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工匠”书写智造新叙事

出身陕西农村的凌鹏涛,父母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这对从土里刨食的父母,辛辛苦苦供出了一位“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这在当时也成了他们村子一个不大不小的“新闻”。2013年,伴随着红柳林煤矿智能化的布局,红柳林向一批凌鹏涛一样的高学历人才抛出了橄榄枝。就这样,凌鹏涛来到了矿山。
截至这个夏天,徐鹏智刚好工作了5年。2017年的夏天,他本科毕业,进了南京钢铁集团——也就是人们熟悉的“南钢”——旗下的金恒科技,做的软件工程相关的工作,正是他大学四年的专业。
2014年,安徽小伙运辉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华为,在做了五年内部信息系统的运维后,转身投入到了制造业,到市场一线“升级打怪”——运用华为云的技术,帮助企业和政府数字化升级,提供解决方案。
在全新的经济环境和时代背景下,很多年轻人选择加入制造业,在工作中实践着新大国工匠精神,成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在中国制造业大转型的浪潮下,三位青年毅然选择投身制造业,和同龄人们走上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他们充满韧性、保持乐观,不断学习、自我成长,演绎着奋斗拼搏的精彩故事。
争做时代新工匠。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携手制造企业及相关企业联合推出【有为青年说】专题,向每一位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制造业有为青年致敬。
走向矿山的年轻人
出身陕西农村的凌鹏涛,父母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这对从土里刨食的父母,辛辛苦苦供出了一位“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这在当时也成了他们村子一个不大不小的“新闻”。
刚毕业的凌鹏涛,选择远离家乡绵延的大山,前往南方城市,加入了一家行业龙头企业,在第一年就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国家发明专利。
一年之后凌鹏涛的孩子出生了。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和孩子,也源于对故土的热爱,凌鹏涛在和家人商议后,决定返回老家。
也正是在这时,机会来了。2013年,伴随着红柳林煤矿智能化的布局,红柳林向一批凌鹏涛一样的高学历人才抛出了橄榄枝。
就这样,凌鹏涛来到了矿山。
图片
为尽快融入煤矿这个行业,凌鹏涛做了不少努力,而第一个创新就是打造排水系统的远程监控系统。从构思到联系厂家,技术咨询,到准备材料,编写程序以及各种硬件准备,凌鹏涛和其他工人们一起下井安装,反复调试,两个月之后,终于实现了井下100立方排水硐室无人值守,有效地改善了员工作业环境,降低了劳动强度,保障了作业安全。
作为红柳林自主研发的第一个无人化项目,这给了凌鹏涛这些年轻的“煤矿人”创新的信心与勇气,也在红柳林内部掀起了创新高潮。随着越来越多“凌鹏涛”的加入及热情,红柳林逐渐焕发着新的生机,转型的时刻到了。
2021年,华为“煤矿军团”进驻红柳林矿业,20多人长期驻扎红柳林和一线员工直接交流,同时,还有100多人的团队在总部远程支持,帮助红柳林共建智能协调矿井。
此时的华为云拥有全球顶尖的工业互联平台和思维,但在进行煤炭行业应用时,煤炭行业复杂、庞大的各个系统还需要进行实际业务跟场景的深入应用。以煤矿生产系统为例,在矿井里的各类采掘、运输、环境监测等设备多达数百种,井下大大小小各种业务系统超30个,进行智能化转型,需要首先消灭各个系统的信息孤岛,简化平台建设。
凌鹏涛和华为云的伙伴们一起扎根矿山,在一次次和一线工作者的碰撞中,不断完善方案,共同在煤矿智能化的学习中建设智能化。2021年9月,红柳林矿业基于华为云Stack提供的基础IaaS、物联网、大数据、数据仓库、数据治理、ROMA等众多的云服务,深度融合矿业OT生产和IT支撑系统,构建了行业首个煤矿工业互联网平台,完成200种采矿设备、10000+设备数的建模、35类OT系统接入和数据采集、400个矿区业务模型构建,十万级指标实时计算,提升应用开发效率50%。
图片
▲智能化转型后在办公室轻点鼠标一键启动成为可能
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凌鹏涛和华为云的伙伴们,基于红柳林智能矿山云平台的统一管理,消灭了各个系统的信息孤岛,矿井生产调度、安全管理、机电运输等系统数据统一“入湖”,并汇聚到“太空舱”上的综合管控平台。操作人员在地面“太空舱”控制室,点击鼠标,即可一键启动地下的生产操作,有效改善工人的生产工作环境,提高生产效率。
生产环节的数据联通之外,在红柳林矿业,智能化改造随处可见,例如APP预约矿车下矿井;矿工在矿灯房排队“刷脸”,认证成功的同时,智能充电柜柜门自动打开……,一个全方位的智能化园区正在黄土高原扎根。
年轻的数字工匠
截至这个夏天,徐鹏智刚好工作了5年。2017年的夏天,他本科毕业,进了南京钢铁集团——也就是人们熟悉的“南钢”——旗下的金恒科技,做软件工程相关的工作,正是他大学四年的专业。
南钢旗下的金恒科技,以构建数字化转型生态为企业愿景。在公司里,徐鹏智很快接触到了融合云计算、物联网、AI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他和同事们一起,推动传统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为来自钢铁、有色、物流等行业的客户,提供数字工厂规划咨询、设计、实施及整体解决方案服务。而他们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南钢这位巨人,走上数字化、智能化的道路。
彼时的南钢,正在积极地探索着数字化、智能化的变革之路,徐鹏智参与了很多重要的项目。这让他有了更多的机会打磨技术,拓展视野,积累经验。“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一个‘工匠’,但我们这里的年轻人,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徐鹏智很清楚,自己投身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领域。它需要从业者具备很高的专业技能,很强的创新能力,很强的学习能力,开阔的视野,以及刻苦钻研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作风——这是制造业前辈们最引以为豪的品质,徐鹏智觉得,放到任何时代,它都不会过时。
图片
在徐鹏智看来,“数字化、智能化”是一条逆水行舟的路,在钻研与创新的道路上,没有停滞的余地。
技术环境日新月异,公司技术架构的整体提升也迫在眉睫。徐鹏智团队主动挑起了平台技术升级的重担。调研前期,通过翻阅国外原文资料,搜索各大网站前沿技术经验介绍,阅读技术框架源码,对比多个微服务平台核心特性,从0到1分析整理了微服务核心理念。在实施过程中,化零为整整合各个分布式组件,同时为了保障后期的易扩展、可复用、高内聚、低耦合、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后期研发成本,一次次推翻重来,翻新系统接口设计,利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推出云原生微服务架构的JH4J-CLOUD平台。
与此同时,席卷全国的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也为年轻的工匠们带来了更多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目前,南钢的数字化转型轰轰烈烈,正以“一切业务数字化、一切数字业务化、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为目标,打造数据治理+工业互联网平台双轮驱动的领先架构,将内外部资源整合化、共享化,形成南钢强大的发展势能和资源汇聚优势,牵引钢铁产业链企业协同发展,打造数字化的智慧产业生态,实现要素链、全产业链、全数据链、全价值链的全面互联与业务协同,培育南钢发展的新动能。
一年前,南钢集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数智南钢样板点打造合作协议》, 依托华为强大的研发和综合技术能力,为全球客户提供全面、高效的ICT解决方案与服务,共建钢铁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全国标杆样板点。华为将基于5G、云计算等ICT技术,推动数字化南钢业务发展,共建智能生态,提升南钢智能制造技术水平与产业竞争力,助力南钢成为钢铁产业互联头部企业。
金恒也参与了这次合作,携手华为云,南钢很快建立起了自己的数据管理体系,并盘活了生产领域的数据资产,构建了统一的数据云平台,并能持续耿穗业界先进能力演进,提升公司整体规划和数字化水平。“在南钢,我们遵循‘一切业务数字化,一切数字业务化’的思路,这是我们的特色,也是我们的方向。”徐鹏智觉得,与华为云的合作,把南钢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到了更高的维度。它的背后,是整个钢铁产业数字化、智能化革新的大图景,也是整个时代的大趋势。
图片
▲南钢的智慧运营中心可以一屏监测所有生产环节
在南钢和更多的制造业企业,无数和徐鹏智一样的年轻人搭上了时代的班车。他们一边从老一代工人师傅身上汲取精神与技艺,一边向着新时代的工匠蜕变。
又是流火的七月,徐鹏智知道,和五年前的自己一样,很多年轻的面孔又将在这个夏天,走进制造业的工厂,他们面临的可能不再是精准的手工劳作和严苛的工作环境,但他们仍是工业的灵魂,并且有朝一日会成为新一代的工匠,肩负起这个国家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重任。
做数字化升级的得力助手
2014年,安徽小伙运辉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华为,在做了五年内部信息系统的运维后,转身投入到了制造业,到市场一线“升级打怪”——运用华为云的技术,帮助企业和政府数字化升级,提供解决方案。
转到市场部门工作才两年多,运辉已经成为华为云在安徽的业务发展负责人,服务过的客户也已经有信义玻璃、海螺水泥、江淮汽车这样的大企业。
图片
其中,信义玻璃的数字化转型项目,是华为云在玻璃行业的首次突破。
信义玻璃是国内玻璃行业的领军企业,1988年成立,2005年在香港上市。目前海内外拥有11个工业园,销售网络遍布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资产超450亿港元。是中国上市企业500强和福布斯全球上市企业2000强。
2000年开始,信义玻璃开始进行数字化升级,希望通过数据赋能玻璃智造,打造行业一流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辉带着团队,为信义玻璃构建华为云数据使能平台。“他们希望通过一套数字化的手段,对工厂进行车间化管理:把工厂当成一个车间,能够标准化,又能远程去管理。”运辉和团队通过前期两个月的调研工作,掌握了信义玻璃的需求。
在全球有11个工业园(工厂),所有的生产信息只存在于工厂内部,信义集团总部没有办法对这些生产信息进行统一调控,所以想要去建设一个“技控中心”:通过数字化手段,把所有的数据信息收集起来,出现问题后能够及时告警。同时,打造一个标准化的管理,能够把工厂像车间一样管理起来。
项目上线后,一开始数据准确率不高,运辉带着团队就反复校准,经过两三个月努力,基本达到了100%的准确率。
之所以对数据准确性要求这么高,是为了让企业有良好的“用户体验”,运辉认为100个数据哪怕只有一个数据出错,企业就需要重复去校验,这样直接影响使用体验。
信义玻璃的项目,运辉带团队调研开始,花费了一年多时间,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了极致,让这套系统充分发挥作用。
通过华为云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信义玻璃通过智能化控制优化工艺,窑炉燃气单位用量大幅降低,年节约成本费用数千万;对生产线峰平谷用电做了可视化,调度优化用电不合理的生产线,把排产计划大部分安排在平段和谷段,每月节省大量电费;另外,电机用电量也实现了可视化,能够及时发现电机用电异常,为工作人员节约大量制表时间,减少重复劳动。
图片
▲智能化转型背景下,可以有效改善制造业工作环境
这些智能化的改变,正在重新吸引有志年轻人的加入。
“信义玻璃以前的技控工程师需要在玻璃生产车间工作,像在窑炉房,里面的温度非常高,这样的工作环境很艰苦。”运辉以信义玻璃的例子说明,现在在中控室吹着空调就能控制窑炉,还可以通过AI应用,让窑炉天然气的使用效能最高,帮助企业实现真正的降本增效。
华为作为一家电子制造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能力,正在不断输出更多的“运辉”,通过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帮助制造业企业提升数字化水平,从传统的制造向智造迈进。运辉在2014年的那次选择,正在展示它的意义。
*文中出现的运辉为化名。
结语
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国内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制造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智能化人才既要熟悉制造业生产工艺,又要了解数字化、智能化知识。正是诸多例如凌鹏涛、徐鹏智和运辉一样的有为青年,勇敢加入传统行业,为传统行业的转型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正用年轻人独有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在生产线上用热情和激情点燃青春,重构“大国工匠”的意义,书写“中国智造”的新叙事。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