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库公路、川藏线的筑路史:修建二郎山垭口,每公里就牺牲了7人

“丹心筑天路,雪山埋忠骨”。谁能想到,我们今天的绝世美景,曾是当地人毕生都难以走出的永世绝境。
新疆最美公路独库公路,全长561公里,修建时牺牲了168人。另一条“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川藏线,数万名筑路战士前往修建,牺牲了4000多名军人,平均每公里倒下了1名解放军战士。尤其是修建川藏线上险峻的二郎山路段时,每公里就有7位筑路军人,永远地留在了青山驿道。
图片
独库公路通车前,从北疆到南疆,仅仅500多公里的直线路段,需要绕行1000多公里。横亘新疆东西的天山山脉,宛如一柄利斧,劈在独山子与库车之间,阻断了南疆与北疆的便捷生活通道。
独库公路通车后,“独山子—那拉提”路段原本需要2天才能走完的公路,现在仅需1天。这是我走过的全国盘山路最多的道路,自驾时仅能开到40Km/h。哪怕是已经通车的公路,到了每年10月至次年5月,都会因为大雪而封闭。可想而知,这段道路有多艰难,而修建过程又是多么困境重重。
图片
图片
川藏线未通车前,人们从四川到西藏,只能通过骑马的交通方式,往返通常需要几个月。人人“闻入藏而色变”,那时的“色变”不是现在即将前往西藏旅行时的欢呼雀跃,而是真正的害怕。
高原反应、强烈的紫外线、突如其来的暴雨,都只是入藏途中的自然环境一面。人们真正担心的,是入藏过程中遭遇的人事,荒山野岭,如果遇到坏人怎么办?
入藏在当时是很难的事,所以有老一辈人,把“到达西藏”认为是一种梦想。那个时代,能前往西藏旅游一次,确实很难有人做到。换作现代,不仅是全国各地飞往西藏拉萨仅需几个小时,就算是从成都开车过去,也不过几天时间。
但谁又能想到,川藏线如此平整光洁的柏油道路,竟有过一段如此坎坷滂沱的往事?
图片
每次自驾独库公路、川藏线之前,都会怀着一颗敬畏之心。自己所前往的公路,不仅仅是一条自然风光富集的景观大道,更是凝聚着先辈们无私奉献心血的宏伟胜利果实。
冰川兀立,草原连绵,峭壁嶙峋,峡谷深幽,花海翩翩……如今自驾川藏线所见之景是如此旖旎多姿,一路走来,常常让人感叹这趟视觉的天堂之旅不负此行。也总有人记得,这一路走来,川藏线的美景是由多少汗水浇灌,多少英灵守护。
图片
修建川藏线怒江大桥时,一名筑路战士不慎掉进了正在灌注混凝土的桥墩。当时条件有限,许多建工设施都没有“暂停键”。战友们没办法及时将其拉出,又无法停止机器,只能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战友一点一滴地被混凝土掩盖、吞噬,最终与桥墩融为一体。
后来,怒江大桥重建,设计师在规划新桥时,拆除了其他所有的旧桥墩,仅留下了一道桥墩。水流汹涌浑浊,怒江声声冲刷,峡谷巍峨雄壮,桥墩的孤独身影在晚风中屹立永存。
图片
317川藏北线雀儿山,一爆破小队的队长,为了试验自己的火药效用,让公路早日翻越海拔4889米的垭口。一清晨早早起床,悄悄前往山腰进行爆破作业。那时,他的队员们还睡在大雪道路边,军大衣上的冰块还未脱落,被冻成冰渣的米饭也还未被工人们咽下。
等到人们发现他时,一颗命运的不幸落石正压在他结实的身上。躺在医护床上,护士准备给他注射凝心剂,他拒绝道,“我已经不行了,还是把这些宝贵的资材都留给其他人吧。”
图片
想起这段历史,不由想到《无问西东》里沈光耀的人生。该角色以真实历史原型塑造,本是一名就读于清华大学的朗朗学子,祖辈建功立业,家境殷实,想来他本可以拥有一段结婚生子的幸福生活。
但见到同胞葬身于空袭,他放弃大好学业,奋不顾身去当飞行员,参加空军,最终在与日军作战的过程中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选拔飞行员时,台上的教官当着莘莘学子的面,演讲了这样一句话: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听这段话之前,他还在台下犹豫。这句话讲完后,他毅然决定遵从内心,奔赴自己的使命。
图片
周总理说过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时代匆忙前进,生活愈加富足,很多原始的美德与精神信仰,却在灯红酒绿的繁华都市里,日渐被人们遗忘。曾经的先烈们在青春时代是如何为信念而战,如何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而如今多数的年轻人苦苦修读大学,只为换取一纸文凭去为自己谋个更好的差事。
即使是行走在这样一条和平宁静的康庄大道里,也应该偶尔停下来思考一个问题,“真正的学识,是为了走出大山去享受自己的荣华富贵,是为了变成一种精致的工具与他人拉开差距,还是为了回到大山,帮助他人?”
图片
透过往昔的枯黄纸窗展望这个泱泱大国,从抵御外国入侵到建国,从“闻入藏色变”到“川藏公路人人可行”,其间经历了多少沧桑往事,多少变故与战事,多少辛劳与汗水,多少死亡与眼泪。这个注重礼仪、人情又勤奋进取的中华民族,就像在青藏高原的那些绝境中筑起的川藏公路,注定在历史的山川大河中凝聚着成一条美丽的景观大道亘古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