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先生”东莞来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郭进
通讯员 游汉华
【莞铜协作】情牵武陵
——记东莞市援玉屏高级教师诸葛斌
我回来,因为
我是武陵山区的儿子
母亲强壮的骨骼
伸向渝东,伸向鄂西
伸向湘西,伸向黔东
母亲的奔腾的血液
流进酉水,流进清江
流进沅江,流进㵲阳
我回来,是想在崇山峻岭间
撒下一些不一样的种子
我只是想那些不一样的种子
能够长出不一样的树苗
我回来了,毕竟我还将离去……
诗里的“我”就是来自东莞桥头中学的诸葛斌老师。他生于大山,长于大山,情系大山。如今,他终于回到山区,并且在山区撒下了不一样的教育的种子——
大山的呼唤
图片
诸葛斌
大山之子诸葛斌流淌着大山的血脉。诸葛斌的老家湖北恩施与铜仁山同脉、水同源、地同根,同属武陵山区。
大山之子,自有大山的情怀。他常常枕着珠江的波浪,梦回大山。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东西部协作为他带来机缘。2021年东莞常平组团(常平镇、桥头镇、谢岗镇)结对帮扶玉屏侗族自治县。常平组团要选拔优秀教师,驻点玉屏援教。
听到选拔教师的消息,如同听到大山深情的呼唤。诸葛斌不再等待,他毅然递交了支教申请。经过筛选,东莞常平组团确定诸葛斌帮扶玉屏侗族自治县黔东民族寄宿制中学,挂职学校副校长。
彼时,他是桥头镇中学教务处副主任、语文高级教师,育得桃李芬芳。赴玉屏帮扶,对他而言,不为名也不为利,只为他是山区的儿子。
即将奔赴玉屏,他接到黔东民族寄宿制中学(以下称黔东民中)校长蒲开德的电话:“诸葛老师,麻烦您在开学做个讲座,为学校老师讲讲东莞的先进理念。”
他欣然应允,将讲座主题确定为“从翻转课堂到语文教学思维的翻转”,为学校输入“莞式慕课”教学理念。“莞式慕课”曾入选全国教育示范案例,东莞桥头中学作为试点学校之一,着重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案的探索和运用。
开展“莞式慕课” 翻转课堂教学讲座,也是他为学校输入新理念的“当头炮”,能否点响尤为重要。2021年8月28日,诸葛斌未洗去一身风尘,就站上了黔东民中的电教室讲台。台下30多人,有语文老师,也有主管教学、教研的领导。
图片
诸葛斌为语文老师做讲座 诸葛斌供图
“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学习任务单和学习资源(学案、微课、检测),学生在任务单的引领下在家中、课外或课前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回到课堂上组内、班内交流,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他从“翻转课堂教学案”改革背景、“教学案”源起、“翻转课堂”在莞式慕课中的地位、如何做好翻转课堂等方面展开深入浅出讲解。
这次讲座似一颗石头,扔在老师们的心湖,荡起了涟漪。讲座结束后的互动交流,与会老师们反应热烈,有的说“翻转课堂教学案”模板清晰好用,有的说“翻转课堂教学案”能真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值得推广……
春风化雨润物有声。讲座之后,为黔东民中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案的探索和运用”课题研究打下了认知基础和舆论基础,七、八年级的老师提出来想做课题。虽后来因时间节点,课题未能成功申报,但却在黔东民中撒下了“莞式慕课”的种子。
用爱陪伴静待花开
诸葛斌在教坛耕耘30多年,最爱莫过三尺讲台。缘于此,帮扶伊始,他主动承担七年级(10)班的语文教学。这个班多数孩子基础薄弱,连简单的文学常识、词语听写、词语解释等基础知识都过不了关。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看着这些基础薄弱的孩子,他在猜想:他们的背后是一个怎样的家庭?他们曾经经历的是怎样的教育?他们难道真的就管不好自己,就不能换一种学习的姿态吗?
“孩子多数是留守未成年人”,诸葛斌决定依靠为师者的大爱,为孩子们撒下行为习惯的种子,让孩子们一步步逆袭。
他给孩子的第一堂课是《习惯致胜》。课上,他给了孩子们一道选择题:“有人说这些学生管理不好自己,需要老师施加更大的压力,可我觉得这些孩子是具备自我管理能力的,只要你给他们机会,他们一定会尽情地绽放。同学们,你们选择前者还是后者?”
“后者!”孩子们的回答整齐洪亮。
“当然是后者!”还有几个孩子补充道。
“那么,老师希望大家言出必行,用我们的行动给那些怀疑我们、不相信我们的人一个响亮的回答,同时让我们自己的学习生活变得快乐而优雅!”同学们掌声雷动。
这以后他觉得上课非常愉快。对于他给出的思考题,孩子们都愿意认真地在课文里寻找答案,找到答案手都高高地举起来,白嫩的小手像山间一枝枝绽放的百合。
图片
利用休息时间辅导学生 诸葛斌供图
习惯影响成长,品格决定命运,改变需要时间。他于是故意放慢教学节奏,从培养孩子保持地面清洁、整齐地摆放课桌凳、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着手抓起,逐步开发孩子们的记忆力、培养孩子们的注意力,养成孩子们记笔记和批注等基本学习习惯,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能力。
他还引进小组合作,让学生管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通过自主管理、学习互助,激发了学习积极性。诸葛斌用爱陪伴,放弃休息为孩子们“加餐”,指导孩子,帮助孩子们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孩子们因为辅导完赶不上公交车,他就自掏腰包给孩子们叫出租车,直到收到孩子们到家的信息才放下心来。
他的心血没有白费,孩子们在点滴中转变。
下课的时候,几个调皮的孩子正准备涌出教室,又都不约而同地在门口停住了,没有人叫他们停下,但他们满脸喜色地站在门的两边说:“诸葛老师先请!”
从办公室出发,到笃志楼(教学楼)要从一楼爬到五楼,当他还在四楼就听到了所带班级传来朗朗的读书声。走进教室,预备铃才响起,孩子们已经读完要学的课文。科代表还手忙脚乱地说:“怎么这样早啊,我还没叫开始呢!”
图片
辅导学生 诸葛斌供图
爱的陪伴等来花开。一个学期结束,孩子们的学习习惯改变了,考试成绩有了提升,语文科代表许美辰同学在期末考试中语文成绩进步很大,她的作品还被推上了东莞桥头《荷风》杂志。看到孩子们可喜的进步,诸葛斌觉得十分幸福。
一片冰心在玉壶
要有所为,还不能乱为。
作为支教老师,诸葛斌把自己当作黔东民中的一员,他输入了“莞式慕课”新理念。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他发现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出现失衡,有的老教师教学几十年,心理倦怠在所难免,部分刚上岗的年轻老师经验又不足,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找到问题,接下来就是解决问题。
“必须打破思想的桎梏”,诸葛斌从教师的思想观念入手,为全校140多余老师开了一次题为《做一个有幸福感的老师》的主题讲座。
“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谋生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消耗资源,而是积累资源。”
“教育的目的就是塑造学生,如果你都不相信他们可以塑造,我们所做的一切还有什么意义?以生为本,就是不但要给他们提供学习资源,还要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管理的主人……”
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讲座中,诸葛斌引经据典,掷地有声,引起了老师们的思考,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学校领导和部分老师与他进行交流,说他的讲座很接地气,引起老师们的自我对照和反思。
诸葛斌并未满足,他知道这只是帮扶的起点。为切实做好传帮带,他还通过公开课、示范课等方式传授教学技巧,定期走进教室听课,做好青年老师的领路人,帮扶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如青年教师张超静在他指点下,已成为学校语文教师中的“后起之秀”。
帮扶还要有创新之举,他牵头制定了《“三读”学生自主管理方案》并在全校推行,从学校层面创造时空条件,规范学生“三读”自主管理,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基础知识过关,让教师把心思更多地放在备课及课程教学。
图片
文化建设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内核。他配合学校大力推进油茶特色文化建设,他希望通过油茶种植美化校园、油茶诗文装点校园、油茶加工丰富校园、油茶精神激活校园,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为此,他自己动手画油茶园设计创意图,又找设计院的朋友将创意图变成效果图。他说,油茶树朴实、坚韧、奉献的精神应该成为黔东民中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
他引入东莞先进教育经验,为学校擘画顶层设计,高起点制定了《玉屏侗族自治县黔东民族寄宿制中学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II学校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4年)》,从建立多层次学生自主管理机制、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等八个方面确定了三年质量特色发展目标,排出了建立“五级联动”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实施分层月考及辅导制度、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建设书香校园和打造校园油茶特色文化等五大建设项目时间表,细化了目标任务、明确工作分工,责任压实到人,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支撑。
帮扶有期,情意无限。眼看支教就要结束了,诸葛斌老师还在准备一次主题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创建与运用”的讲座,这一次的听众是全校教师,这将是他作为玉屏侗族自治县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专家的最后一次讲座。短短一年,有些事情刚刚开始,就要结束,他说。但是我们知道,他做了他该做、能做的一切,正如他《在武陵山区的儿子》诗里写的一样:
我回来,
是想在崇山峻岭撒下一些不一样的种子,
我只是想那些不一样的种子,
能够长出不一样的树苗……
编:夏琅 校:杨可佳 吴兆宁 审:赵林 姚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