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店战役,开国上将杨得志率部活捉军长到马夫

——杨得志上将戎马传奇(三)
陈 辉
在红军时期、抗战时期,敌强我弱,而且差别悬殊,杨得志带兵打仗,总是让敌人追着跑、赶着跑。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情况大有改观,是杨得志率领千军万马追着敌人跑,赶着敌人打。 1947年9月的清风店战役是杨将军一生追歼顽敌最精彩的一幕。
图片
清风店战役时期的杨得志
清风店战役用将军的话来说有4快:战场变化快、敌人行动快、我军追歼快、战役结束快。
1947年,解放战争面临着我军大反攻时期的到来。蒋介石为了苟延残喘,将其华北主力相对集中: 令其16军驻守在河北雄县一带;94军配置在涿州一带; 第5师驻防在徐水一带;新编第2军驻守在保定; 其主力罗立戎中将的第3军镇守石家庄。
形成了确保平、津、 保三角战略要地的部署。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杨得志根据晋察冀军区的指示,决定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法,将敌人一口口吃掉。
图片
战役第一阶段,杨得志令陈正湘和李志民领导的第二纵队,以最快的速度,猛攻徐水的国民党第5师; 令郑维山、胡耀邦领导的三纵和曾思玉、王昭领导的四纵负责打援。
开始以为攻击敌5师后, 保定和容城一带的敌人会来增援,而占据在河北重镇石家庄的罗立戎不敢轻举妄动。谁知,二纵围攻徐水城时,不仅其它方向的敌人赶来增援,罗立戎也亲自率第3军出征徐水。原来, 这一胆大妄为的行动,是由在北平的蒋介石决定的。蒋介石妄想对我军造成南北夹击的局面,以解徐水之围。
图片
战场发生了出乎预料的突变。我军做梦都想吃而又难到口的肥肉,自己送上了嘴边,绝不能不吃,吃肉的最好“餐桌”是罗立戎增援的必经之路──清风店。而能否吃上这块肥肉,一切都取决于时间。
罗立戎的第3军离清风店90里,我军主力最近者150里,最远者250里。
原作战方案是经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批准的,更改作战方案再请求批准,就会贻误战机。
图片
整装快速向清风店进军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正在作战途中的杨得志和政委杨成武、参谋长耿飚商量决定,立即向部队下达命令,进军清风店。
从发现敌情变化到下达进军清风店的命令,不到半小时。
所有部队接到的命令都强调:要快!要快!!要快!!!
各级战斗动员也突出了“快”字:“时间是无情的, 胜利就在大腿上!”“走不动也要走,爬着、滚着也要追,累死也要抢在敌人前面!”……
图片
杨得志下达命令:“吃饭也不停止行军!”于是,大路上每隔50公尺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准备了无数大缸,里面有水、有饭,官兵们边走边吃。
杨得志强调,“战前一刻值千金”,只能强行军,不能休息,一位营长看到部队从徐水围城到移防打援,连着打仗、行军8个昼夜,部队都累惨了。他擅自决定全营中途休息, 受到记大过处分。
图片
杨得志统领的晋察冀野战军在跑;我军地方武装也在跑。冀晋军区政委王平接到命令,要他统一指挥独立团和民兵,尽一切可能迟滞罗立戎北上。王平挥鞭跃马,赶往战场,竟把一匹肥壮的高头大马累死在半路,又借了一匹马,才赶到前线。
图片
清风店巷战
24小时之内,我军主力走完了200多里的路程, 把罗立戎的第3军死死围困在清风店。罗立戎面对天降神兵, 大惊失色,连忙求助于他的直接上司11战区司令官孙连仲,这位司令官像疯狗一样的大吼:“共军连辆汽车都没有, 他们靠什么在20多个小时内从保定赶到保南的清风店? 他们会飞吗?他们是神行太保吗?”
图片
清风店战利品
不管孙长官信不信,罗中将服不服,杨得志指挥晋野主力向困兽之敌,发起了总攻。罗立戎的“梅花形”防御体系,被突破;孙长官派来的10多架增援飞机,一架被击落,一架被击伤。
图片
聂荣臻、杨得志等与战俘罗立戎中将交谈
清风店战役,我军歼敌2万余人, 生俘罗立戎等正副军长将校级军官10多名。聂荣臻在祝捷大会上兴奋地说: “这次歼敌打得很干脆,从军长到马夫没一个逃跑掉。蒋介石在北平坐阵指挥也救不了他们!”
图片
清风店战役在我军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沙场疾风杨得志也军史留名。
本作品版权归“晨晖军事”所有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