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柔道场上“摸爬滚打”

图片
林倩怡在广东省第十六届运动会柔道女子甲组70公斤级项目中夺得金牌。受访者供图
图片
林倩怡(右五)和队员在柔道甲组混合团体中获得铜牌。受访者供图
“这是一躺难忘的旅程。”回想起连日来柔道场上的一幕幕,来自遂溪县北坡镇的“00后”小将林倩怡描述道。7月13日,她在广东省第十六届运动会柔道女子甲组70公斤级项目中夺得金牌;7月16日,她又和队员在柔道甲组混合团体中获得铜牌,省运会之旅顺利收官。
在林倩怡看来,一金一铜的佳绩,既是用汗水镌刻出的荣光,也是青春一往无前的崭新起点。“给这次的表现打7分吧,我觉得自己还有进步的空间。”赛后,她迫不及待登上返回湛江的高铁,更盼望柔道之路能像列车般向前飞驰。
●南方日报记者 陈思亮 通讯员 刘桂军 何林戈
为柔道写下保证书
“她好动,有爆发力。”还在儿童时期,林亚伟就发现女儿天赋异禀的身体素质。4岁能提起40多斤的水桶,5岁就可以双脚离地站在篮球上——“当时在幼儿园,磕磕碰碰也都习惯了。倩怡好像有用不完的力气和精力。”林亚伟表示,尽管当时未曾和旁人言说,但心底已觉得女儿会成为运动员。
跳绳、乒乓球、篮球……就读北坡镇中心小学后,林倩怡的运动天分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可以施展。她在校运会中的亮眼表现也引起了体育老师岑军的注意。一拍即合,林倩怡加入了学校田径队。
回忆往事,在岑军的印象里,林倩怡话少但刻苦。“当时,她主攻100米短跑,爆发力十足,是运动员的好苗子。”2017年,得知湛江市第二中学招生体艺特长生,岑军觉得机会来了,和包括林倩怡在内的一批学生前往学校进行报名考核。
体能测试中的出色表现,让林倩怡的运动员梦近在咫尺。鉴于良好的爆发力和敏捷度,学校想将其招入柔道队。“我比较好动,小时候就很喜欢看武打电影,一直都很想学习对抗性运动。加上这么多年在田径队的训练,让我有了想成为一名运动员的憧憬。”她说。
出乎意料的是,从小教导女儿要“先苦后甜”的林亚伟却没有第一时间同意让女儿成为体育特长生。尤其是考虑到柔道与摔跤、拳击并列三大直接对抗性最强的竞技项目,激烈程度远胜于其他比赛:“运动员的苦,普通人很难感同身受。我相信孩子的天分和能力,但也希望她能仔细考虑,再做决定。”
“我保证我会刻苦训练,再苦再累也绝对不会后悔自己选的路,我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成为你们的骄傲……”至今,林亚伟依然保留着女儿写下的“保证书”,这也是父母与孩子最温情的羁绊。暑假期间,林倩怡跟着父母做了两个月的农活,用行动表达决心。“成为运动员”也得到了全家的鼓励和支持。
2017年9月,林倩怡进入湛江二中柔道队训练,她的柔道梦也由此启航。
摔与被摔的愉悦感
背复投、体落、肩车、浮落……与目的是把对手身体扔到地面上的摔跤相比,柔道讲求的是刚柔并济、以柔克刚。尽管如此,作为以摔法和地面技为主的格斗术,柔道专精在地面上将对方制服并控制住,摔与被摔更是家常便饭。
进入柔道队后,训练之苦远超林倩怡想象。“之前从未想过,开始训练后身体先受不住了。”以最简单的背负投为例,要用腰、肩、臀、腿的力量把对方背起,然后向前下方摔去,而这一切都需要长期的专业训练和良好的身体素质作支撑。
提升身体素质成为她最迫切的任务。“哪怕是放寒假,倩怡也会和我约好早上5点就出发,在村里长跑。”堂哥林若龙表示,在林倩怡的日程表上没有季节和假期之分:“过年放假,她就在家穿好专业服装,进行体能训练,一点也不含糊。”
体能得以提升后,林倩怡又逐渐发现,柔道之所以因“柔”闻名,强调的便是运动员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需要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击倒对手:“光有力气和拼劲,并不能赢得比赛。爆发力、敏捷度、协调性的全方面配合才是制胜的关键。”
柔道赛场瞬息万变,上一秒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需要运动员在分秒间预判,并以肢体迅速做出反应。“体能只是第一关,在对抗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对手的反馈选择招式,使平时的训练成果在瞬间爆发,这是件非常具有愉悦感的事情。”林倩怡说。
正是这份愉悦感,让她一路披荆斩棘,越战越勇。2019年,林倩怡进入广东省青少年竞技体育学校。2020年她获全国少年柔道锦标赛U14组别第一名、2021年获全国少年柔道锦标赛U16第三名,此外,2019、2020、2021年均获广东省青少年柔道锦标赛第三名。
“不知不觉,练习柔道已经有5个年头了。从一开始的好奇、兴奋,到沮丧、想放弃,再到现在的渴望进步、寻求突破,柔道改变了我的人生,也让我的品行得到了磨练。希望自己能进一步精湛技术,早日走上更大的舞台。”林倩怡的语气坚定且充满希冀。
家人是劈波斩浪的动力
尽管女儿已经练习柔道5年,但母亲麦小英却很少观看林倩怡的比赛:“我会在心里记住倩怡的比赛日程,赛前大家也会通电话,为她加油打气。比赛后,她总会第一时间打电话回家里报喜。我相信她的努力和能力。”
这份家人的守护,也成为林倩怡在柔道场上劈波斩浪的动力:“训练期间难免会有困惑和迷茫。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打电话给爸妈,虽然只字不提,但我觉得他们都能理解我。简单的几句话往往就能给我很大的鼓励。”
在省运会夺得1金1铜的好成绩后,林倩怡最盼望的就是回家和亲人团聚,表示想和家人到家乡周边短期旅游出行。“平时她一年只回家三四次,上次回家还是春节。但这几年她的成绩都证明了,这些付出是值得的。”麦小英说。
“这次比赛前,我没有想过自己能拿冠军,可能也是因为这样,心态比较好,在比赛中就发挥出了水平。”林倩怡表示,尽管收获了沉甸甸的金牌,但这次比赛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希望在手上技术动作的连贯性上能有进一步提高,速度和耐力的训练也要继续坚持。”
林倩怡的故事,折射出遂溪近年在体育人才培育上的跃进。近年来,遂溪县青少年训练体系逐步完善,学校体育工作逐渐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体育课程开展日趋规范,在校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势逐渐凸显,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断高涨。
以其母校北坡镇中心小学为例,这所已有78年历史的学校,体育设备设施齐全,自2006年被命名为湛江市田径传统项目学校以来,先后为上级体校和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体育苗子。
“完善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渠道,才能引领学校体育健康有序发展,畅通学校体育后备人才的输送渠道。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林倩怡这样的学生,从学校走出,在赛场大放异彩。”北坡镇中心小学校长梁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