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桃子成熟了,“第一桶金”捐给四川凉山牵手校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祺瑶
时值盛夏,桃子飘香。2日,北京一零一中学的桃林里硕果累累,150余名学生回到校园,化身“小桃农”收获果实。通过线上义卖,学生们还为自己亲手种植、养护、采摘的桃子赚得了“第一桶金”,这些款项将捐助给该校对口支援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学生。
图片
图片
“戴好手套,你来压枝,我来摘……”桃林里,学生们三五成群,相互配合,一个个粉红的桃子不停落入袋子。虽然忙得汗流浃背,但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不到一小时,每组学生手中的袋子就装满了。不过,想要桃子顺利“上架”,还要先通过品质鉴定。桃林外,分别设置了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四个检测点位,数个数、测直径、称重量……学生们挨个儿捧起收获的桃子,认真做着记录。
图片
图片
高永贤是高二5班的桃树管理员,在大雨后为桃树排涝、烈日下给桃子套袋的场景仍令他记忆犹新,“修枝时,要保留60厘米左右的枝条,保证树叶不互相遮挡;疏花时,看桃花颜色判断是否受精;施肥时,要挖6到10个30厘米左右的坑,是为了肥料更好达到桃树根部……桃树栽培养护的每个环节,背后都藏着很多学问。”他说,正因为有付出、有坚持,大家更加懂得珍惜劳动果实,“自己种的果实,虽然还没咬上一口,心里却已经是甜甜的。”
图片
图片
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享受乐趣、收获知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这也是该校开设桃树管理课程的目的。一零一中翔宇学院院长杨双伟说,作为该校综合实践课程的一部分,今年4月起,非毕业年级74个班级的学生参与了桃树管理课程,初中每班认领1棵桃树、高中每班认领2棵桃树,每周固定时间,学生们会跟着老师边听讲边实践,从剪枝、疏花、疏果,到施肥、病虫害防治、套袋,再到采摘、果实的品质鉴定,体验一个完整的桃树种植养护过程,学习其中的科学知识,体会劳动的艰辛与不易。
图片
今年,一零一中学的桃林共计收获了1万余个桃子,学生们首次在线上开展了义卖活动,300箱桃子在2个小时内售罄。“我们的收益将由学校团委通过购买学习用品等方式捐给四川凉山的贫困学生。”作为活动的组织者,高一4班学生费哲卿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他说,大家不仅在劳动中收获了成长,还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让他人受益,更加懂得了坚持、合作、付出的重要。未来,该校的桃树管理课程还将进一步拓展,“期待更多学生参与到我们的梨树、杏树、苹果树等所有果树管理的课程中。”杨双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