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芯片、第二个华为?魅族+吉利后“起死回生”了?

魅族,一个已经被大众遗忘的品牌,如果不是近期吉利收购魅族79.09%的股权,可能黑马也不会突然想到魅族。
魅族于黑马而言,是一个充满情怀的品牌。
第一次看到魅族MX,还是在年少时期,这充满灵性的小圆圈,一下让黑马着迷不已,可惜学生时代也没有足够条件去支持魅族的梦想。
图片
当有足够条件支持的时候,魅族已经日薄西山,销量一年不如一年。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2021年的手机销量,无论是哪家的统计机构,都已经看不到魅族的声影,这家曾被看作是中国苹果的手机厂商,走到这步田地,令人惋惜不已。
黑马入手过的魅族15 Plus,魅族16s Pro还有魅族18,给了青春一个交代后,也早已在二手平台上回血。
魅族,再见!
这或许是黑马对魅族最后的一个道别,但当看到魅族被纳入吉利麾下时,关于魅族的那份记忆,又在蠢蠢欲动。
图片
即便被收购后的魅族,已经不再是黄章做主,但黑马依然希望魅族能够重新站起,给这个快节奏的手机市场一份属于魅族的匠心。
魅族,会变好吗?在黑马还没来得及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有个问题突然就迸发了出来,吉利到底看上了魅族什么?
图片
魅族,还剩什么
在其他手机厂商有条不紊地推出新手机的时候,2022年的魅族似乎就没有干过一件“正事”。
发布国内首款 USB4 240W PD 3.1 数据线,推出妙磁冰能散热游戏背甲,联名 AYANEO推出超控感电脑掌机……
各种周边,层出不穷。
而手机,除了一款几乎无任何体量的魅蓝外,魅族就没有推出过新机。
当初花了大成本向高通支付霸道的专利费,如今各家各大骁龙8+ gen 1手机相继发布,而魅族连骁龙8 gen 1的影子都没看到。
微博底下,每天都有大量粉丝留言打卡魅族19,可只是打卡,改变不了魅族的际遇。
图片
这也是作为一个小厂的悲哀,没有体量,也就意味着在供应链的话语权变弱,成本就会高居不下。
同是小体量的摩托罗拉、努比亚还能背靠联想和中兴,魅族能靠什么?
就只有Flyme人才了吧,这可能也是魅族唯一能被其他厂商看中的地方。
即便魅族已经没落,但Flyme的表现依旧有目共睹。
有着安卓阵营中最为优雅的小窗模式,微信小窗中,直接点击小窗底下的头像就可以切换聊天对话框。
图片
魅族的游戏模式,直至今日,黑马依旧认为是手机中最好用的游戏模式,消息弹幕做到了最好的游戏消息通知。
魅族还有Flyme For Car
图片
图片
吉利,刚好需要魅族
车机系统,恰好是很多车企的弱项,对于吉利更是如此。
在今年1月份车质网关于车型投诉的排行榜上,吉利旗下车型上榜的主要原因就是车机问题
图片
如果你是吉利,你要怎么搞好车机系统?
第一:软件上大力投入
第二:把车机交给他人来做
而传统车企的的组织架构模式,重视的是整车的生产制造,在软件开发的能力上本就天生薄弱。
现在的智能汽车代码行数相比过去又急剧增加,汽车研发周期速度也变快,过去三五年的整车开发周期压缩到十几二十个月。
种种因素之下,车企在现有的框架之下,让软件能力得到突破,是一件很难望到头的事。
图片
不是不想改,而是有心无力,这第一条路走不通,否则被吐槽这么久的车机,早就改了。
而和其他厂商合作开发车机系统,对于车企来说,会面临着一个十分纠结的问题:
到底要不要开放硬件接口给其他厂商?
开放了,对于车企来说,在车机系统上也十分省心,如果是和手机厂商合作,手机和车机的联动还能更紧密。
但是开放硬件接口所带来的问题也很明显,会伴随着风险,而且软件能力被把持在他人手中。
用上汽的话来说就是没有灵魂。
图片
厂商和车企之间的合作,是一件十分考验信任度的事情。
即便是像苹果那样有号召力的厂商,在新版本的CarPlay中,也不能撬动所有车企开放硬件底层。
汽车硬件终归会“殊途同归”,软件的想象空间才是纵深。
于此于景,吉利要收购魅族,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对于吉利来说,做手机不是一时的冲动,早在去年9月吉利就成立了星纪时代进军手机市场。
图片
然而在中国这个竞争及其激烈的市场,做手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华米OV苹果占据了绝大多市场份额,几乎没有多余的市场空间留给新进来的玩家。
当然,对于吉利这样一家车企来说,做手机不是主要任务,大概率还是用手机反补车机系统,让自家的车和手机联系更为密切。
话虽如此,但也不能敷衍了事造手机,如果手机没有销量,还谈什么联系。
魅族对于吉利来说,就是一个合适的对象。
除了Flyme外,魅族有很强大的粉丝基础和品牌认知度,还有成熟的研发团队。吉利收购魅族,魅族现有的资源可以直接拿来用,比吉利自己造手机省事不少。
图片
这一笔交易,对于吉利来说,是补足自身短板的一次交易。
那对于魅族来说呢?
图片
魅族,得到了什么
时至今日,对于魅族的没落黑马依然有些耿耿于怀,明明是中国大陆第一家智能手机厂商,明明拥有出色的软件能力,明明产品有着不错的竞争力…
明明本该如此,魅族还是在时代的洪流中慢慢消逝。
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可说的原因太多了,比如说黄章家族式的企业管理,在2014年前魅族竟然都没有股权激励,这就意味着魅族难以留住人才。
据黑马看到的一些小道消息,魅族给高管的股权激励,还是白永祥逼宫的结果。
这个消息是不是真的,无从考证,但从股权激励实施的时间来看,很显然,魅族的企业文化中缺乏了对人才的重视。
图片
这可能也是魅族人才不断被挖走的原因之一,靠“匠心”是留不住人的。
当初魅族拒绝资本,不愿拿出股权融资,壮大自身,然而在15年拿到阿里投资后,就直接跑去和小米打价格战,销量是上去了,利润没了,实体店被坑了,口碑下滑了。
资本也不可能无限输血给魅族,让魅族去打价格战。
魅族打价格战失败,也是必然的结果。
一个小小的魅族,竟然因为专利费贵这事和高通交恶。
强如苹果华为,也知道供应链多样化的重要性,你魅族到底有什么底气去“拒绝”高通。
核心供应链单一化,就意味着高风险。
与高通的交恶,让魅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能使用联发科的处理器,2017年,在各家推出骁龙835机型的时候,魅族推出了高价的联发科P25机型——Pro 7。
图片
彼时的联发科P25,在骁龙835面前一无是处。
魅族不向高通霸道的专利费妥协,听起来很振奋人心,铁骨铮铮,但鸡汤解决不了魅族的销量。
主导Pro 7的白永祥,在此后也慢慢淡出了魅族。事后,魅族又不得不和高通和解,绕了一大圈子,这又是何必?
一步一步下来,魅族的体量越来越小。
被吉利收购,对魅族来说,可能是最好的归宿了。
最起码,根据吉利对外的发言,魅族的品牌会被保留下来,甚至吉利还有可能会让魅族成为第二个华为。
图片
魅族,或许会高端
在黑马写这篇稿子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一个消息,吉利旗下的芯擎科技,去年成功研究出了7nm 的车规级芯片,并且现在已经成功上车。
并且星纪时代已经处在了4nm的工作中,规划24年下半年流片。
图片
虽然不是手机芯片,但日后会不会涉及到手机芯片,黑马也不得而知。
但如果这个消息是真的,对于魅族而言,就算不是手机芯片,最起码在半导体产业上,吉利是有所积累的。
更不用说能够成功流片7nm芯片的企业,其实是寥寥无几的。
在疫情当下,芯片这种核心技术成为了稀缺资源,即便是大厂都在为芯片供应奔波疲劳,何况魅族这样的小厂。
最起码,有了吉利的加持,魅族在芯片上或许不会像此前那样尴尬。
假以时日,吉利涉及到手机芯片,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而芯片,往往是成为高端的驱动因素之一。
这些年,国产手机一直在强调高端,但成功站稳高端的也只有华为一家。
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华为有自己的自研芯片。
图片
对于自研芯片,只要性能达到同期的主流水准,大家的包容度都很高。
华为的自研芯片从性能上来说,你要说和同期的高通拉开很大的差距,其实也没有,但是大家就是接受了华为的自研芯片。
自研芯片承载的是大众对于技术的期盼。
其实高端手机也是如此,并不仅仅是拍照多好、硬件多强,价格多贵,更主要的是担负起国人对自主的希望。
我们都希望自家的技术能在全球发扬光大,如果只是用买的,那你能买到的,其他厂商也能买到。
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自研芯片也是差异化的一个主要手段,软硬件的协同也更容易做出自己的特点,特别是对于高端手机而言,花这么多钱,当然要买和别人不一样的了。
有没有那么一种可能,日后魅族也能搭上吉利自研的手机芯片冲击高端?
图片
你会变吗?魅族
当然,现在的魅族谈这些还为时过早,眼下的魅族会是什么样,我们也不知道,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即便魅族搭载不了吉利所研发的芯片,但Flyme For Car将能真正迎来质变。
获得吉利底层硬件的支持,Flyme就能实现和吉利汽车真正的联动,而不仅仅是浅层的联动。
图片
车机系统的数据完全可以和Flyme互通。
这个大家可以参考华为与赛力斯之间的合作,在问界M7上,手机和车机就实现了深层次的互动,车机上的导航,可以无缝流转到手机之上,手机上的App,车机也能无缝使用。
对于Flyme来说,纳入吉利麾下后,实现类似的功能完全不是问题。
说了这么多,魅族的未来到底是什么样?
黑马还真的不知道。或许就像前面说的那样,魅族有了足够的资金,在核心芯片上有自己的优势,市场份额越来越高,与吉利联动后的Flyme也能越来越For Car,在车机系统上抢占一席之位。
图片
也或许离开了黄章后,魅族的匠心不再,受限于大厂之下的条条框框,产品也越发的条条框框。
写到这,黑马脑海中闪现出了魅族的一款概念机魅族Zero
不知道大家对这款产品还有没有印象,以如今的眼光来看,这款产品有着许多的缺陷,通话漏音、充电速度不够快、不能插SIM卡,日常的正常使用都做不到。
但就是这么一款产品获得了2020德国iF设计大奖金奖,所有的国产厂商中,也只有锤子T1和魅族Zero获得过这个奖项。
图片
两个小体量的厂商,夺得了设计界的金奖,虽然看起来有些不太真实,但往往也只有小厂才能有出样的设计。
这样量产难度大的设计,在大厂的体制中,可能还没来得及面世就会被领导呵斥,这样的产品能大卖吗?能挣到钱吗?
我不知道今后的魅族会不会是这样,但我真诚的希望,日后的魅族,还能继续带来条框之外的产品。
至于魅族以后会是什么样,就不做太多展望了,搭上吉利后,最起码活下去的希望变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