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参观博物馆?“国家博物馆”,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地方

这是文博最好的时代。
从《国家宝藏》到《只此青绿》,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到《唐宫夜宴》,从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脱销,到三星堆文物“上新”成顶流;无论是综艺节目、纪录片还是舞蹈诗剧,无论是考古文物还是文创产品,文博频频破圈。
图片
文/蔡运彬
1912年7月9日,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决定设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以国子监为馆址。
那就是今天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
中国国家博物馆110岁了。
历史无声,沧桑有痕。
经过110载的风霜雨雪,它已成长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博物馆,近20万平方米共有48个展厅。
也是全世界人气最旺、最受欢迎的博物馆之一。
今天的国博馆藏文物超过143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超过6000件。
这是什么概念呢?
简单理解就是,如果全部拿出来展览,整个国家博物馆全塞满了也展不完。
目前,中国约有5000多家博物馆,每个平均规模的城市都有免费博物馆。虽受疫情影响,全国博物馆仍接待观众近8亿人次。
“文物热”“考古热”“博物馆热”蔚然成风,以前的“曲高和寡”变成了今天的自带流量,形成一种特别的文化现象。
那么,如何正确打开参观博物馆的正确方式?
01
以个人兴趣确定目的地
图片
博物馆那么多,该如何选择呢?
根据不同的主题,选你喜欢的。
博物馆一般可以划分为四大类:
历史类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等。
艺术类博物馆,如南阳汉画馆、广东民间工艺馆、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天津戏剧博物馆等。
科学与技术类博物馆,如中国地质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台湾昆虫科学博物馆等。
综合类博物馆,如中国国家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苏州博物馆等。
提醒两点:留意博物馆的闭馆日、记得带上身份证。
02
重点关注“主题展览”
图片
每个博物馆都会推出很多展览,一般分为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
基本陈列内容丰富,长期展出,最少都在一年以上;
临时展览一般不超过三个月,主题鲜明,展品也颇具吸引力,往往能见到一些难得一见的珍品,甚至国外的精美文物。
通常,每逢展览都有配套的讲座和博物馆之夜的活动。
看展前如果能储备一点相关知识,则体验感倍增。
03
都看看,多听听
图片
有时我们看到一件展品,第一个反应并不是“哇!”,而是“嗯?”
如果对这件展品、这个展览一点都不了解,看不懂是正常的事。
当你第一眼没感觉时,不妨多看它几眼,好的艺术品需要一定的时间去体悟。
通常博物馆都会提供语音播报器的租用服务。如果是比较感兴趣但又不了解的展览,或者是标有语音播报牌的文物,那是个好东西。
否则,你会觉得花了冤枉钱。
如果遇到了专业的讲解员,先不忙着拒绝,他们能带着你把一件看似枯燥的展品变得妙趣横生。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文物“动”了起来、“活”了起来、“潮”了起来,打卡博物馆的时候,你也可以拿出手机扫一扫,搜一搜,那些久远的历史文化面目会在你眼前变得越来越鲜活而时尚。
04
博物馆可以拍照吗?
图片
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可能就是“禁止拍照”。
有的展览不允许拍照,但会提前说明。
如果允许拍照,请一定自觉关闭闪光灯。
闪光灯发出的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真的会对文物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博物馆内,光线通常昏暗,以点状光源为主,手机与相机的感光度最好调高到1000以上,不然容易成像模糊,对焦则需要瞄准最亮处,避免过曝。
另外,请谨慎使用自拍杆,以免损坏展柜、展品或弄伤他人。
05
走累了,就休息
图片
当艺术带给你的美感和愉悦时,也会消耗脑力和体力。
逛博物馆时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走很多路,当你感到腰酸腿疼的时候,就是通常说的“博物馆疲劳症”:
精力耗竭,注意力涣散,认识活动机能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
累了,就不妨到休息区小坐片刻,缓一缓。
博物馆里通常设有餐厅、咖啡厅或茶室。
逛博物馆,除了合理安排参观路线,还要穿一双轻便的鞋子。
夏天切记备件薄外套,因为博物馆的冷气都非常足。
06
不虚此行的三个要素
图片
首先是寻找镇馆之宝。
每个博物馆都有镇馆之宝,艺术和历史价值普遍极高。
比如国家博物馆中陈列着许多价值连城的宝物,圆明园海晏堂前12兽首中的兔首和鼠首,曾经拍卖价是3000万欧元;此外,还有其他无价国宝,如后母戊大方鼎、金缕玉衣等。
了解几件重点藏品背后的故事,才不至于当别人在说它如何好的时候,你只会说“我靠”。
其次,留意欣赏博物馆的外形。
绝大多数博物馆都有别致的造型,比如王澍设计的宁波博物馆和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惊艳的“展品”。
慕名而来的人们既来看展品,也是来欣赏建筑的。
最后,不妨带一件纪念品,充满创意、设计精美的文创;
或一张明信片、一个小本子,买来盖个戳,也颇有几分纪念意义。
07
让打卡博物馆成为一种习惯
图片
如果每到一个城市,你行程中有一项是打卡博物馆,那么恭喜你,有文化品位!
形形色色的博物馆建筑、数之不尽的珍宝收藏,凝聚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记忆和成就,它就像一座城市的窗口,洞晓着人类历史最悠久的秘密。
随着多年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大力弘扬,公众对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在提高,尤其是文化修养不断提升,文化自信日益升腾,越来越多的人热衷“打卡”博物馆。
有很多博物馆,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地方。
比如,中国国家博物馆。
它是中华文化的祠堂和祖庙,是国家的文化客厅,也是中华儿女传承历史、开拓未来的精神家园,是我们的根脉所在。
当“打卡”博物馆成为习惯,我们才能不忘本来,开创未来。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