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治愈“精神内耗”的还是艺术,8月去1862看看这部《Bonjour,小怪物》

图片
8月13日,由中法纵横策划、制作、出品的跨界声音现场作品《Bonjour,小怪物》将在上海1862时尚艺术中心演出两场。半个月前的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该作完成了全国首演。在这场结合欧洲获奖动画放映、现场音乐演奏及拟音的演出中,观众徜徉在想象力的世界里,跟随每部动画中都有的“小怪物”们,收获友谊,变得勇敢,学会理解。
为电影重配音乐并进行现场声音演出,上海观众对这样的形式并不陌生。疫情前曾上演的《纸电影奥德赛》和“表演艺术新天地”的《大都会》都是这种类型的作品。
《Bonjour,小怪物》的创作初衷是中法纵横创始人、作品制作人王婧在疫情大环境下,为了能继续实现国际文化交流的一次“破冰”尝试。她希望,在几乎没有国际人员流动的这段时间,依然可以实现舞台艺术的跨文化对话和它独一无二的现场性,于是便有了这个让欧洲电影动画短片与中国艺术家现场声音表演艺术相结合的思路。
>
图片
她想到的第一个合作者是李霄云。
王婧跟李霄云相识于2019年7月的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她们一见如故,分开时彼此承诺未来一定要有一次深度的合作。在王婧眼中,李霄云不仅仅是一个音乐人,她还做过很多跨界项目。她闲暇时喜欢画画,王婧在朋友圈看到过很多她极具想象力的绘画作品,认为她对图像非常敏感。
“所以我在第一时间就跟霄云沟通了这个创作的想法,并得到了她的全力支持。她担当起这个项目的声音总监,后面又有声效设计马鸿儒和拟音师张笑晨的加入。”王婧说。
在李霄云看来,参与《Bonjour,小怪物》这个项目,无论从音乐创作还是剧场表演,对她来说都是新的挑战和体验。未知感和探索感带来的兴奋和焦灼几乎贯穿着整个创作过程。
王婧和旅法的中国电影人帼杰一起选定了8部风格各异的动画电影:
-《怪物盒子》(法国) Vimeo 最佳短片奖;
-《米多和怪乐器》(法国 )加拿大“蒙特利尔奇幻电影节”;英国“曼彻斯特动画节”;挪威“克里斯蒂安桑国际儿童电影节”;法国“我的法国电影节”;
-《勿忘我》(丹麦)Vimeo 最佳短片奖;
-《黑黑林》(丹麦)法国“国际教育电影节”;“纽约国际儿童电影节”;意大利“吉芬尼国际电影节”
-《水滴》(丹麦)法国“国际教育电影节”;
-《梦中游荡》(加拿大)第四届加拿大电影奖最佳动画短片提名;第18届魁北克电影奖最佳动画短片提名;
-《曾经有一轮蓝月亮》(英国)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伦敦国际动画节;2017 Providence 儿童电影节评委会大奖;2015年蒙特利尔Festival Stopmotion Montreal 最佳独立短片奖;
-《漂流瓶》(美国)Slamdance Film Festival 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安纳西电影节最佳动画,弗罗里达电影节最佳短片,蒙特利尔静帧动画电影节学院奖等。
在选片之初,王婧设想了三个主题方向:“想象的世界” “情感” “环保”。她希望做成一个系列的三部曲,并把演出定位在全年龄段。在她看来,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曾有过对未知世界的想象,那个世界里常常会住着一个小怪物。
图片
“长大以后的我想以舞台的方式再度探访那个世界,那个我们日常生活里鲜见的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天马行空和光怪陆离的世界。我们希望能与观众朋友们一起再度找回打开那个世界的钥匙,邂逅那个曾居住在自己想象世界里的’小怪物’和那个隐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另一个自己。”王婧说。
确定了“小怪物”这个主题后,王婧就开始了选片的工作。她定了几个原则。
首先,影片要能打动自己。第二,她希望选择没有语言或者语言量极少的影片,这样观众能够不受字幕的干扰,进入一个现场声音艺术的世界。其次,动画短片的题材和内容表达要多元化,多义化。视觉风格和类型也要多样,创作者们要来自不同的国家,形成一次跨文化的对话。最后,这些动画短片需为原创并从未与中国观众见面,在她看来,大多数中国小朋友们对外国动画片的认知都停留在迪士尼这类,她希望能让大家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选片过程中,王婧和帼杰反复交流推敲,也听取小观众们的意见。最终,我们看到的影片包含水彩手绘、CG三维、折纸、陶土定格、橡皮等类型,内容涉及梦境、友情、奇遇、情绪、给予等不同主题。
原片的音乐演绎几乎都以交响乐配乐为主,看过电影后,李霄云选择直接把所有短片切换为“默片”状态,以现有的演出形态(双人现场)为基底,推翻既往模式,自由地去搭建一个看似极简但极为丰富、有想象力、更有生命力的“小怪物世界”。
“双人现场”的合作者是“95后”拟音师张笑晨。这位年轻的艺术家是戏剧圈的老朋友,曾在我们熟悉的大剧场版《枕头人》、国家大剧院版《暴风雨》等作品担任声音设计。
张笑晨认为此次合作是一场关于现场声音艺术的奇妙旅程。她认为,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这部作品中,她秉承着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物件”来模拟大千世界的声音的一贯理念。生活中那些被我们所丢弃的“废品”可能有大用途,在拟音师的眼中,它们可能都是“宝贝”。
《Bonjour,小怪物》音乐的创作和表演以电子器乐和软件为主,这意味着打破常规乐器相对确定的音色选择,充满了无限可能。因此,为每一支风格内容各异的短片挑选气质吻合的「音色」,成了李霄云创作中很核心的一环。
图片
“日常大家听音乐习惯于跟着旋律和节奏走,其实,音色才是那个根源元素,铺垫了整个作品的氛围与质感,它抽象而又直给,微小的调整变化都会带来全然不同的感官体验。”李霄云说,每一个精挑细选的音色都是她私心藏进“小怪物世界”里的礼物。
敲音色、搭节奏、建旋律之余,李霄云是第一次和音效师、拟音师在同一场域里共同创作,他们对于声音的大胆想象和敏感捕捉,对于如何“在日常场景里制造出声音”的五花八门的方式也让她大开眼界。
图片
对着同一故事画面,她们用各自擅长的声音表达方式抛给对方灵感,相互碰撞也相互磨合,交融着形成了「小怪物」现在的模样:它是打破常规的、是别致有趣的,是多元不设限的,是风格鲜明的,是有“怪”有“爱”的。
疫情之下的国际交流极为不易,国内巡演也成了一件依赖运气才能完成的事。制作方想把《Bonjour,小怪物》推荐给大众,不仅是因为它是一台高品质的演出,还因为它借助动画、声音、表演完成的传达:在需要与“精神内耗”对抗的日子里,艺术的意义就显现出来了。
首演现场观众评价
观众“睿琳”:古灵精怪的世界听起来是什么样的?《Bonjour,小怪物》给出了一种清新的可能。整个作品以轻快可爱作为基调,铺以或动感或精致的色彩,多元而又统一。这是一部适合小朋友和大朋友一起观看的作品,请记得带着你对这个世界已有的探索来看看,等到最后的宝箱打开,可能你也能像台上的“小怪物”一样,收获一份属于你的美好。
观众Tami:李霄云和张笑晨花了很多的心思把音乐调性做得童真却不幼稚,简约干净又氛围感拉满,这是一部在市面上极难看到类似形式的作品,这般独一无二的浪漫与完整更是难能可贵。我十分喜欢,也希望与你分享这份现场的感动。
观众“民工小张”:睁开眼你看,幕上的小怪物们灵动间的那些个俏皮,眨眼之间一度不知道该把眼睛锁定在古灵精怪的他们身上,还是幕前赋予他们灵魂的两位点睛人身上。闭上眼你听,是降落在一个个梦幻星球上的新奇和沉溺。所见,所闻,所感都是那么出乎意料的恰如其分。谢谢你们,小怪物。
观众“王女士”:目睹台上进行的一切超越了惯常的声音演出形式的同时,也意识到这是一种回归了电影诞生之初的观影体验,既新颖又怀旧;而住我心里的小孩说:这是纯粹的快乐呀!
行业评价
制作人王婧人在海外,凭借超强的制作能力,主导了一台有温度也有传达的作品。这是疫情时代的可能性,被作品治愈之余,也让我重新思考创作这件事本身。
——剧评人 奚牧凉
虽然是儿童向的演出,短短一小时的脑洞大开,却让在座的“大怪物们”也发自内心地快乐起来,完全对得起盛夏时节到中国最不便却又值得的公共场所之一的这场长途跋涉。筒子河畔的良夜也因它温和起来。
——剧评人 黄哲
我只想用“应接不暇”这四个字来形容这场神奇的演出,上一次这么“应接不暇”还是上大学那会儿去北影厂的明清影视一条街看《阿姆斯特丹的水鬼》的拟音表演,接下来的十几年里,我再也没看过那么精彩的拟音表演,直到今晚:银幕上的几段动画片很有意思,现场的配乐和拟音更有意思,眼睛根本就不够用的,真是处处皆惊喜,特别是下场口的“大号哪吒”——笑晨,不但负责现场拟音、配了个别动画片里的人声,还贡献了整场演出中最精彩的一段默剧表演,真是不会打快板、不会唱歌、不会配音、不会演戏的词曲作者不是好拟音师,全才啊!
——舞台剧演员、配音演员 陈喆
《Bonjour,小怪物》让我重新找回了20年前过暑假的快乐。
——光明网记者 李小萌
演出信息
演出时间:2022年8月13日 14:00/19:30
演出地点:上海1862时尚艺术中心
适应年龄:3+
购票链接:https://m.damai.cn/damai/detail/item.html?utm=&itemId=679709963333
主创信息
演出主创及表演团队
声音总监:李霄云 | 策划:王婧 | 艺术指导:丁一滕 | 音乐原创&表演:李霄云 | 现场拟音设计&表演:张笑晨 | 鼓手:毛瑞婕 | 创意怪物组:多梦怪,大牙怪,神叨叨怪,哦哟哟哟怪,一只耳怪,娃娃鱼怪 | 音响设计&技术经理:赵梦如 | 舞美设计:曹璐 | 影像声效:马鸿儒 | 灯光设计:汪建伟 | 灯光师:苏怡 | 多媒体操作:韩阳 | 海报设计:【法】Elise Boual | 技术顾问:陈亮
制作及宣传团队
制作人:王婧 | 执行制作人:彭柯嘉 | 制作统筹:邱珊 ,韩阳 | 选片人:帼杰,王婧 | 宣传总监:安妮 | 宣传执行:郭曼玉
演出制作及出品:中法纵横 Hybridités France-Chine
联合制作:李霄云工作室
协办:中欧电影人联盟 AllianceCinéaste Chine-Europe
宣传协作:安妮看戏wowtheatre
特别鸣谢:南阳共享际|三拓旗剧团
影片主创(导演)
Steve Boot | Toniko Pantoja | Ludo Gavillet | Derya Kocaurlu | Lucas Hudson | Colin Jean-Saunier | Karsten Kjærulf-Hoop | Sarah Joy Jungen | Katarina Lundquist | Roman GUILLANTON | Theodore Ushev | Kirsten Lepore
短片电影制作及发行合作机构
Mackinnon and Saunders | GotFat Productions | The Animation Workshop | Atelier de Sèvres | Unité Centrale | Miyu Distribution | PRETTYBIRD | Bonobo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