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汉灿烂:看懂文修君造反真相,才知皇帝为何将五公主嫁越妃侄子

文/微谈说情感 此为《星汉灿烂》原著解说
所有乱世枭雄最初起家的本钱,往往来自本乡本土,皇帝也不例外。他生长于司州境内的景阩郡,因此,如今朝堂上的诸臣大致可分为两类,原籍景阩郡的,以及非原籍景阩郡的。
又因为皇帝原籍景阩郡内的丰县,越妃原籍隔壁饶县,最初起兵之时,这两县出人出力最多,追随最久,是以这两县出来的又被称为“丰饶功臣”。
所以《星汉灿烂》原著中,越妃才是皇帝青梅竹马的原配妻子,为什么皇帝却立了宣氏为皇后,宣氏和越氏一族,到底有什么样的恩怨纠葛?
老乾安王将皇后宣氏嫁给皇帝,打压皇帝身边各方势力
皇帝后来娶了皇后宣氏,其实是一场政治联姻。宣氏是老乾安王妹妹的女儿,也就是老乾安王的外侄女。老乾安王并不属于“丰饶功臣”中的一员,可是他的实力和兵力当时十分强大。
所以,皇帝和老乾安王“一拍即合”打算联盟,皇帝曾言歃血为盟即可,是乾安王非要以姻亲为盟,但乾安王又与皇帝是同宗,无法直接联姻。那时宣氏父亲早亡,乾安王便把妹妹一家接来照看,也因此乾安王将养在身边的外侄女嫁给了皇帝。
图片
皇帝是真心结盟,可是老乾安王却动机不纯,暗中消耗皇帝的实力,等起事成功后,好卸磨杀驴。
原著小越侯曾经这样描述:“当初结盟,乾安老贼压着兵马不放,只让我们去冲杀,哼哼,打就打,谁还怕了不成!可明明事先说好的,他故意延误战机,生生累死了李家两位兄长,李家伯父当时就吐了一口血,活活气死了。后来乾安老贼看我们逐渐声势壮大,心生忌惮,故意让我们去打屯有重兵的绿林大寨,哼哼,他暗中做了什么手脚,两位兄长别说不知道……王家,阎家,太史家,死了多少子弟啊!可是形势比人强,大敌当前,陛下让我们忍,我们只能忍下!”
打仗的时候,大家尚且能暂时的同仇敌忾,可是等到天下太平,那些曾经被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仇怨,总会有爆发的一天。
图片
何况,老乾安王本就野心勃勃,自私自利,很多手下对他的所作所为颇为不满。皇帝在两军联盟中的威望,逐渐超越了老乾安王,甚至连老乾安王自己的部下,都对皇帝心生敬意。这其中就包括,老乾安王女儿文修君的丈夫王淳。
老乾安王自视功高盖主,举兵造反
天下大定以后,联盟中受支持率最高的皇帝登基。老乾安王自然不可能,看着自己的辛苦打拼,却为别人做了嫁衣。
所以,他决定起兵谋反。可是皇帝也非等闲之辈,早就看出了老乾安王的不臣之心,早有防备,一举成擒,老乾安王也自尽身亡,余部作了鸟兽散。
图片
这其中有一个大功臣,就是文修君的丈夫车骑将军王淳。老乾安王举兵叛乱时,王淳察觉到风声,暗中给皇帝报了信。虽然皇帝早有防备,但也因为王淳的报信,才能让老乾安王兵马未动,就事败之势无可抵挡,将所有伤亡减到最小。所以王淳才能如此平庸,却也混了个车骑将军的职位。
皇帝收拾残局,平衡各方势力
皇帝是一个待下仁厚宽和,心怀天下的好皇帝,同时也是一个将帝王平衡术用到极致的“狠”皇帝。
乾安王死后,家将部曲死的死,散的散,他生前的势力如山崩塌,只剩下一个年幼的儿子,皇帝却并没有杀了他,而是让他承袭乾安王爵位,被国傅看管严厉,饮食起居皆不得自由,跟坐监狱一样。
因为这样做可以让世人不去说皇帝刻薄寡恩,忘恩负义,靠着老乾安王的兵马救命。
图片
皇帝立储时,越妃还未有所出。当时朝廷兵少地寡,强敌环绕,皇帝自己都要东征西讨,亲自上阵搏杀。可是刀枪无眼,谁都不敢说有个万一,于是皇帝赶紧立了尚在学步的太子,以安国本。这件事就算当时与乾安王府有嫌隙的其他重臣,也不好多说什么。
老乾安王造反事败,当时依附他的皇后和太子,不仅能全身而退也没有被废后废太子的重要原因就是,皇帝不想让越氏一族坐大,毕竟越氏已经是一门三侯(大越侯、中越侯、小越侯)了。
小越侯将皇帝的心思看了个透彻:“妹妹好端端地嫁了他,明明是明媒正娶,转眼就成小妇了!当时是无可奈何,怪不得他。可后来呢,他委屈了妹妹二十年,莫非打算一辈子就这么妻妾和睦的过下去了?我呸!我宁肯他另纳妃嫔,另生儿女,也好过让乾安老贼的外孙坐在储位上!不说我们,那些和乾安一脉有人命债的,难道就能安心看太子承袭大位?”
图片
皇帝害怕这些陈年旧怨,会引起朝廷内乱,让太子之位不保,所以赶紧将皇后所生的五公主嫁给小越侯的儿子,将越妃所生的四公主(原著是四公主不是三公主)嫁给宣侯世子(皇后的侄子)。希望以姻亲之盟,能慢慢化解宣氏与越氏的矛盾。
不过,皇帝千算万算,还是算漏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文修君。
文修君为振兴乾安王府,联合彭真再次起兵谋反
文修君是老乾安王的第八个女儿,她一直对乾安王府的遭遇,自己被迫嫁给平庸无能的王淳的遭遇,忿恨不已。她认为不但皇帝欠了他们文家,连全天下人都欠了他们。
她一直很嫉妒皇后,因为要不是她和皇帝属于同宗无法嫁给他,她才是现在母仪天下的皇后。要不是自己的父亲,皇后过不了这样的好日子,所以她一直对皇后颐指气使,皇后宽容善良,念在她是与自己一同长大的姊妹上,一直不和她计较。
图片
可是,文修君却得寸进尺。她妄想让皇后请求皇帝,将铸币权交给自己的弟弟。铸币权是国政要事,皇后当然不可能答应文修君。而且皇帝怎么可能让后宫干政?
文修君气得无功而返,心中对皇后和皇帝的怨恨更深了,于是她瞒着丈夫王淳,暗地里帮助乾安王和彭真起兵造反。
文修君、乾安王、彭真造反一事被查出来以后,皇帝为了皇后颜面,赐了文修君一杯毒酒。
王姈曾经在母亲文修君死前去探望她:您冒了阿父的名义去为舅父聚集钱粮,若是事发,别说阿父难逃一死,几位及冠的兄长最轻也是流放,除了阿母能藉着皇后逃过罪责,王家满门皆要遭难,阿母难道丝毫不顾及这些?阿母,您是不是受了小舅父的欺骗,给他们利用了而不自知?这是抄家灭族的大事啊!”
图片
文修君怒骂王姈:“什么‘他们’!乾安王府是我们的根!没有乾安王府哪有你这孽障!”
王姈义愤填膺:“昨日,乾安王被陛下拘到都城,陛下责问他意图作乱,谁知他将一切都推到了阿母身上。舅父说,他既不知道这些钱粮是来自彭逆,也不曾有过谋反的意思。只是因为封地贫瘠,他才向央告阿母,索要财帛,好让姬妾儿女过的宽裕些。”
文修君作为资深扶弟魔,到死仍然嘴硬:“阿弟这样说也对,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总要先保下性命再说。”
王姈终是对母亲再无希冀,将当年王淳主动告发乾安王谋反的真相,告诉了文修君。文修君不但毫无悔意,死前最后一句话,还在恶毒地骂丈夫王淳。
图片
果然,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写在最后
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里说:上帝给了人们有限的力量,但却给了人们无限的欲望。
嫉妒从不以自己拥有什么而快乐,而是以比别人拥有更多而快乐。像文修君这样的人,哪怕是坐上了皇后之位,也永远不会满足。她已经在妒忌和欲望的执念中不可自拔。
善良是一种天性,善意是一种选择。
做自己吧,如果其他位置已经被人占了。与其辛苦伤害别人磨损自己,不如坐好自己的位置。即使遭遇困境,也别忘了把自己淬成光亮的样子,当你勇敢往前走,掌握更多驾驭生活的能力时,岁月一定不会辜负你。
我是微谈说情感,90后全职妈妈,独立撰稿人,专注书评、影评、娱评,关注我,带你认识不一样的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