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史站志|寸滩水文站

图片
编者按:水文站是长江水文工作的重要基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以下简称长江委水文局)所属水文站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积淀。为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测站文化,讲好长江水文故事,长江水文网分期推出长江委国家重要水文站“站史站志”。
今天,推出“站史站志”第14期,让我们一起走近寸滩水文站。
长江水文网
出品
图片
▲ 寸滩水文站港区(2022年拍摄)
基本情况
寸滩水文站设立于1939年2月,是国家基本水文站、中央报汛站。隶属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以下简称上游局)江北分局。测验项目有水位、流量、水温、降水、单样含沙量、悬移质输沙率、悬移质颗粒分析、卵石推移质、沙质推移质、河床质、水质监测等,其中流量、泥沙监测为一类精度。1981年7月16日,出现建站以来实测最大流量;2020年8月20日,出现建站以来最高水位。1978年3月24日,出现最小流量。1987年3月15日,出现最低水位。1959年7月22日,出现实测最大含沙量13.7千克每立方米。
寸滩站防汛测报地位和功能十分突出,是金沙江、岷江、沱江、嘉陵江汇合后的水情控制站,还是长江上游川西、大巴山两大暴雨区洪水控制站、重庆主城区防汛控制站、长江三峡工程入库水沙控制站、长江上游水环境和水生态监测控制站。
寸滩站基本水尺断面水面宽约500~800米。距长江河口约2495千米。距上游朱沱水文站约148千米,距重庆朝天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约7.5千米。距下游涪陵(长江与乌江交汇)约116千米,距清溪场水文站约128千米。距江北分局约600米,沿江步行约10分钟。寸滩站现有长40米、宽8米趸船一艘,同时管理8艘水文测船和2艘玻璃钢快艇。测验方式为驻测。
图片
▲寸滩水文站(2003年拍摄)
图片
▲与江北分局共同办公(2021年拍摄)
历史沿革
寸滩站设立初期,领导机关为扬子江水利委员会。1947年7月,更名为重庆水文站,领导机关为长江水利工程总局。1949年12月,恢复站名为寸滩水文站,领导机关为长江水利委员会。1956年1月,下迁550米。2013年划归江北分局管理。
上世纪60年代以来 ,何永彦、李果哉、董孝明、杨华、黄人敏、郑发科、刘远鹏、张永康、项祖伟、蒋国庆、赵兵等先后担任寸滩水文站站长。
图片
▲ 寸滩测验河段(2021年拍摄)
地理环境
寸滩原名秤滩。江中有一浅滩,枯水季节露出。浅滩中有一石梁,状似秤杆,人们称为“秤滩”,因“秤”与“寸”音近,久而久之人们便传为“寸滩”。历史上,寸滩是重庆通往周边地区的古驿道。解放前,是川东北地区到重庆城的物资集散地,各种马帮、力帮、挑夫汇集于此。
现在,寸滩距重庆火车北站仅5分钟车程,到重庆江北机场约15分钟。寸滩水文站附近建有寸滩深水港,并以此为依托,设有全国第一个内陆保税区。2020年,重庆市将寸滩片区列入规划,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核心承载地和城市形态展示新高地、对外开放新窗口。
寸滩水文站位于重庆市江北区寸滩街道三家滩。测验河段顺直长约2.3千米,最大水面宽822米,断面基本稳定。缆道跨度1197米,左岸排架房共9层,高约40米。左岸水尺沿线从高到低,设有1870年、1788年、1905年、2020年、1981年5个洪痕标记。左岸公路处建有重庆轻轨四号线寸滩站。上游2.9千米有大佛寺长江大桥,下游0.7千米有寸滩长江大桥,下游8千米为铜锣峡,河道由宽阔弯沱转入高切狭谷。
上世纪80年代以前,从原重庆水文总站(上游局)到寸滩站没有公路,需坐车到朝天门,然后赶船到寸滩站,最快需要1个小时。2014年底,上游局机关从渝中区健康路迁至江北区海尔路,到寸滩水文站测船,步行10分钟左右。
图片
▲ 寸滩站1905年调查洪水(上)、2020年实测洪水(中)、1981年实测洪水(下)标记
图片
▲ “81.7”暴雨洪水水文测验
图片
▲“81.7”暴雨洪水过程线
抗洪故事——“81.7”暴雨洪水
据水利电力部组织编写、1992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大洪水》(下卷)记载,1981年7月9~14日,四川省境内发生历史上罕见的大面积暴雨,嘉陵江、涪江、沱江,以及岷江和渠江部分地区均为暴雨所笼罩。长江干流寸滩站出现上世纪以来最大洪水(简称“81.7”暴雨洪水)。
由于嘉陵江洪水峰高量大,且与长江干流洪峰叠加,寸滩站自7月14日开始,水位急剧上涨;16日13时,出现洪峰流量85700立方米每秒;16日21时,出现最高洪水位191.41米,5天洪水涨幅20.36米。至20日主峰段结束,历时约7天,是1892年有实测资料以来的最大洪水。
洪水经河槽调蓄沿程递减,17日18时洪峰到达万县。18日22时,洪峰安全通过葛洲坝水利枢纽,到达宜昌洪峰流量为70800立方米每秒,最高水位比1954年洪水低0.38米,流量超过1954年洪水。
据退休职工回忆,接到洪水预报后,寸滩站紧急动员,全体职工全力以赴应对大洪水。江面很多漂浮物,有农作物、杂草、汽油桶、树枝等,甚至还有整座木屋。特别是半浮半沉的原木,大多直径约1米,对没有动力靠吊船缆道和水流冲击力在横断面行驶的测船,造成极大的安全威胁。机绞设备的动力是一台8匹马力的柴油机,提升铅鱼(流速仪)的速度非常慢。测流用电铃数数,秒表计时。测量洪峰时,趸船外100多米处,漂浮物形成几十米宽的带状。职工冒着险情,趁漂浮物间隙,开船往前冲,冲不出去,马上退回来,如此反复向着江中尝试。由于流速大、漂浮物多,测一个垂线流速,最困难的情况下,需要几个小时。期间发生过险情,船舱被原木撞出一个洞进了水。测员们两人一组,跳进前舱不停地用空水样桶往外舀水,同时调整测船朝趸船全速行驶,最终成功脱险,大家也都累瘫在船板上。
为确保洪水监测万无一失,重庆水文总站及其它测站紧急支援寸滩站防汛抗洪,工作人员最多时达50~60人。峰前安排8人,分成4个小组,逐时轮流观测水位。峰值期间,8人一起蹲守观测。最高水位比重庆水文总站预报的峰值水位高1厘米。测船上每个岗位安排双人,共10多人一起监测流量。因洪水灾情影响,寸滩站及周边区域发生断电,电力部门安排专人抢修,保证寸滩站供电。通信部门也安排专人保障通信,确保水情信息及时报到上级。
根据预报水位,寸滩站在洪峰到来前,紧急测量周边淹没线,为政府部门指导当地老百姓安全转移提供重要参考。
图片
▲“20.8”洪水测验
图片
▲“20.8”洪水中的寸滩站趸船及测船
抗洪故事——“20.8”洪水
2020年8月中旬,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长江5条江河,集中发生超保证洪水,在长江2020年第4号洪水未完全消退的情况下,多峰汇流形成长江2020年第5号洪水,长江重庆段发生历史罕见特大洪水,启动有记录以来的首次I级防汛应急响应。
8月16日15时左右,寸滩站水位起涨。20日6时35分,出现洪峰流量77400立方米每秒;20日8时15分,出现最高水位,超保证8.12米。“20.8”洪水是1939年建站以来,仅次于1981年量级的洪水。
据新华社报道,为应对最大洪峰过境,重庆市转移避险25万余人,紧急转移安置13万余人。水文测报人员及时准确的水雨情监测和预报,为防汛决策、水工程调度和群众转移安置提供了有力的决策参考,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财产安全。
图片
▲ 寸滩水文站第一艘趸船(上世纪80-90年代拍摄)
图片
▲ 水文测验动力小船(上世纪80年代拍摄)
图片
▲ 泥沙取样(上世纪80-90年代拍摄)
图片
▲泥沙取样(2020年拍摄)
技术发展
1965年1月,架设跨江缆道,采用过河索吊船开展测验。1995年,配置计算机,摆脱手工制表和计算。1997年,实现微机测流。2003年,水位采用气泡式水位计观测,雨量采用翻斗式自记雨量计观测。2005年7月1日,水位和雨量实现自记并通过北斗卫星自动报汛。2010年,ADCP正式投产,流量采用过江索吊船走航式ADCP监测,悬移质泥沙采用横式采样器监测。2013年,采用浊度仪开展含沙量报汛,推移质分别采用Y64和Y90改进型采样器取样,河床质采用犁式采样器取样。2020年,正式投产HR6100自记水温计。2021年,北斗卫星报汛模块升级。目前,实现水位、水温、降水自动报汛。
荣誉表彰
2015年度,获长江委水文局水文测验产品成果质量优胜奖三等奖;2016年和2017年,被评为上游局仪器设备维护先进站;2019年,被水利部授予2015-2018年度全国先进报汛站。
1998年,站长项祖伟被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授予“长江抗洪先进个人”称号;2007年,被长江委水文局授予“长江委水文局第二届优秀站队长”称号。2020年,副站长张亿志被长江委授予“防汛抗洪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21年,站长赵兵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利技术能手”称号;张亿志被长江委水文局党组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来源:长江水文网
作者:蒋国庆、马玉婷、赵兵、杨云云
编辑:杨杰
责任编辑:周明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