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津老桥,你见过几座?

图片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河流众多,而相比河水源远流长,沟通两岸的座座桥梁却是清朝才陆续从无到有,继而成为天津城市的特色与风景!今天,文史专家、《话说天津卫》节目资深话友张显明先生就为您史话天津卫的桥。
图片
张显明
1935年生,《话说天津卫》资深话友
天津著名文史、民俗专家;出自天津民间的“草根”地域文化学者。著有《老城生活》;
自幼便热衷于聆听老者于街头巷尾的文化典故,退休后致力于天津文史资料以及民间风俗的搜集、整理和研究;
“1
明朝天津只有几座小桥
从《天津卫志》上看,明朝,天津几乎就没有桥,主要几条河全是摆渡。哪有桥呢?一个是天津围着城的一圈护城河,四面有城门,要进城得过护城河,东门、西门、南门、北门这护城河上,有小桥进城里另外,西北角还有一个小桥。还有就是河北大街上边有几个小的河沟上搭了几个小桥。
图片
图 | 鸿沟桥,在城西北角十步,景泰三年立,出自《天津卫志》
图片
图 | 天津老城外的桥
再有比较出名的文庙里边有桥,庙里面现在还有一个叫泮池,半圆形的一个石头栏杆,里边有池子。说明朝时候池子里突然有两条鲤鱼,从水面跳起来了,结果那年天津就有两个秀才考中了举人了,这个桥叫鱼跃桥(此处口误,应为鱼化桥),就是鲤鱼跳龙门的意思,现在这桥还都有,府庙、县庙各有一个。因为过去念完书要考试,进行科考,第一步得在府学、县学里边进行岁考,由上级派官员来,考中了的就是秀才,能够成为秀才才能够进孔庙上这个桥,所以过去管秀才叫入泮,考中了秀才了能入泮,能够从泮池的这个泮桥上边走了。这个桥就是没有功名的人不能走,哪怕你是一个大官,不是科考出来的,拿钱捐的,没有功名,不能走,武将多大的官也不能从上面走,因为从泮桥上走,就是入泮,等于就是正式拜入了孔子的门下了,算孔门弟子了。从这个桥上过去,直对这叫大成门,进入大成门直对的大成殿,大成殿当中就供着孔子,然后才能进一步去考举人,再到北京去考进士,才能做官。这是明朝时候就这么几座小桥。大河上边,一律是摆渡。
图片
图 | 现天津府庙中的泮池、泮桥。《天津卫志·桥梁》中记载“鱼化桥:在棂星门里,明成化乙酉泮池内有双鲤跃过,是年秋中刘钰、卫琳,故名。今废。”(李弢 拍摄)
“2
天津有了第一座桥——西沽浮桥
最早天津出现的第一个桥是个浮桥,就是西沽浮桥。这桥是康熙五十四年天津的一个大官叫赵宏燮主张的,大家捐钱,他带头在西沽这修了一个浮桥。为嘛修在这?因为过去从天津去北京,就有一个京师大道,就是国家一级公路,要过几趟河?第一个是南运河,就是北大关;第二个子牙河;第三个大清河,过大清河就是西沽,浮桥用九条船拼成的,就架在大清河上。这大清河在哪?就在西沽的村口上,现在我们知道西沽有个龙王庙,那边有个基督教堂,到现在不拆保留下来了,基督教堂附近就是龙王庙。大清河原来就在龙王庙前边,从那边入北运河。过去西沽村里边管那个地方叫老河口,大清河的这么一个浮桥,是天津第一个浮桥。大清河也叫上西河,因为靠北,子牙河叫下西河,靠南,以北为上、南为下。子牙河上有大红桥,大清河上边就有这个西沽浮桥。这是过去京师大道上这么两个重要的大桥。
图片
图 | 从天津城北门通往京城的三条河以及西沽浮桥
图片
图片
转过年来到了康熙五十五年——西沽浮桥修过来的转年,赵宏燮跟天津的盐商们又捐钱在南运河上修了一个浮桥——钞关浮桥,就北大关浮桥。这样从天津到北京之间,出了北门先过钞关浮桥,过南运河,然后到子牙河,过大红桥,是个木桥,过子牙河再到大清河,就是西沽浮桥。
图片
图 | 钞关浮桥,俗称北浮桥
到了清末,大清河给淤得就不通了,从上游就改道了,不经过西沽的这河进北运河了,西郊这边就改道,所以城里这段废了,后来这段河就给填平了。
现在我们知道五中后边还有个地名——清河沿,还有个西开洼。清河沿就是这大清河过去的河沿,这西开洼过去就是大清河淤了以后逐渐成了一片空地了,就开洼了。现在这些地名都废了,都盖起楼来了。
图片
图 | 西开洼(李弢拍摄)
第三个浮桥是雍正八年修的,就是盐官浮桥,俗称东浮桥,在东门外。天津最早就那么三个浮桥。
图片
图 | 盐关浮桥,俗称东浮桥
天津为什么要修浮桥呢?修个木头桥不就完了吗?因为河运的繁忙,河里各样的船只往来不断,船上有桅杆,支起来挺高,有时候装的货还挺多,桥矮了就过不去,再放倒桅杆就挺费事儿,修浮桥定时开桥就过船。
李世瑜先生还讲了一个事,说巴延庆他住在河北大街,要上城里这边来,得过浮桥。北浮桥那时候还有了,巴延庆就要摆谱,那刚开桥放船不放人,巴延庆派人到河边喊了“巴爷要过河”,这船上一听赶紧合桥,船别过了,让巴爷先过,这巴延庆过去在那块就有那么大势力,这是李世瑜给我们讲过那么一个事儿。
“3
“李鸿章过铁”笑闻背后
到了乾隆四十五年又修了第四个浮桥,叫院门口浮桥,就在三岔河口南运河盐院衙门的门口。说起这个浮桥来,后来的发展还挺复杂了。因为盐院衙门后来到清末就取消了,改了一阵子叫三口通商衙门。八国联军来了又改了一个阵子叫“都统衙门”。这个衙门就建在大胡同的南口上边。
图片
图 | 盐院衙门及院门口
到了李鸿章时期,他来天津做了直隶总督,就忙于处理外交、国际上这些事务,出来进去,过那浮桥他又不满意了。因为他眼光比较开阔,他出国几次,德国、英国他都去过,看见外国河上的大铁桥挺好,他说浮桥不如铁桥,这样请个英国工程师给设计,修个铁桥,这是光绪九年,把这个院门口浮桥给撤了,换成一个铁桥,这铁桥人称“老铁桥”,但是它不会开合,是死的。船桅杆过不去,船到这儿过得很费劲,还要换桅杆,甚至有的货要高了,还得再卸一部分货,往来船只非常不便。
李鸿章一想,这桥都修起来了,让他们费点事就费点事吧,可是这些船民们就有了怨气了,有个人给桥头贴了个标语,五个大字——李鸿章过铁,一个字都有一尺多见方。嘛叫过铁?原来天津过去老俗话,天津方言这是,人判死刑了,那时候是砍头,拿刀把脑袋砍下来了,这脑袋过了铁了,好像文雅点,就是挨宰。李鸿章要挨宰,这不就等于侮辱李鸿章了嘛?可是人家底下还有个小字了——是个桥字,这大字都一尺多见方,那桥字还不到一寸了。人说我这不是反动标语,这桥,李鸿章他总过,所以是“李鸿章过铁桥”,六个字。特意把那个字写得很小,让人一看李鸿章过铁,远看就五个字,李鸿章要挨宰了,所以李鸿章也挺生气,后来他一琢磨,既然大伙都反对,就把这个桥拆了吧,研究了国外人家有开合桥,所以天津第一个铁桥是李鸿章修的老铁桥。
图片
图 | 老铁桥,此时已经移到子牙河上大红桥
“4
目睹金华桥1963年开桥
这个老铁桥一直存在了5年,到1887年拆了,也不能扔了,挪子牙河上。代替原来大红桥那个木桥,然后换了个铁桥,能开合的,换的这铁桥叫金华桥,这是第一代金华桥,也是天津第一个能开合的铁桥,是人工开合。这个桥我看见过,我还看见它开桥。
图片
上二图 | 第一代可开启的金华桥铁桥;后转移到原贾家大桥位置改名为金钟桥,再后来被移到南运河三条石东口
因为这个桥规模还是不算大。后来就到了1902年,袁世凯到了天津以后,他开辟河北新区,建个新的金钢桥,比这个桥要大。一看这桥太小,成嗓子眼了,这样吧,再换一个比这个再大点的,又把这个桥拆了,又换了一个桥,还叫金华桥。这桥是双叶立转式开合的。
原来老金华桥怎么办?也不能扔了。挪到金钟河,金钟河里边有个贾家大桥是木桥,把那个木桥改成铁桥,就叫了金钟桥。因为在金钟河上,叫金钟桥,后来金钟河到裁湾取直以后,那块没水了,也废了,这金钟桥就没用了。正好南运河裁弯取直以后,新开了个口,通到北运河了,所以三岔河口上北移了,新开口的地方就是三条石的东口那儿。一看再把金钟桥挪这来吧,挪到了新的南运河口上来了。
图片
图 | 第二代大胡同可开启的金华桥开桥时
这桥我怎么看到开桥呢,1963年我看的,那时还有这桥,是人工开。两边它有4个半圆的开桥的台子,都有栏杆护着,半圆形的,一米多直径,站人在上面摇。当中有10米的一个当子,能打开。唐文权先生说得也对,象拉抽屉式的,一边就能开5米,当中最多开到10米宽,就那么一个变动。一摇呀,桥面上河边的马路上边退,河边马路上这桥的两侧一边有一个小铁道,就5米长。这铁道就跟有轨电车铁道似的,跟马路修得一边平,平时都让土把铁轨那小沟埋死了,不深,要开桥了,先拿个小铲子,把铁轨的淤土都给挖出来。桥底下它两边有小轮子,一摇那轮子,顺着铁轨就滚动,桥就推出来了,是两边的人一块摇,这桥就上两边分。河的两侧的马路上都是装着小铁轨,就那么一个开合。
图片
图 | 大红桥开启示意图(唐文权先生 绘制)
1963年,南运河平槽了,它叫闷孔。底下流水发堵了,水要憋上桥面了。为了放水,别把桥给冲塌了,所以才把桥打开一次。那次我就看到了。
“5
大红桥1924年被冲塌
再说大红桥为什么要冲塌的呢?就是因为1924年大水的问题。原来南运河它是比子牙河窄,南运河50米多点宽,子牙河河口那块有80米宽,一边少十好几米了,怎么办呢?这桥短安不上,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河的两边上河里堆土,堆出十几米去,然后再拿石头包上。叫嘛?叫桥台。所以子牙河河道是80米宽,到这变成50米,一边河里填进十好几米去,才把这个桥架上。1924年就赶上大水突然的洪峰来了,80多米的河面突然水都拥来了,水涨起来一米多,突然到大红桥就窄了,水过不去,大量的水就拥两边的桥台,桥台挡着水了,结果把这桥台就给冲垮了,这桥就架不住了,冲到河里了,大红桥在1924年因为它窄才出现这个问题,被冲垮了。
图片
图片
图 | 1924年大洪水来之前加固大红桥
图片
图 | 洪水冲垮了第一代大红桥时候的景象
大红桥冲垮了以后,怎么办呢?又拿木桥拉来临时做了一个浮桥,叫大红桥浮桥。浮桥从1924年到1933年、34年,存在了10年以上。就到了1933年,就计划着大红桥还得把它修成铁桥,交通要道浮桥还是不如铁桥便利。这样由咱们中国的工程师李吟秋牵头从1933年就开始筹建新的大红桥,而且还要设计成开合桥,这桥面就不要那两边的桥台了,上上游移了一段,建新的大红桥——铁桥。还要开合,是单面开合的,一面打开,它也得有那么一个桥架,开合桥的铁架子,而且为了平衡桥的力量,这个桥架我们看老照片上,也有一个像解放桥跟金钢桥上一样,一个大的洋灰块,叫承重块。所以1933年开始建,到了1937年才正式完工。大红桥完工的时候,正好“七·七事变”,日本鬼子进天津。
图片
图 | “大红桥浮桥重建铁桥案”,当时浮桥每日开桥两次。出自1930年8月16日《新天津》
图片
上二图 | 1912年与1946年地图中大红桥位置对比图,可见新建桥的位置到了上游
后来到了1964年检修,发现那个桥很多地方老化,把它开启设备拆除了,所以桥头上的起重机架、承重块也都拆除了。关于这一座桥的情况,我了解的也就是大致那么多。
图片
图 | 第二代大红桥
图片
图 | 现在的大红桥
“6
旱桥得名由来
营门东大街有一个地方通大红桥,铁道底下,人们管那叫嘛?叫旱桥子。很多人就说这也没有水,怎么叫旱桥子。旱桥子,就是没水的意思。这桥在哪呢,谁也找不着。有人就说了,这地界不过铁道嘛,上边铁路过火车那不就等于是个桥,跟天桥似的。实际上不是那个桥,那是个铁道洞子,不是桥。
图片
图片
上二图 | 原津浦铁路旱桥地道洞
为嘛这叫旱桥子?原来一过铁道洞子还真有这个桥,这是什么形成的呢?津浦铁路修的这段,就是从西站一直到北河的这段,原来是天津的壕墙。这段壕墙挺直,修津浦铁路一看就利用它做了路基,在上铺了铁路了。铺了铁路以后,因为旱桥这块,那边什么同义庄了、竹林村等等很多人过来过去的,没有个地方过,不方便呀,所以在铁道那留了一个铁道洞子,但墙子外边还有道墙子河了,要过墙子河,就得在河上修了一个桥。所以原来铁道洞子一过去,北边是墙子河,河上面有个桥,这个桥18米多长,一个木头桥,那上面铺的土面,所以叫作土桥。底下是墙子河的水,但这段墙子河后来废了,没有几年这水没有来源了,干了,但它是一趟大沟,人也不能下沟,所以这桥还保留着,过来过去。这桥就6米多宽,18米多长。一个土桥,底下没有水,是一条沟,这沟也有一人多深,所以人们还得从桥上走,没有水的桥,人们喊它旱桥子,这么来的旱桥子。
图片
图 | 津浦铁路、旱桥的地点
后来这块逐渐地人口密集了、多了,把墙子河都给填平了,所以这旱桥旁边填平了墙子河都盖了房子了,这名字还没变,就叫墙子河胡同,墙子河河沟也填平了,桥就废了,有人叫惯了,虽然没有桥了,填平了,还留这么个名字,叫旱桥子。
资料来源:天津新闻广播《话说天津卫》节目
图片提供:李弢、唐文权、陈硕、张翔
片头题字 海报制作:唐文权
编辑 整理:刘长虹、李弢
图片
分享、在看与点赞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