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亿消费券来袭,一文读懂“券经济”如何撬动市场?|钛度图闻

图片
钛度图闻·第五十二期
策划制作|钛媒体视觉中心,编辑|刘美兰,作图|初彦墨
近日,北京向全市消费者发放餐饮消费券,累计1亿元。消费券一经上线便引发热抢,不少消费者表示需要定闹钟抢券。为激活消费市场,近期多地接连发放消费券刺激经济。据估算,政府1元的消费补贴能够带动平均3.5元以上的新增消费,消费券短时间内可以刺激消费,改善商家经营情况,助力经济复苏。
那么,各地为刺激消费都出了哪些“奇招”?钛媒体·钛度图闻最新一期带你看数十亿消费券来袭,如何撬动市场消费?
全国消费券发放大盘点
据钛媒体·钛度图闻不完全统计,7月以来,全国共有21个省市计划发放消费券,发放金额从百万至上亿不等。截至7月20日,发放总额近18亿元。其中,金额上亿的省市占比近4成。山东省将连续发放2亿家电券和2亿乘用车消费券;浙江宁波和金华也将分别发放3亿和1亿消费券。
图片
消费券支持消费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涉及商超、餐饮、文旅、家电、汽车等各领域,其中旅游、餐饮是主要受益领域。旅游消费的消费券发放次数最多,近6成省市均有发放;其次是餐饮消费券,有 11 个省市已经或将要发放。而在家居、体育、电商领域,消费券发放次数较少。由此可以看出,消费券主要聚焦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
图片
消费券的前世今生
消费券并不是新产物,国内外政府曾多次推出消费券政策刺激经济。
据钛媒体·钛度图闻统计资料显示,1929年-1933年间,为扭转因经济危机导致的低迷的经济趋势,部分国家尝试以“券”的形式来补贴居民的基本生活消费。1999年,日本政府为了刺激消费,向特定人群发放了总价值达6000多亿日元的“地域振兴券”,此次消费券带动了新增消费2025亿日元,在短期内确实对日本消费起到了一定的拉升效果。回溯我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开始尝试消费券制度。2008年,成都面向困难人群发放消费券。2009年,杭州市曾发放总额达数亿元的消费券。
疫情期间,消费券成为中国促进消费的举措之一。澳门政府在2020年2月13日表示,将向所有澳门居民每人发放面值为3000澳门元的电子消费券;3月,济南发放2000万元的文旅消费券。此后,因疫情影响中国不少省市也相继宣布发放消费券。除了中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也发放不同类型和金额的消费券。
图片
疫情以来,国内多地参与“消费券发放接力赛”。从消费券发放时间上看,从2020年一季度至今,每个季度均有省市发放消费券。发放消费券较多的季度是2020年第二季度,最少的是2020年第一季度。通过把每季度疫情新增确诊人数与各季度消费券发放次数进行对比分析,消费券发放次数增长最快的分别是2020年二季度和2022年一季度,该时间点与疫情爆发时间关联性强,可以看出消费券的发放时间一般选择为疫情后复苏期。
从消费券发放金额上看,金额数为1000万以下的消费券每个季度均有发放,发放次数占比达45%,仅有3个季度发放了金额数为10亿以上消费券,发放次数仅占3.4%,可以看出消费券发放更倾向于小额多次。
图片
消费券提振经济效用几何?
一张消费券的能量有多大?消费券多为满减券,以“满150元减50元”消费券为例,在150元的消费金额中,50元由政府支出从而增加了150元的社会零售额,相当于政府用50元拉动了3倍的消费增长,“3倍”就是杠杆率。
消费券有杠杆作用,从整体经济来看,采用“杠杆作用”可以增加消费金额,扩大消费需求,拉动供给增长。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测算,消费券的杠杆率一般可达3.4至5.8倍,也就是1元的消费补贴可以带动3.4元至5.8元的新增消费规模。按此推算,2022年7月之后发放的近18亿元消费券或将带动61至105亿元的消费规模。
除了提振经济,消费券对商家营收的恢复也有一定的影响。从商家规模来看,规模越小的企业越受益。据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和蚂蚁集团研究院测算,将年销售额 30 万元以下的商家划分为小微企业,87%的消费券会流向小微企业。以一周为时间维度,相比发券前一周,小规模商家经营流水环比增加最多,增加了 6.6 倍,而中、大规模商家增加倍数则逐渐递减。
图片
另一方面,消费券还有撬动作用,对消费者而言,使用消费券购买商品时可以抵扣现金,相当于商品价格下降,因此更有动力去增加消费,提升了消费意愿。
核销率作为消费券的主要“KPI”,是衡量消费券发放效果的一个关键变量,即一段时期内消费者获取消费券之后的使用比例。核销率超过90%,意味着每发放10张消费券,就有9张以上得到使用。
从我们统计的21个城市的核销率来看,各地的核销率基本都在50%-100%之间,近6成城市的核销率在70%以上;从核销时段来看,核销时间在两周以内的城市占比近43%。由此可见,消费券对消费确实有撬动作用。
图片
提振消费对经济恢复和发展有多重要?
消费已成为稳定中国经济的“压舱石”。最终消费支出占中国GDP的比重,在近10多年来逐年上升并稳居50%以上,这表明消费既能稳定也能拉动经济,经济稳也有赖于消费稳。所以提振居民消费意愿、促进居民消费恢复至关重要。
图片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反映人民生活水平及消费购买力。疫情爆发以来,2020年和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0%,较疫情前2019年的全年增速8.0%明显下降。而近1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下降明显,因疫情影响,2022年3-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降为负值,疫情压制消费,国内消费低迷,因而通过发放消费券,刺激、拉动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刻不容缓。
图片
发放消费券对社会零售额真的有用吗?在2020年,中泰证券研究所测算了在全国范围内投放消费券对社会零售额的拉动作用。
中泰证券测算以次贷危机下,2009年比2008年的社会零售额回落幅度为参照,测算得出不使用消费券的情况下,2020年全国社零同比增速约为2.3%。假设全国投放消费券规模为800-3600亿元,按照10-15倍杠杆区间估算,800-3600亿消费券对应的全年社零同比增速为4.2%-15.4%,比不使用消费券的情况下,高出至少1.9个百分点。
图片
除了发消费券,疫情期间,不少西方国家都采用了直接向居民派发现金补贴的做法。最早是2020年2月中旬,意大利决定疫情期间给企业员工工资补助,最高可补助1000欧元。
那为什么我国选择了发放消费券呢?据专家介绍,如果选择直接发钱,首先,居民拿到这笔钱,是消费还是储存,完全由自己决定,在疫情的大环境下,很多人更倾向于储蓄而不是消费,发放现金可能难以达到刺激消费、提振经济的效果。
而消费券由于通常会有明确且较为短暂的使用期限,因此在促消费方面的作用更为明显;其次,各地基于自身经济现状和产业发展,可以释放有针对性的特定消费券,而且在发放方式上也更为灵活多样,时效性更强,社会影响范围更广;再次,电子消费券能实时跟踪消费券的发放、领取、核销情况,有助于动态调整、优化发放方式,让消费券覆盖并惠及更多居民;最后,消费券在受疫情冲击较大的领域扮演了关键角色,有助于引导居民在这些领域进行更多的消费,改善商家的经营状况,推动经济重回正轨。
这样看来,“发券”比“发钱”更适合国情,且消费券对于短期经济的修复作用更为明显。
数据来源:钛媒体科股宝、中泰证券研究所、蚂蚁集团研究院、东吴证券研究所、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公开报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