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城市群规划批复!西安,出圈了

作者:子非鱼
01 | 又一顶层设计方案批复
又一个国家级城市群的新版发展规划方案被批复了。
7月22日,国家发改委官网正式挂出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的通知”,为这个西北地区的国家级城市群,制定了未来五年的明确发展方案。
这是关中平原城市群形成以来的第二份顶层设计方案。第一份发布于2018年。
201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由此西部地区第二大国家级城市群正式出道,同时也是全国被批复的第8个国家级城市群。
随着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批复,中国中心城市抱团发展的模式,正式开启。
在当年的那份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西安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由此,西安也正式加入到了国家中心城市阵容当中,组成了当下9大国家中心城市的阵容。
图片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整个关中平原城市群,横跨陕西、山西、甘肃三省,包含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5个市、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及商洛市的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柞水县。甘肃省的天水市及平凉市的崆峒区、华亭县、 泾川县、崇信县、灵台县和庆阳市。山西省的运城市(除平陆县、垣曲县)、临汾市的尧都区、侯马市、襄汾县、霍州市、曲沃县、翼城县、洪洞县、浮山县。
图片
目前,整个关中平原城市群拥有3887万人,2.2万亿GDP。
透过《实施方案》可以看到两个关键:
第一,提升西安的综合实力,让其拥有更强大的能量场,辐射西北地区。
第二,协调关中平原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发展,促进各城市共同成长。
02 | 西安出圈了
这些年,管理层对于西部地区成都、重庆、西安的政策利好倾斜,从未间断。
三个城市都拥有国家中心城市头衔,都拥有国家级新区,拥有以它们为核心的国家级城市圈,成都、西安还拥有各自的国家级都市圈。
足可见,国家对于提升西部发展、提升西部的战略重要性,不遗余力。
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整体来看,其实就是给予西安的一个大礼包。
方案明确提出的目标是,到2025年,关中平原城市群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显著提 升,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65%。
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要提升西安的综合实力,让它拥有更强大的带动能力。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协作,让要素流通更加顺畅,提升经济效益。
整份方案,西安被提及了36次,是被提及次数最多的城市,没有之一,因为西安是整个城市群的核心。在壮大西安综合实力方面,方案提出了很多具体措施。比如:
在交通上,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更加完善,基本建成“米”字型高铁网,基本实现地级城市高铁全覆盖,新增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00公里。
其中的“米”字型高铁网,就是针对西安提出的。
今年6月20日,郑州“米”字型高铁网络正式建成,成为国内第一个已经实现“米”字型高铁网的枢纽城市。
图片
在之前的分析文章中,本号梳理过,武汉将会是第二个。按照武汉的时间表,预计2025年将初步建成12个方向的“超米字型”高铁枢纽。
而西安最有可能是第三个。目前整个陕西省开通的高铁线路有郑西、大西、西宝、西成、宝兰、西银六条。
为了加快建成,方案明确提到:加快西安至延安、西安至安康、西安至十堰等高铁建设, 加快西渝高铁安康至重庆段、平凉至庆阳铁路等前期工作。
这句话中用到了两个“加快”。
按照公开消息来看,目前在建设的西安至十堰高速铁路预计2026年开通,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预计2025年开通,西安至安康高速铁路预计2026年开通。
在加快的背景下,在要求“十四五”期间基本建成的背景下,这三条高铁通车时间,可能都会提前。
除了高铁大动脉建设外,在提升西安综合交通实力上,方案还提出,推进西安地铁三期工程实施,加快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示范工程、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工程等建设,充分释放陆港、空港对外开放支点作用,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其中提到了地铁、机场和中欧班列。
地铁方面,目前西安有8条线路,252.6公里运营里程,位居全国第13位。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去年的旅客吞吐量为3017万人次,位居第8位。
图片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民航局
要求提速的背景下,西安未来会有更强的晋级机会。不过,对于西安的机场,方案只提出了三期工程建设,至于去年陕西土地空间方案中提出的第二机场,这一次并未提及。
由此看来,西安的第二机场还只是陕西的一厢情愿,不提及,主要是因为按照目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吞吐量和未来扩建之后的吞吐量看,足以满足当下的航空需求。
中欧班列需要特别提一下,这是西安近年来出口量大增的最关键。
在之前梳理九大国家中心城市过去十年进出口变化数据的文中,计算过,过去十年西安进出口增幅高达455.6%,仅次于郑州的485.1%。两座城市的增量大幅领跑其他城市,可以用惊人来形容。
图片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这主要得益于中欧班列。西安、郑州、成都、重庆、乌鲁木齐是管理层钦定的五大中欧班列枢纽城市。
中欧班列虽然由重庆发起,但西安后来居上。数据显示,2021年,中欧班列(西安)全年开行达到3841列,占全国中欧班列开行总量的四分之一。依靠中欧班列,西安的货物可以通过火车直接出口到中亚、西亚和欧洲。
这次方案提到,加快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很明显,这是要进一步提升西安的中欧班列运输实力,利好西安的进出口,利好西安经济。
在科技、产业方面,方案还提出,加快建设西部科技创新港,增强西安高新区高端产业集聚引领功能,打造全国重要科研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03 | 节点城市也有利好
提升西安综合竞争力是首要目的,促进城市群内城市协调发展,加快要素流通是第二目的。通过这两个目的,最终提升关中平原地带的城市实力,让其成为新的增长极,才是最终目的。
所有国家级城市群,都需要承担起增长极的重任。在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全国城市与城市群发展总纲领《“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中,关中平原城市圈属于第三层级:
第一层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关联核心城市北京、天津、石家庄、上海、苏州、南京、杭州、宁波、无锡、合肥、徐州、广州、深圳、佛山、东莞。
第二层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关联核心城市成都、重庆。
第三层级,长江中游、北部湾城市群、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城市群。关联核心城市武汉、长沙、南昌、南宁、青岛、济南、汕头、福建、厦门、台州、泉州、郑州、西安等。
第四层级,哈长、辽中南、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呼包鄂榆、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城市群。关联核心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太原、贵阳、昆明、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榆林、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
尽管整体地位不如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但从带动区域发展角度来看,关中平原城市圈在西北地区,最为重要。因为这个城市群,不仅是西北与中东部的交流的门户,还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
所以,提升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整体力量,才是最终目的,增强西安的综合竞争力、加强各城市的协同与要素流动,只是方法。
在促进城市群内部协调发展、要素流通方面,方案提出了以下措施。
空间格局方面,深入推进西安和咸阳相向一体化发展,提升富平—阎良、临渭— 华州、耀州、杨凌—武功—周至、乾县—礼泉等外围组团功能, 优化都市圈空间格局。提高渭南—运城—临汾、 宝鸡—天水—平凉、铜川—庆阳联通程度和协作水平。
意思很明确,整个城市群抱团发展,但内部又要形成小的组团,联合发展,抱团取暖。
交通方面,推进G5蒲城至涝峪、G3511山西临猗黄河大桥及引线工程建设。启动实施G70西安至永寿、G22西峰至沿川子段等交通繁忙路段扩能改造。适时启动G342临 猗至合阳黄河大桥前期研究工作,研究G5514风陵渡黄河大桥及连接线和一批国省道建设项目。
产业方面,西安与宝鸡联合打造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油气钻采设备产业集群。同时还要打造航空航天、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增材制造创新中心,打造陶瓷基复合材料、超导材料等新材料产业集群。推动运城、临汾、彬(州)长(武)旬(邑)等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有序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
同时发挥各城市的特色产业,比如商洛推动生态产业与旅游产业,天水推动电子信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壮大临汾、运城、庆阳、平凉特色优势产业。
整体来看,产业方面各城市要发挥自己的特色,具有相同产业的城市要协同发展。同时,通过交通建设,提升各城市的产业要素流通,提升经济效益。
方案已出炉,蓝图已经画好,接下来能否实现目标,能否接住这个利好,就看各城市的领悟能力与践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