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汗国如何火烧莫斯科?伊凡雷帝出逃,6万俄国人被掠走为奴

图片
历史上,俄国首都莫斯科曾多次被外敌攻入。但是,克里米亚汗国作为一个小国,也曾在1571年攻入莫斯科,并掳走6万人为奴,大家对这段历史可能比较陌生。
要知道,这时的俄国由“雷帝”伊凡四世统治,国势正处于急速上升阶段,领土已经开始向西伯利亚扩张。克里米亚汗国这样的小国,竟然能打得伊凡雷帝丢弃首都,甚至打算割地赔款,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图片
新生的俄国和克里米亚汗国
首先,我们谈一谈当时的历史背景。
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击败蒙古金帐汗国,摆脱了附庸地位,并成为东北罗斯的霸主。曾横跨欧亚两洲的金帐汗国,此时却衰败不堪,先后分裂出西伯利亚汗国、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诺盖汗国、哈萨克汗国和克里木汗国,最后的残余部分(大帐汗国)在1502年被克里木汗国击败,宣告灭亡。
伊凡三世之孙,伊凡四世(1530-1584年)在公元1533年继位。伊凡四世成年后,对国家进行全面改革,并于1547年加冕为沙皇,以东北罗斯为中心成立俄罗斯帝国。
图片
伊凡四世成立俄国后开始四处扩张,1552年出动15万大军吞并喀山汗国,1556年吞并阿斯特拉罕汗国,扩张方向还对准了西伯利亚汗国,国土面积增大了两倍以上。从势头上看,沙皇俄国准备将金帐汗国的旧地全部收入囊中。
俄国在吞并几个鞑靼人汗国时,碰到的最大铁板就是克里木汗国。克里木汗国,由黄金家族后人哈吉·格莱建立于1430年,以克里木半岛为中心,版图曾一度占有第聂伯河下游到顿河下游的广大草原地区。该国人口虽然不多(16世纪中叶大约50万人),但由于游牧民族全民皆兵,可动员多达5-8万骑兵。
图片
金帐汗国灭亡后,克里木汗国在形式上俨然成为了东欧草原霸权的继承者,在18世纪前一直是东欧最强的势力之一。
需要强调的是,克里木汗国虽然是草原一霸,但建国后不久就向奥斯曼帝国俯首称臣。在随后三百年里,两国的关系非常特殊,克里木汗国的对外掠夺行为,一直受到奥斯曼帝国的支持和配合。
15世纪到18世纪的四百年里,克里米亚汗国频繁发动对外掠夺战争,从俄罗斯、乌克兰、波兰、立陶宛等国先后掳掠了数百万人口,然后通过卡法等黑海港口贩卖到奥斯曼帝国。由克里米亚汗国主导的大规模奴隶贸易,甚至影响到了东欧和中东地区的人口构成。
图片
奥斯曼帝国在察里津城下的惨败
1556年俄国吞并阿斯特拉罕汗国,版图扩张到里海北岸,控制了中亚通往黑海北岸的贸易通道,切断了奥斯曼帝国与中亚地区的联系。奥斯曼帝国感受到自己在中亚、高加索到东欧的影响力受到严重威胁。
1568年,趁着俄军陷入利沃尼亚战争的泥潭,奥斯曼苏丹塞利姆二世和大维齐尔穆罕默德·索科卢决定进军阿斯特拉罕,并试图挖通顿河到伏尔加河的运河。但是直到第二年春天,奥斯曼军队才抵达克里米亚半岛,兵力大约三万人(其中有1.5万名近卫军步兵,2000名西帕希重骑兵和100门火炮以及大量工程部队),由卡西姆帕夏指挥。克里米亚汗德夫莱特·格莱出动五万鞑靼骑兵配合作战。
图片
奥斯曼-克里米亚联军大约8万人,1568年春天从克里米亚半岛出发,在炎热的夏季进行了几个月行军(途中曾试图开凿顿河-伏尔加河运河),在9月中旬才抵达察里津(即后来的斯大林格勒)。察里津作为伏尔加河要津,扼守着通往阿斯特拉罕的道路,是奥斯曼帝国必争之地。因此,奥-克联军在察里津周围建造工事,对这座城市展开全面围攻。
仅仅10天后,奥斯曼人就遭到了惨败。9月26日,俄军联合顿河哥萨克对奥斯曼大军的营地发动了突袭,迅速夺取了奥斯曼人的全部火炮和辎重。卡西姆帕夏率部逃进了克里米亚鞑靼人的营地,随后8万联军在夜间烧毁营地向亚速败逃,在逃亡途中损失惨重。
图片
奥斯曼帝国遭到惨败后,苏丹塞利姆二世被迫在1570年与俄国沙皇“雷帝”伊凡四世签订和约,换来前往中亚通商的道路通行权。
俄国虽然在察里津战役中获得了大胜,却犯下了一个致命错误——忽视了克里米亚汗国。在宗主国退出战争的时候,身为附庸国的克里米亚汗国竟然独自对俄国发起了更猛烈的攻势!
图片
克里木汗国入侵俄国腹地
与奥斯曼帝国达成和约后,沙皇伊凡四世以为南部局势已经稳定,于是继续将军队主力投入了西方的利沃尼亚战争(1558-1583年)。但是,沙俄的扩张野心遭到了瑞典王国和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1569年正式合并)的联合反击,俄军在战场连续遭到败绩。
利沃尼亚的战事牵制了俄国的主力部队,这就给克里米亚汗国造成了可乘之机。
最初,克里米亚汗国与莫斯科公国之间是纵深上千公里、人烟稀少的草原,成为了双方的重要缓冲地带。在莫斯科以南70公里的奥卡河,曾经是早期俄国防御鞑靼人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最主要防线,俄国在沿线一直驻扎有大量守备部队。
图片
随着俄国不断扩张,居民点和驻军要塞的位置陆续向南推进,防御鞑靼人的防线开始南移到了别尔哥罗德一线。但是,奥卡河流域的一系列木制要塞仍然是最重要的防线。伊凡四世在这条防线内部署了大约五万军队,多数部署在谢尔普霍夫、卡希拉和科洛姆纳三个地区。
进入1570年后,克里米亚汗国开始了大规模入侵。当年春天,克里米亚大汗的儿子穆罕默德二世·格莱(后来成为克里米亚汗)率领5万鞑靼骑兵,向莫斯科东南的梁赞进行侵袭。5月,这支入侵的鞑靼军队被俄罗斯边境团夜袭击败,退回了克里米亚。同年秋天,7000名鞑靼骑兵对诺沃西里的入侵也被击退。
图片
当时,克里米亚汗国以轻装游牧骑兵为主,武器仍然是传统的蒙古复合弓,再加上马刀和骑枪,普遍缺少厚重的盔甲。蒙古帝国常见的重装骑兵,在克里米亚汗国基本是不存在的。当时东欧也已经进入火器时代,但克里米亚鞑靼骑兵仍以冷兵器为主,火绳枪和火炮只配给其他民族组成的步兵部队,而这些仆从部队数量也并不多,主要用于要塞守备。
尽管如此,已经普及火器的俄国和波兰军队,面对使用弓箭和刀枪的鞑靼骑兵,在16世纪后期却依然占不到上风,长期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时间进入1571年,克里米亚汗国再一次大规模入侵俄国腹地,这次却意外创造了巨大战果。
图片
伊凡雷帝仓皇逃跑
俄国在1570年几次击败了克里米亚军队入侵,但是边境的威胁一点没有消除。为此,俄国沙皇伊凡四世向奥卡河守备部队增加了兵力,并亲自巡视防线。奥卡河防线暴露了不少问题,令伊凡四世颇为头疼。于是,被认为最有经验的米哈伊尔·沃罗廷斯基亲王被任命为整个防线的负责人。
1571年2月,沃罗廷斯基亲王颁布了新的守备章程,将村庄和守备部队作为核心,并设立了流动的巡逻制度,能够让骑兵小部队监视广大的区域。这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军事规章,有效提升了俄国对游牧骑兵的预警和防御能力,此后应用了上百年之久。
图片
但是,沃罗廷斯基亲王刚刚做出的军事改革,对即将到来的鞑靼入侵根本来不及发挥作用。
1571年春天,沙皇俄国遭遇了建国以来的最严重危机。当时,俄国国内爆发了干旱和瘟疫,严重削弱了人力和物力,而且各个方向都燃起了战火。
由于利沃尼亚战争,俄国主力部队被瑞典和波兰牵制在西部。与此同时,喀山地区的鞑靼人爆发大规模起义,试图恢复喀山汗国,诺盖人也在这时发动入侵,俄国剩余兵力大量被吸引到了东部。这样一来,莫斯科以南的俄国防御体系变得十分空虚。
图片
同年5月,克里米亚大汗德夫莱特·格莱亲率4万骑兵,再次发动了对俄国的入侵。克里米亚汗国的这次入侵规模虽然不如1570年,但却拥有一个有利条件——带路党。当时,俄国一些囚犯和逃兵投奔了克里米亚汗国,给鞑靼人带来了大量的情报。
德夫莱特·格莱最初的入侵计划,仅仅限于对科泽尔斯克一带的劫掠,4万鞑靼骑兵首先奔向了奥卡河的源头。但是在途中,克里米亚大汗接受了一名俄国叛逃贵族子弟库德亚尔·季申科夫的建议,兵锋突然转向莫斯科。这位叛逃贵族子弟精通地理,带领鞑靼大军穿越了日兹德拉河上游的未设防区域,完全出乎俄方的预料。
图片
当时,俄国南线的防御兵力主要分布在奥卡河沿岸,兵力总数并不比鞑靼人少,多数以地方民团为主。俄军总指挥由伊凡四世的姐夫米哈伊尔·切尔卡斯基亲王担任,率领大部分俄军布防在科洛姆纳附近。沙皇伊凡四世则率领三个团的精锐卫队,估计有几千人,亲自驻防在谢尔普霍夫。
4万鞑靼大军绕开了俄军重兵布防的要塞,突然直插腹心地区的莫斯科,引发了俄军的慌乱。俄军总指挥切尔卡斯基亲王首先慌了手脚,丢弃部队“人间蒸发”,俄军整个指挥体系开始乱套。
图片
伊凡雷帝本人听到消息,也迅速从谢尔普霍夫逃到了莫斯科。随后沙皇感觉不妙,又从莫斯科逃向罗斯托夫(北方),继而逃向了雅罗斯拉夫尔。
事后,英国驻俄国大使曾写道:“1571年,鞑靼人率领20万军队抵达莫斯科,没有任何战斗或抵抗,因为当时的沙皇伊凡·瓦西里耶维奇曾率军出征,但据信,故意不敢参战,因为他怀疑他们的贵族和军事领导人,好像正在密谋将沙皇引渡给鞑靼人。”
内奸为鞑靼人带路,俄军主力不战自乱,都让疑心病很重的“雷帝”伊凡四世不敢再相信任何将领,只能丢弃首都逃命。
图片
鞑靼人火烧莫斯科
但事实上,俄国的忠臣良将还是不少的。虽然前线指挥一片混乱,但是莫斯科省长贝尔斯基、沃罗廷斯基亲王、姆斯特斯拉夫斯基亲王等几人从科洛姆纳快速回援,但麾下兵力只有6000余人,基本都是地方民团。
5月23日,沃罗廷斯基亲王等人率领勤王军抵达莫斯科,比克里米亚大军还早了一天。6000名俄军原本想背城一战,死守莫斯科。但到了5月24日,4万鞑靼大军兵临莫斯科城下,士气不高的俄国民团顿时作鸟兽散(俄国一直认为鞑靼大军有10-20万人),几乎没做任何像样的抵抗。即使是名将沃罗廷斯基亲王,也只能躲在莫斯科外围暂避锋芒,只有莫斯科省长贝尔斯基死守城市。
图片
当时莫斯科的主要城防仍然是木制结构,鞑靼军队首次进攻就顺利打入城内,但却被贝尔斯基打了回去。于是,德夫莱特·格莱下令在城郊住宅区纵火。干旱的天气、木制建筑和木头城墙,极大助长了火势,很快蔓延到了整个莫斯科。
这场大火,堪称是莫斯科历史上最大的一场灾难。火灾持续了三个小时,整个城市几乎全部被毁,甚至石头建筑也在高温下土崩瓦解。在火灾中,储存在克里姆林宫和伊戈罗德塔中的弹药库发生大爆炸,守军死伤惨重。
图片
大火之下,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莫斯科贫苦百姓多数躲在木制教堂中,贵族和富人多数躲在石制教堂中,但在火舌肆虐下全都与避难所同归于尽。尽忠职守的贝尔斯基,则一直坚守在克里姆林宫内,在浓烟中窒息而死。
克里米亚汗国的大军,却没能从大火中收获太多。由于火势太大,一些冒险入城劫掠的鞑靼人都被殃及,不是被火烧死,就是被浓烟呛死。有鉴于此,可汗德夫莱特·格莱将所有骑兵撤出城外,连克里姆林宫都没有进入,次日就转向了梁赞等地,沿途开始大肆掳掠人口。
从莫斯科到梁赞,再到返程的沿途各地,克里米亚鞑靼人先后掠走了6万人口,被杀死的俄国军民也有大约6万人。鞑靼骑兵所过之处,俄国武装无人敢于阻拦。最后,克里米亚大军劫掠了奥卡河畔的卡希拉,带着大量战利品和俘虏返回了南方草原。所有的俘虏,都通过卡法等港口卖到了奥斯曼为奴。
图片
让俄国重新变回莫斯科大公国?
克里米亚汗国火烧莫斯科,给成立不过20多年的沙皇俄国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
莫斯科被烧毁的20天后,伊凡雷帝在莫斯科郊外的布拉托西诺村接见了克里米亚大汗的使者。克里米亚使者态度极为嚣张,不仅威胁要发动新的入侵,还要求俄国“归还”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的旧地,几乎相当于当时俄国三分之一的疆土。
克里米亚大汗德夫莱特·格莱给伊凡四世的信件中写道:“为了喀山和阿斯特拉罕,我焚烧和浪费了一切,我将整个世界的财富化为灰烬,希望安拉的威严。我来到你身边,我烧毁了你的城市,我想要你的王冠和头颅;但是你没有来也没有反对我们,你还吹嘘自己是莫斯科的君主!如果你有耻辱和尊严,那么你会来反对我们并站起来。如果你获得我们的友谊,那就放弃我们的蒙古包——阿斯特拉罕和喀山;如果你想用金钱送给我们全世界的财富,那是不必要的。我们的愿望就是喀山和阿斯特拉罕……”
图片
从这个角度看,克里米亚汗国确实将自己当作了金帐汗国的继承者。如果德夫莱特·格莱的要求获得实现,那么金帐汗国的复活几乎是必然的,俄国也很可能重新变回莫斯科大公国。
此时的“雷帝”伊凡四世,却已经吓破了胆。虽然口头上拒绝割让喀山,他却答应考虑将阿斯特拉罕割让给克里米亚汗国。
然而,心态膨胀到极点的德夫莱特·格莱拒绝了伊凡雷帝的“砍价”,双方谈判破裂,战事只能继续下去。
图片
克里米亚汗国的大败
虽然克里米亚汗国获得了空前大胜,但俄国的国力并没有受到严重损害。仍使用冷兵器的鞑靼骑兵,侥幸战胜使用火绳枪的俄军,更多是依赖机动性和情报优势,以及俄军指挥的无能。
1572年夏天,克里米亚大汗德夫莱特·格莱试图复制前一年的成功,再次攻向了莫斯科。克里米亚汗国动员的兵力规模空前,足有10万人之多,其中包括8万克里米亚和诺盖鞑靼骑兵,1万仆从军。奥斯曼帝国也增援了7000名土耳其近卫军和几十门大炮,加入了鞑靼大军。
图片
这一次,“雷帝”伊凡四世再次吓破了胆,直接从莫斯科跑到了北方的诺夫哥罗德。在诺夫哥罗德,伊凡雷帝写信给德夫莱特·格莱,干脆利落地表示“自愿”将喀山和阿斯特拉罕割让给克里米亚汗国。这时,伊凡四世已完全放弃了军事指挥,将俄国的命运交给了上天。
但是,俄国的军民并没有放弃。在沃罗廷斯基亲王的指挥下,俄军在科洛姆纳等地集结了2万人的军团,随后又调来了各地民团、外国雇佣军(约7000人)、顿河哥萨克等部队,军力达到了6-7万人,在奥卡河对岸迎击克里米亚汗国的10万大军。
图片
1572年7月28日,克里米亚大军强渡奥卡河,著名的莫洛迪战役打响。激烈的战斗持续到8月2日,克里米亚汗国终于遭到惨痛失败,德夫莱特·格莱损兵8万以上,儿子和孙子也死了几个,参战的7000名土耳其近卫军全军覆灭。俄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双方伤亡据称超过10万。
德夫莱特·格莱逃向克里米亚半岛的路上,给伊凡四世写了一封信,信中他没有承认自己完全失败。他反过来责备俄国人违反了先前关于割让喀山和阿斯特拉罕的协议。他还试图让伊凡四世相信,向莫斯科进军的数千名鞑靼士兵是出于好意,但是俄国边境省长们却“破坏了和平”。
图片
收到这封信后,伊凡雷帝毕竟不是傻子,随手丢到了一边。虽然沙皇本人过早地在口头上“丧权辱国”,丢尽了颜面,但战场上的大胜足以让他厚着脸皮,拒绝承认任何“领土割让协议”的存在。
莫洛迪大捷,终于打散了鞑靼骑兵在俄罗斯人心理上的阴影,也成为俄国和草原帝国最后一场大战。此后的一两百年里,克里米亚等游牧部落虽然仍在俄国的边境地区掳掠人口,但再也不敢与俄军进行大规模决战。(作者:陶慕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