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集团:美国“芯片霸权”下开启新征程

时隔一年,背负清华之光名号的紫光集团在经历破产重组后,迎来了新东家。
说起紫光集团,诞生之初便自带光环。背靠清华,一度跃升为“中国最大的芯片企业”。
而如今,在破产重组后,面对波谲云诡的“芯片江湖”,它还能回到甚至超越巅峰时期吗?
紫光集团的发家史
Guide View
1988年,清华大学成立科技开发总公司,1993年更名为紫光集团。
2003年,清华大学成立了国有独资公司清华控股,紫光集团的股份全部划入清华控股。
2010年,紫光集团引入民营企业股东,股权结构变更为清华控股持51%股权,北京健坤持有49%股权,其中,北京健坤由紫光集团前董事长赵伟国实际控制。
2013年,赵伟国开始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并购,不断扩张。
同年,紫光集团斥资17.8亿美元收购了展讯通信,2014年斥资9.1亿美元收购锐迪科,4年后两家公司合并为紫光展锐。
2015年5月,紫光集团又斥资25亿美元从惠普手中接手了云计算企业新华三的51%股权;
2016年,与大基金等共同出资组建长江存储,持股51.04%;
2018年,紫光集团以超过170亿元收购法国芯片连接器厂商立联信……
通过并购,紫光集团每年以60%的增速成长,一时风光无限。董事长赵伟国扬言要买下台积电、联发科这样的巨无霸。
此时,紫光集团持股紫光国微、紫光展锐、紫光存储、长江存储等芯片企业,被称为“中国最大的芯片公司”。
图片
当然,回过头看,赵伟国这些年的并购毫无疑问是成功的。
但机遇与风险并存,紫光集团赢了,但没完全赢。
在一次次大手笔的收购背后,紫光集团的资产规模和负债规模已经是即将满溢的水杯,哪怕稍微晃一下,造成的损失,都可能是毁灭性的。
2019年末,紫光集团总资产为2977.62亿元,总负债为2187.47亿元,负债率达73.46%。
图片
紫光集团负债情况 图片来源:公司财报
时间来到2020年11月,紫光集团还是出现了债券违约。
期间,它也曾尝试自救,先后出售紫光展锐13.39%、紫光股份5.68%的股权,但还是于事无补。
2021年7月份,债权人徽商银行以紫光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为由,向法院申请对紫光集团进行破产重整。
半导体还玩得动吗?
Guide View
紫光集团持有多家企业的股权,其中包括紫光股份、紫光国微、学大教育、同方股份等上市公司。
2021年7月20日,紫光集团管理人发布公告称:引入的战略投资人须“整体接盘”紫光的芯片、云计算业务板块,保守估计未来十年内,每年需投入约500亿元。
这么大的缺口,不禁让人好奇,究竟谁敢接盘。
7月11日,紫光集团宣布已完成公司股权及新任董事、监事、总经理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智广芯现金出资549亿元,整体承接重整后紫光集团100%股权。
至此,两家原股东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及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部退出。
图片
图片来源:紫光股份公告
除了股权交割,紫光集团管理层也迎来大换血。
新任董事长李滨,来自清华系,履历亮眼,曾先后任中芯国际高管、埃赋隆半导体董事长、安世半导体董事长。
但放眼望去,半导体行业哀鸿遍野。
图片
1976年~2020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情况
图片来源:国海证券
“一边降价,一边缺货”的矛盾在消费电子领域和工业、车规、云服务器产品以及上游材料领域同时出现。
尽管是一个高科技行业,但半导体行业始终有着非常强的周期性。在其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平均每5年一个周期,每10年一个大低谷。
图片
那么此时正处于哪个周期呢?
从各大机构的预测来看,虽然结果不尽相同,但都指向一个答案:半导体行业产能即将过剩。
当然,市场在走下坡路,但不会进入谷底,只是把不具备竞争力的玩家淘汰出去而已。
美国又来卡脖子了
Guide View
上周,美国参议院以64票对34票的结果,通过了已争论近两年的520亿美元芯片法案。
该芯片法案的核心内容包括:
1)美国拿出高达520亿美金的政府补贴半导体公司,刺激企业在美国投资建造芯片制造,22-26年分别拨款240/70/63/61/68亿美金。
2)为期四年的25%的税收减免鼓励企业在美建厂,估计减免值在240亿美元左右,如果企业在中国大陆投资半导体制造,将无法获得这一补贴。
3)如果企业一旦获得美国补助,在美国建立工厂,10年内就不能扩大对中国先进制程芯片的投资但成熟制程没有限制。
对于全球半导体巨头们来说,在未来10年里,在美国与中国市场之间,可能不得不“二选一”。
图片
全球17家公司33个新增或扩产项目汇总
图片来源:芯三板
“砍单”加剧,“缺芯”终结,芯片价格的暴跌,同时意味着行业周期的下行的开始。
但当一个周期性行业处于下坡路时,往往就是加大投资、提升竞争力,在行业回暖后“吃掉”竞争对手的最佳机会。
欧洲、日本、韩国也都纷纷为其芯片市场费劲了心思,动辄千亿、万亿的投资资金,砸下来也是毫不手软。
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SIA)曾预测,芯片法案的通过会为美国人每年创造平均18.5万个临时就业岗位。
对于美国来说,芯片法案的“作用”,不止是振兴美国的半导体产业,它更是一个就业法案,一个为美国制造业、为美国制造的就业法案。
总结
乐观来看,半导体行业进入衰退周期并不是件坏事,反而会让半导体市场回归理性,估值更合理,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接下来,除了面对美元霸权的问题,我们还要面对美国芯片霸权的问题。在这样激烈的战场上,新紫光会杀出一条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