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影:业内人士眼里的郭富城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2011年。
北京新影联院线的负责人高军说过这样一句话,「郭富城相当有知名度,但始终欠缺票房上能够证明自己号召力的作品。」随后又说,「(郭富城的角色)让你很多时候会忘记他本身。」
他认为,郭富城勇于尝新的勇气值得褒奖,但这样可能会导致他自己的形象认知度被减弱。
这个认知非常内行,也尤其精准。
图片
一个演员。
若长时间在小众文艺电影中打转,会减弱其商业价值。
若长期没有亮眼的票房表现。
即便是天王之尊,咖位也将受损。
推及此前履历。
他的第一次爆发是1996年的《浪漫风暴》,香港票房过千万。
然后是1998年的《风云之雄霸天下》,香港年冠。
再后是2000年的《公元2000》和《雷霆战警》,香港票房分别为1369万和2051万。
其后一路下行。
2006年到2011年,郭富城接了七部小众文艺电影,商业电影仅两部。
可惜的是,这两部商业电影的票房也未能爆发。
尤其《风云2》大热倒灶,香港1539万,内地仅五千余万。
2010年的《全城戒备》内地票房也未能过亿。
2011年则带来两部小众电影,一部是悬疑电影《B+侦探》,另一部是文艺电影《最爱》,皆非能赢取票房的类型。
以《最爱》为标志,其文艺类型电影的表演已经打磨到顶。
但随之而来的境况,即如高军所言。
幸而郭富城自己很清醒。
在次年的《寒战》宣传期间,他表露了会追逐票房的心迹。
接下来的十年,他凭《寒战》、《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寒战2》、《西游记之女儿国》和《无双》这六部商业电影的傲人战绩,一跃而为香港顶级的商业演员,又兼演技能力强悍无双。
堪称“传奇”级艺人。
图片
而与普通影迷的“印象流”认知不同。
从业内人士的角度去看,会看到一些不同的“面”,颇有意思。
2005年,电影《三岔口》上映。
陈木胜导演说,“他每一个角色都有鲜明的特色,让我们感觉他的演技有更多可能性。郭富城是我觉得在他这个年龄段中,有着无限可能的少数几个演员之一。”
美术和形象总监张叔平说,郭富城是一个天生的表演者。
张叔平一直是王家卫的御用服装造型设计、剪辑和美术指导。
而他与郭富城的结缘,始于2004年的郭富城红馆演唱会,两个属蛇人首次合作就大放异彩,郭富城凭借此次演唱会的出色表演,获得了2005年“香港舞蹈年奖”,也是首位获得此奖的艺人。
郭富城说张叔平令他放下偶像包袱。
把眉毛倒刷、把鬓角剃掉,给了他一个“最土”的发型,结果一举拿了影帝奖。
真相当然并不是这么简单。
凭《三岔口》大比分击败老戏骨梁家辉,依靠的不是“放下偶像包袱”,而是电影中情绪的极致爆发,这种爆发,将《三岔口》从一部警匪动作电影变成对人生的叩问之作。
图片
2006年,《父子》上映。
谭家明导演说,郭富城是个成长型的演员。
他认为,郭富城「很内敛,能表达人物内心的复杂,很有潜质。」又说,「他在电影中表现出一种原始的爆炸力,其粗野与暴力、“蛮动”与懦弱,直接牵动观众的情绪与情节的脉搏。」
这部电影至今仍是郭富城最顶格的作品,同时也是港影的巅峰之作。
无论是“收”还是“放”,郭富城都功力尽显。
电影中的角色有两个面,一个是占据绝大部分时间的颓废、无能、市侩、惰性、懦弱与躁怒,这种人物负面,郭富城“放”得很彻底,也就如导演所言“原始的爆炸力”;另一个面是受创后的“反省”与悔意,郭富城的情绪“内化”也尤其精准,其中又夹杂有情绪的深度爆发。
这种表现就是表演领域的“顶级”概念,它牵涉到表演技法的熟练度、入戏深度情况、共情能力和情绪释放能力的强弱。
对比而言,很多演员都是“收”、“放”失据的。
电影帮助郭富城连庄影帝。
一跃而为顶级演员。
图片
至于很多人喜欢贴的“用力过猛”标签。
放在郭富城身上是一种荒谬。
真正的“用力过猛”,是表演游离在人物浅层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可以教大家一个简单的办法。
那就是观察演员的眼神。
尤其牵涉到人物内心演绎和情绪释放戏份。
如果发现这个演员眼神空洞,情绪缺乏层次,比如硬哭尬笑,那决然就是一种“用力过猛”。
所以所谓“过猛”,并不是指肢体语言与情绪的力度,而是能“放”不能“收”。
是一种表演上的失衡。
图片
2007年,《C+侦探》上映。
这部电影是很多影迷的“心头好”,但真正重要的不是这个问题。
从《C+侦探》到《风云2》、《B+侦探》,郭富城和彭顺在五年内三度合作,而在合作《B+侦探》之后,彭顺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郭富城是一块宝藏,可以挖掘到更多不一样的特质,比如“可能会让他演一个深藏不露的人,你能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是假的”。
而这句话,在2018年的电影《无双》中得到了完美的验证。
说回《C+侦探》。
郭富城在角色塑造上的“出新”表现得非常突出。
他似乎永远也不想要让自己的角色在观众眼里有相似度,所以“创新和变化”成了他表演上的一以贯之。
泰国侦探这个角色,身上是小人物底色。
而同为底层人物,又与上一年度的马来西亚厨师截然不同。
郭富城身上有一种幽默与谐趣的特点被挖掘了出来。
图片
2009年,《白银帝国》上映。
导演姚树华说,郭富城在 《白银帝国》中的表现是 “脱胎换骨后又脱了一层”。
同时又讲,“他是天生的演员,本人就有一股气场,不断问问题、又不断琢磨,最后把 ‘三爷’的孤、傲和心中一堆心事的个性刻画得十分到位。”
此外还做了这样的补充,“我曾经看到过北洋政府首任总理唐绍仪少年时期的照片,才十二、三岁的孩子,眼神已经沉稳得不行; 2007年2月我们剧组在北京开发布会,在现场,我看到郭富城的眼神就是这样地安静和沉稳。”
但创作团队忽略了一个问题,如此宏大的史诗意象和丰富的题材内容,一部电影的容量根本不足以承载,所以电影虽然立意高远、气势磅礴,最终却以“虎头蛇尾”的评价收场,甚为可惜。
郭富城的康三爷,气度上佳。
他是香港影坛为数不多能驾驭历史人物角色的演员。
图片
2011年,《最爱》上映。
顾长卫说,“郭富城真的是一块好演员的料。我常常看着他在镜头中的表演,都不忍心喊停。”又希望郭富城可以多来内地交流,“他可以多和内地导演合作,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火花产生。”
这部电影是郭富城继《父子》之后,再度在文艺类型上发力的一部顶格作品。
相对《父子》的收放自如,这部《最爱》更深层次地挖掘了郭富城在人物复杂心绪上的表达能力,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深度、层次和爆发力,可以“卓绝”来形容。
换句话说,其实任何演员,如果有这么一部经典文艺作品的表现,演技能力都足可“封神”。
对手戏的章子怡和监视器前的导演,都因为他的缘故落泪,李丹阳甚至不敢看他的眼睛,因为里面的情绪太深。
而也确如顾长卫导演所言,郭富城真的尤其适应内地电影,融合度特别高。
比如几年后的《道士下山》,周西宇角色的气度、气场和表演炉火纯青,帮助他吸粉无数。
或可如是形容,技法高妙者,没有他的深度,有他的深度者,爆发力不及他,有他的爆发力者,难有其层次感。
所以《最爱》的郭富城,无可匹敌。
图片
复盘去看,他迄今上映了五十七部电影。
九十年代有郭帮办、李少伟、韦家宝、雷用贤、银狐、小狗、蓝靖、李嘉华、阿忠、黄家辉、李泽洗、柳先开、楚留香、关丰曜、阿富、白仔、王学勤和游牧人、步惊云这十九个角色,不包括群戏。
零零年代有彼得、章戎、王锦胜、李耀庭、东尼、孙兆仁、周长胜、阿探和凌光、康三爷十个角色。
一零年代则包括李飞、赵得意、布华泉、刘杰辉、谢德发、陈志天、童涛、牛魔王、周西宇、阿臧、孙悟空、孟晓骏、高野、高见翔、林翔、李问和董浩博、汪先生这十八个角色。
如果这些电影全部看过,会发现一个惊人的情况。
非但不同角色间几乎全无相似性,甚至连系列电影中的同一角色都会有性格上的变化或成长。
这种表演上的可塑性,极为可怕。
电影《百年浮城》,严浩导演说他是一架名琴,“音阶的高低,只有他自己知道”。
2012年的《寒战》映后,导演王晶说,“很多人说梁家辉演得出神入化,家辉是向来都好,但这一次郭富城更令我惊喜,这一次深沉内敛,男人味四溢,是影帝级的演出。”
翁子光说,“从来没有见过一位巨星,像郭富城这样对电影充满热忱。”
庄文强导演说,“郭富城的表演超过了自己和电影的需要。”
无须尽录,也无须尽提。
图片
在2015年。
他说,“为了电影,现在我能牺牲一切我能牺牲的东西。”
也一直在努力克服自己与生俱来的小动作。
甚至是惯常的语气。
而他的巨星之旅还在上行。
对电影的挚爱与热忱。
令他不懈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