
今年是库尔勒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的攻坚之年,库尔勒市将始终牢固树立创建工作“永无止境”和“只有起点 没有终点”的思想,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跑道上一往无前。(库尔勒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悦 岳思莹 通讯员 琴格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