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李火堰入列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什邡携手都江堰共同讲述李冰故事

巍巍章山里,李冰诞辰纪念活动在这里举行;
浩浩洛水畔,刻有“朱李火堰”的石碑在此立下。
7月22日,随着这块石碑的落成,李冰的两大传世水利作品终于实现完美合璧,共同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什邡与都江堰两地遥相呼应,正式拉开了共同讲述李冰在蜀治水一生的序幕。
最原始的水利工程
盛夏七月,走进什邡高景关,一湾碧水从章山而来,沿着石亭江(又称洛水)向西南而下。
江畔一侧,稻田连片。在江水的滋养下,一米多高的秧苗郁郁葱葱,长势旺盛;另一侧,一场重大的揭碑仪式在这里举行。
图片
上午,在省市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见证下,一块刻有“朱李火堰”的石碑落成,标志着朱李火堰正式进入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目录。
图片
翻看这本目录,都江堰水利工程也在其中。有意思的是,从高空俯瞰都江堰与朱李火堰这两座水利工程,两者如出一辙,犹如双胞胎兄弟。
“因为这两座水利工程都是由李冰设计修建。”什邡市博物馆馆长杨剑介绍,历史记载,李冰在都江堰治水10年后,便来到了什邡治理水患,一待就是20多年,最后在什邡去世。
“朱李火堰灌溉了什邡、绵竹、广汉、新都、金堂等成都平原部分地区。”杨剑说,四川有两条大的水系,一条是岷江水系,一条是沱江水系。正是因为李冰在岷江水系修建了都江堰,沱江水系修建了朱李火堰,才真正把蜀地变成了“天府之国”。
“目前在学界,普遍把都江堰与朱李火堰看作是一个整体,它们同属于都江堰灌区工程系统。”什邡当地学者、原什邡市政协副主席郭辉图说,在都江堰与朱李火堰两大水利工程的基础上,历代对都江堰灌区工程系统进行延伸,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又修建了人民渠、东风渠等,四川的灌区工程系统也越来越成熟。
千百年来,都江堰享誉盛名,而朱李火堰则一直默默无闻。虽然名气不如都江堰,但在郭辉图看来,没有人为痕迹的朱李火堰是最原始,也是最接近李冰当时修建的水利工程原貌。
图片
直到现在,石亭江两岸的人民都享受着2000年前李冰修建朱李火堰带来的水利“红利”。
一默如雷的水利思想家
沱江上游有三条支流,分别是绵远河、石亭江以及湔江。治理沱江水系,李冰为什么会选择来什邡?
图片
什邡高景关以上区域积雨面积达到600多平方公里,最大暴雨时候,高景关水流量是平时水流量的181倍。
“每到夏天雪水消融、暴雨洪水集聚在山中,一旦通过高景关冲向平原的时候,成都平原的中北部地区会瞬间化为泽国,依然会使平原中南部已经治理的岷江灌区化成一片汪洋,使都江堰工程前功尽弃。”郭辉图说,所以治理沱江上游的石亭江、绵远河也就成为了继都江堰工程之后,彻底根治蜀地水患的重要水利工程。
挖三条河道、围两座“孤岛”,在今天看来,这样的工程再简单不过,但在2000多年前,全靠人力来实现“导洛”的李冰来说,却十分艰难,而且他还要面临“通山”的工程。
高景关本来是两山相连。如何才能“通山”?史载,李冰采用“火烧水击”的方法,在洪水到来前先通过火洞、风洞由内而外对古瀑口的山体进行加热,待汛期高山上的洪水爆发,冲击山崖实现水击,山崖轰然崩裂,高景关逐步被凿开。再组织民工修鱼嘴,即洛堋(石埂分水岭),东面为外江,主要功能是泄洪,西面为内江,主要功能是灌溉。又在内江上中下段修建朱堰、李堰、火堰。
图片
“李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郭辉图说,正是李冰尊重自然科学,才完成了这项伟大的工程,从此实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饿”。
在外界看来,李冰是一名伟大的水利专家,但郭辉图更愿意首先将李冰定位为一个有着政治自觉性的政治家,然后才是一名伟大的水利思想家。
图片
司马错向秦王建议,“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蜀被秦灭之后,李冰作为第三任蜀守在蜀地进行治理。治理水患成为了他的第一要务,为秦国统一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财力、物力、人力。
“李冰可以说是‘一默如雷’。”郭辉图说,从目前来看,李冰没有留下任何的水利著作,但从这两座水利工程,却让大家看到了他的治水思想。
后世总结的“深淘滩、低作堰”“逢正抽心、遇湾截角”“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等都源自于李冰的治水思想。
影响后世的李冰精神
李冰治水,始于岷江水系都江堰,终于沱江水系古洛水。
在什邡,流传着不少与李冰有关的故事,还有与李冰有关的建筑。
位于洛水镇的大王庙一直将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作为李冰的诞辰,并举行祭祀大典。大王庙也叫李冰神祠,建于唐武德二年,后历经兵燹,明清复修。
图片
此外,什邡还有升仙台、李冰陵、后城治、礼斗峰、大鹏寺、川主庙等,都与李冰有关。其中,李冰陵于2020年成功升级为国家级3A级景区。
这些无不寄托了历朝历代的什邡人对李冰的怀念、敬意与感恩。
图片
也难怪郭辉图会发出“不到都江堰,不知其水利工程之宏大;不到高景关,不足以了解李冰完整一生,更不足以了解李冰‘勤于职守、实干担当、科学严谨、开拓创新’之精神”的感叹。
郭辉图说,李冰领导、主持修建的都江堰系统水利工程所折射出的“道法自然”的科学理念以及“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无疑为当今世界治理洪涝灾害和利用水资源提供了典范的历史资源和哲学智慧。
图片
如何传承好与发展好李冰精神,让更多人知晓?
“站在都江堰大灌区的背景下,与其他县市区同步规划、同步打造。”郭辉图说,借助朱李火堰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机遇,可以首先与都江堰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发掘打造李冰文化。
据悉,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推动下,什邡市蓥华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已经出炉。根据规划,什邡将立足李冰文化生态旅游区的李冰文化和章洛山水两大特色资源要素,充分发挥古色旅游资源的感染力,绿色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踏古寻踪步道、李公湖茶坞、踏谷民宿湾、仙台养生酒店、后城时光-生态度假区……”什邡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适度开发李冰陵、后城治、朱李火堰以及杨村古镇,逐步构建李冰文化生态旅游区的生态旅游品牌体系,打造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编辑:罗 涵 记者:张世浩
责编:彭俊生 张晓玲 牟娟
监制:彭晓英
总监制:蒋军洪
(品牌广告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