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五口“现在做品牌只是为了生存”,他最近又有什么新想法?|主理人采访

图片
说到目前最具争议性,同时在商业上获得成功的中国服装品牌主理人,苏五口绝对算一个。从“抄袭”系列的横空出世,到节目上的惊人言论,那些似乎不着边际的想法在苏五口这里仿佛都找到了某种逻辑自洽的方式。而多线并行的品牌计划,横跳于意料之中与之外的跨界合作,苏五口觉得自己依旧在寻找内心的平衡点,沉淀下来的他终于要逐步开始追随内心的声音,开启新计划了。
图片
苏五口的设计哲学与生活灵感,旗下项目的目标与方向转变,也许能作为中国服装品牌发展的一个风向标和参考值。
别人眼中的怪才
从“抄袭”到《THEY ARE》
相信不少朋友早前对于苏五口的第一印象,是他品牌PURLICUE在2016年推出的抄袭系列。
图片
抄袭系列中最为瞩目的便是“抄袭Vans”板鞋
Via Garmentory
图片
玩转经典鞋款与字体设计成为苏五口当时风格的标签
图片
这样的印花概念在当时市场上确实是首次出现
彼时作为中国潮流与设计风格起步的时间,将如此明显的借鉴概念直接表达在单品之上,无疑对于当时的市场来说是非常领先的,但其实苏五口的PURLICUE绝不止于“抄袭”
图片
抄袭系列之前,已经为他攒起不少热度的《未完成系列》
图片
未完成系列中,更多的鼓励消费者利用包括裁切、泼墨等等
不同形式自己动手去完成单品的设计
而在之后与SANKUANZ上官喆联合打造的不合作系列,正式将其讨论度带到一个巅峰,在这个系列中也让我们看到除了“抄袭”之外,对于消费主义的戏谑、对于标签化的排斥、以及对于商品价值的质问,展现出苏五口更多的可能性。
图片
当时令到爱准印象深刻的一件Tee
图片
《不合作》系列的板鞋,内标外翻、走线方式以及鞋面
字体印花对于当时中国品牌设计来说概念真的挺超前的
图片
《不合作》系列的服饰融合了苏五口的结构字体审美
与上官喆朋克反叛的视觉语言
图片
图片
图片
仅以领标胸针存在的《0%系列》,可以
将胸针别在任何地方,让任何物件成为PURLICUE
而就在大家以为苏五口将以PURLICUE再度登上新高度时,2018年的PURLICUE戛然而止。抛去那些制造热度与话题的系列单品,已经收获关注的苏五口,开始用他四两拨千斤的功力,与成熟的团队,输出更多视觉上有趣且充满玩味的产品。
图片
图片
将Vans经典logo粗大化处理的猪年限定Vans“过个肥年”
图片
图片
图片
包括商标、鞋带、鞋身logo都作了粗大化处理
图片
图片
使用金扣配饰妆点鞋底的SALOMON x THEYARE
如今的苏五口与他的品牌们似乎更加追求自我意识的表达,曾经一度游走在商业与当代艺术之间,用奇特的视角表达概念的苏五口,在如今流量打架,所谓国潮在争相抛头露面时,反而渐趋沉稳。作为如今苏五口品牌的代表OK Center与THEY ARE,开始树立起属于自己的一面旗帜。
图片
图片
关于自己工厂记录的书籍《THEY ARE》
图片
图片
图片
THEY ARE金块,“我其实很想开个金店”——苏五口
图片
THEY ARE鹅卵石
在别人看来,苏五口一直都在做一些所谓“别人看不懂”的事,但是在爱准看来,从抄袭系列到不合作再到如今的THEY ARE,每个阶段语境下的苏五口都能做到逻辑自洽。而如今大家看来比较“飘”的THEY ARE,仿佛才是他内心的追求。接下来爱准来到苏五口的工作室,本着对于他内心世界和近几年他品牌与个人风格转变的好奇,希望阿苏能为大家也讲讲,他现在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图片
苏五口位于广州的新工作室
专访阿苏直面内心
一直在做衣服,到最近才开始知道我是谁
爱准:A
阿苏:苏
多线并行的秘诀,阿苏眼中的艺术与商业
A:阿苏好久不见,可以跟大家介绍一下最近在忙什么吗?
苏:其实可能我最近这几年忙的东西其实都一样,就还是做衣服卖衣服。我启动了好几个品牌和项目,把做产品这件事情变成是以品牌为单位。我启动一个品牌的初衷是它要服务于我的认可价值本身,不是服务于消费者。所以新品牌或项目开始的时候,我对某一个感兴趣的点出发,然后通过生产各种东西来构成。那个点所形成的这个品牌是完全服务于个人、当下,所以这个品牌它维持多长时间我是不知道的。每个品牌现在都是以流水式发展下去。行或不行我也不知道,也不想去硬撑一个项目。品牌当下肯定是给到我很爽的点,如果这个点没有了,那我就再做一个所谓的新品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OK Center 2022 ss by SUWUKOU TEAM
图片
THEY ARE x Salomon
图片
图片
输出角度更加个人的THEY ARE
A: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品牌OK Center与THEY ARE,你觉得他们之间有什么本质区别,你又是怎么去看待和权衡如今所拥有的那么多品牌和系列?
苏:其实品牌是在我所处的角度构成的。当我需要分享一个观点的话,就通过产品以及周边去分享给你。分享观点的角度很多,所以你最终看到的会和我的角度不一样。如果你要过分精确控制你要表达的东西,让大家都看到同一个角度非常消耗精力,所以我表达从自我出发的东西,但对于接受者来说有偏差也没关系。对应不同的品牌我也会相应地对其分成不同层级。比如THEY ARE为什么被看作是我的个人品牌,是因为表述语言完全是我自己个人的喜好。这个喜好可能是很偏僻的,他不一定有受众。所以我让THEY ARE保持一个自由度,他卖和不卖并不重要。它就算不生产产品,只产出一些文字,照片,也能让它保持一个相对自由的状态。
图片
THEY ARE书本记录的影像
除了THEY ARE之外,其他品牌会更偏向商业。我的品牌其实区分的方式只有两个,就是商业和艺术。THEY ARE更主观纯粹一些,其他的就会考虑更多的因素。我原本是觉得一个品牌里商业艺术各占一半,结果我并不满意,因为这样它要权衡的东西比较多,就变得不够纯粹简单了,所以我希望品牌要么全艺术要么全商业。最后的结果就留下一个纯粹我个人兴趣的艺术品牌,剩下的就是商业的了。OK Center在我看来就是商业的。相比之下,在THEY ARE的推进过程当中,我感受到一个工厂非常宏大且带给我力量,这个工厂就是一个艺术品,而OK 现在做一些帅的视觉与一段酷炫好听的音乐,在我看来还是具备较多的商业属性在里面。
图片
对于工厂,生产现状以及精确到每个个体的记录
是THEY ARE带来的力量
图片
图片
阿苏看来OK方面音乐视觉的呈现方式都是商业属性为主
A:你一直以来的跨界和尝试都挺多的。可以讲一下怎么样去把不同的风格或者不同领域的东西整合在一起?如何去权衡?
苏:举个例子,我们近期与文华东方的合作其实也不是刻意控制出来的,反而想以一个最轻,最舒服的方式去呈现。所以像文华东方、阿纳亚以及一些其他项目,合作方主要会与我的团队沟通,最后的结果我不会过多控制干涉。但当我需要去做一个艺术方面跨界的话,我才会有更多设想。这方面我很想和自己喜欢认可的艺术家合作,但如果目前还不认识我也不会用力去挖掘,选择等待一个机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OK Center x 广州文华东方
A:从你开始做服装以来做过很多个品牌,这些品牌或长或短,一路做品牌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苏:从我第一天做衣服到现在,它的主线还是活着。虽然过程中我会尽力去挖掘品牌的可能性,但我能坚持的时间长短也是一个感知上的东西。就像你在一个城市,如果厌倦了就会离开,但如果这个城市还有吸引力,你就会继续探索,生活也是这个样子。我的执行力其实并不算好,所以刚做品牌不久,我就很着急去建团队。我个人不擅长的事情也都是我的团队帮我补齐了,可能也是我做品牌和衣服这么长时间以来的一个收获吧。包括现在的偏商业的品牌中印花、图案、设计方向的东西,我也交给团队去完成,而我可以尽量从中抽离出来,去做我自己想做,而且想要做明白的事情。
从“抄袭”到“看不懂”,妥协是为了生存
A:最初你的概念想法其实受到一些褒贬不一的评论,有很多的质疑声或者非议。那你是怎么看待这些人对于你的言论和概念的评价?
苏:当时一开始我其实还蛮疑惑的,就是觉得其实最初那些想法已经完全不抽象了,但是为什么大家还是会不懂。现在的状态就不会纠缠,反而会觉得当时有争议也挺好的。我回想我喜欢的一些建筑师,都是有很强的争议性,他们既很专业,又会给到很大的矛盾冲突在里面。但目前我纠结的点是我当时没有很好的呈现那个作品,我过去这几年,其实主要考虑的还是生存;为了生存,我当时的表达就是有妥协的,不是我理想化的,但根据当时的考虑,如果完全表达我的内心,就没办法把这个公司运转起来。比如我本身那件衣服可能出一个工装的深蓝色,但最后选择出了绿色紫色,做的更加街头,但是我真正喜欢的东西是那种更加褴褛和破坏的呈现方式,它已经离开了商品的价值,但是一个概念的很好的诠释。所以我现在回想的话,更想要去做完整的表达,做完全不需要妥协的的东西。
A:很多人知道你是从抄袭系列开始,当时可以看到你有一些对于原创性的探讨和对于消费主义的质问,你现在怎么看抄袭借鉴致敬元素在时尚行业的应用?
苏:我觉得可能对于抄袭借鉴与否最简单最粗暴的定义就是不要伤害第一个使用者的利益。我打个比方,比如15年前或者10年前做服装批发的老板,对于一些欧美款式的使用这种现象。当时我们正在一个转弯的时候,在那个语境下,借鉴与抄袭形成一个业态,虽然有非议但也需要结合一个时代背景。就像Andy Warhol大量复制的画,与现在KAWS的艺术也存在大量复制,但两个相近的行为在不同背景和语境下,它们所代表的意义也不一样。两个背景下,一个是叛逆,一个是商业操作;一个是技术,一个是观念。Andy Warhol的复制内核是一个原创,且富有革命性的概念。因此不论是抄袭、借鉴、致敬,在不同语境和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形式也不一样,而我们也需要在同样的语境中去做这样的讨论才有价值。
图片
Andy Warhol对于原有的梦露照片再创作
Via CNN
图片
KAWS的广告片创作系列
Via CoBo Social
A:我知道你本来是学建筑设计的,但是现在在做衣服,你觉得这两个领域之间有什么共通性?
苏:我一开始觉得他们基本一样,但现在又觉得差挺远的。觉得一样是因为它们有类似的公式和结构,如今建筑与服装的发展逐渐模板化,同时又受限于这个模板。对于这一点,我其实挺不开心的,我能够意识到这是一个模板,但是没办法找到一个突破口。现在他们不一样的点其实很简单,就是形态上面不一样,形态一旦不同,很多认知与细节都会变得不一样。衣服和建筑,呈现给感官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个设计师做的屋子和衣服,给我的感受都会有很大差别。
图片
川久保玲的家具作品
Via Wallpaper
图片
川久保玲的服装作品与其他设计有共通,但更多的是差异化
ViaBart Boehlert's Beautiful Things
图片
雷姆·库哈斯打造的中国台湾表演艺术中心
Via Dezeen‍‍‍
图片
阿苏喜欢的建筑事务所MVRDV作品里程碑
也充满视觉的争议与冲突
Via MVRDV
有意思的是,其实创作核心就是概念加形式。它无非是这两个虚实东西的咬合。当一个概念到瓶颈的时候,最终可被挖掘的地方就是呈现的形式。其实这个苗头在服装圈子已经非常明显了,但正因如此,我又很想去尝试做概念。我原本的创作视角一开始是观察嘛,但是纯观察是不打动人的,因为我一旦在旁观的时候,我是以技术的角度在看,真正感动的源头,一定是置身于其中。我做THEY ARE的时候,我真的置身于产业链,它带给我能量,也给我精神世界的满足。另外,经历这个项目也给到我自己身份的认同。我觉得我既不是建筑师,也不是设计师,我在THEY ARE中找到了答案,设计只是一个手段、工具,而不是我的母体。所以最终THEY ARE并没有变成完全品牌化输出,因为做的过程已经给到我自己交代了,点到为止,就足够享受其中。前几年如果做一些品牌话,它的出发点都是商业,都是生存,THEY ARE是个新的切入点,是过去没有的,我能更加松弛地去看待品牌的发展。
图片
图片
OK Center阿那亚店,也成为品牌呈现形式的代表作品
网瘾少年阿苏的日常、生活、理想
A:对于搬到如今新的独栋工作室,为什么选择这里?你是怎么样去设计的,现在这里是你理想化的办公环境吗?
苏:最初的原因是因为这里是独栋,而我很喜欢独栋。但是我现在不满意的点在于这里还没有我自己的办公室。我之前觉得可能很长时间不需要有自己的办公室,但是我这半年就开始非常想要一个相对密闭私人的空间,让自己可以躲进去,里面可以直接看到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苏五口与团队如今的工作室
A:所以目前来说这个办公环境都还不是理想化的?理想化的环境里面还需要一些什么呢?
苏:真正的完全理想啊,我还没有真的想过这个。要说的话可能就是二楼是一个我自己的工作室,很空的,不需要啥,只要一个舒服的椅子。然后一楼是一个提供给艺术家的工作室或者一个作坊。让他们在一楼画画和做一些雕塑的东西。地点的话希望是在一个比较偏远的地方,平层,一楼相对开放,大窗帘一拉开直接就是室外。
A:除了工作的时间之外,那你平时生活上面的话喜欢干什么?
苏:王者荣耀我打了好多年了。
A:喜欢玩什么角色?游戏对于你来说什么?
苏:之前是玩那个百里玄策,最近很喜欢玩项羽,项羽太好玩了,因为他大招和被动,血越少防御力越高,越厉害,还有控制。打游戏其实无法带来工作或者设计上的灵感,纯粹是放松。但也因为如此,我也接到了帮王者荣耀制作工作服的话。找我因为我也是玩家,资深玩家,但我是又菜又爱玩,虽然我觉得自己挺厉害的,但就是上不了。(中间一段关于游戏心得的闲扯,此处暂且忽略)
A:我们聊回来吧,其实你跟音乐方面的合作也挺多的。所以音乐其算不算你自己非常感兴趣的呢?
苏:音乐还好,其实我对音乐了解不多,音乐的启蒙是我那时候很喜欢唱歌,因为看了中国好声音,就天天去跑去唱歌。后来接触音乐和合作基本都是同事影响我是他们很喜欢一些不同的音乐,让我去感受到的音乐范围更广。然后我们刚才讨论过呈现形式的问题,音乐其实形式大于概念会比较多当然有一些先锋的实验音乐它概念很重要,但我们理解更多的还是形式,以及好听。
图片
图片
图片
出现在广州以及阿那亚的OK Center音乐场景
图片
图片
痛仰乐队穿着OK Center
图片
CONP x OK Center x 法兹乐队
图片
图片
CONP x 焖饼乐队
图片
OK Center x 噪点音乐节
A:那包括你和团队打造的音响装置,音响系统这些也是你的想法吗?也是团队给到你的一个想法吗?
苏:我一开始会给一个“粗暴”的方向,让他们自己去创作。比如我们找五个乐队帮他们各做一个装置,这个装置又恰好是一个乐器。然后这个乐器的使用方式,根据我们对那个乐队的主唱性格来调配。比如法兹喜欢甩东西,那就做个声音装置让他们在舞台上甩一下。虽然有比较有趣的出发点,但需要延续且精细化地去做这件事就有点累了,所以目前做到哪就停,不去打破那个“好玩”。这个跨界,也是去寻找不同领域互相沟通的方式。其实还挺实验性的。而实验的出发点是想寻找音乐性。音乐性不一定是大家熟知的音乐,比如把一个音箱放这里,虽然可能是坏掉的,但是它能给你足够对音乐的想象。甚至它可以是一张图片,它让声音可以被看见。
图片
OK Center音响装置在ESP
图片
OK Center音乐装置在hAo Market
图片
SND x OK Center非正式合奏音乐装置
这就是我思考音乐性的呈现方式,图像所能代表的信息很多,而我们则把这个信息转化出去。其实当初我们做出乐队装置的雏形长的更奇怪一点,但是后面考量到受众和商业因素,才去作了一部分妥协,虽然不能算抽象,对大多数人来说,他已经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就我在这个中间去找一个平衡点,最初也会因为妥协而不开心,但当我心里预设一个过程到结果的落差,做这个妥协就变得轻易很多。
图片
图片
利用图像去表达情绪与信息是苏五口与团队所擅长的
雕塑给出的答案
A:最近投入最多精力的事情是什么?
苏:我最近在唐山做雕塑。我我不用去现场,就是一直沟通。正在进行中的有一些玻璃钢的雕塑,还有一些木雕也在佛山做,其实做好以后要摆在哪里我不知道,不过我还是先把它做了吧,日后要做展览空间的话,至少我还有点东西可以让大家看见效果。做雕塑这一年我没有考虑太多,把空间给匠人们去完成这件事,他定期发张照片过来,我一看,哇塞牛x。这件事它既没有让我消耗过多的精力,同时它还能带给我能量,能让我对其保持兴趣和热情,还有参与过程当中的自我满足,我觉得这样子就刚刚好。首先第一个是兴趣;第二个是不用花太多的精力;第三,如果还能给他带来能量,那更好。但如果不能带来能量,但能带来一些短暂的愉悦感也ok 。而现在做品牌也是如此,它们已经有一部分走上轨道了,不需要花费我过多的精力与能量,这样我会拥有更多的空间去参与和探索我感兴趣的东西。
A:那说说看你近几年预期中最理想的状态是什么?
苏:最理想状态我想就是,刚刚提到的那个工作室吧,至少目前我看到对于这个东西我是有渴求的,再远点的我可能真的不知道。其实如果我是一个目标且清晰的话,那倒是挺好的,但拥有它真的很难。如果我知道我要打一辈子王者,当目标这么清晰,人就可以活得简单纯粹。我现在想知道,但目前还是不知道。
A:那你最近能令你有那个开心的嗨点是什么?做雕塑吗?
B:确实做雕塑能给到我极大的愉悦。还有一点令我很开心的是我好像更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在做什么。我更知道我现在想要什么。我以前不会主动联系谁,但是现在看到有我喜欢的艺术家,我想去联系他,我会告诉他我很喜欢他的作品,和他语言接触。我想,参与雕塑也为这种转变带来了热情和动力,我觉得是一个很宝贵的东西。
与阿苏接近一小时的聊天,爱准可以感受到阿苏一路走来的经历带给他的反思与启发。比起当初在设计风格表达上的尖锐与戏谑,现在的他更加的平稳缓和,举手投足间多了不少从容不迫。在工作中找到偏安一隅的内心角落,一边打打王者,一边构思自己的理想世界,也许就是阿苏目前所探寻的一种归宿吧。
采访:爱准
图片来源:苏五口
okcenter中庸
THEY ARE
INSTAGRAM
微博
网络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