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日常,释放更具魅力的自我!|兔子洞戏剧社第二期营训招募——《安娜·克里斯蒂》剧本朗读&角色分析

·兔子洞戏剧社二期招募进行中·
图片
△《安娜·克里斯蒂》剧照
尤金·奥尼尔又来了
第二期兔子洞剧本朗诵训练营,我们继续与尤金·奥尼尔亲密接触。
这一次,我们选了他获得普利策戏剧奖的第二个剧本《安娜·克里斯蒂》
尤金一生的创作,大多与爱有关。爱是他最重要的主题。相较于尤金的三次婚姻来说,虽然他自己的婚姻生活充满了变化,但对于爱情的向往和讴歌,一直是他的母题。
写作于《天边外》两年后的《安娜·克里斯蒂》,依然延续着他对“大海”与“农庄”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挑战的探索。很明显,在尤金的笔下,相较于安稳、乏味的农庄,大海是他的召唤,其魅力之大,让人又怕又难以抗拒,正如魔鬼一般。
而爱情,也有着同大海一样的魅力。在《安娜·克里斯蒂》这一剧本中,美丽、年轻的安娜和有着钢铁般意志和力量的海上司炉员一见钟情。汹涌的爱席卷着两颗年轻的心。直到他们知道了彼此并不符合内心最初的理想化形象,爱依然不折不扣地征服了他们。
这是一部非常激烈的戏。剧中主要人物只有三人。幕也是奥尼尔最常写作的短短三幕。甚至时间跨度也仅有十几天。但剧情的跌宕起伏,却让人能屏住呼吸。其表演的张力,对演员来说,更是过瘾。
剧本围绕着“安娜寻父”展开。安娜的父亲作为海员长年生活在大海上,把妻子和年幼的女儿留在他心目中黄金般理想生活的农庄上,数年疏于照看,直到女儿长大成人前来寻父。
父女两人,在多年的通信中互相隐瞒了生活的实情,直到见面时,一切揭晓。自行做了寻父决定的安娜,带着一身疲惫想到父亲住所落脚,她满怀欣喜以为父亲在海岸上有着安稳的陆地工作。然而,父亲有的只是一条运货的海船。
父亲克里斯看到出落的美丽、高大、纯净的女儿格外惊喜,他以为她有着在城里帮佣的简单生活,孰不知女儿为生计所迫早已沦落为妓女。
剧中作为海员的两个男人,一老一少,都热切地爱着安娜。他们像每个海员一样,在每一处港口停岸的时候就去找风尘女子解决生理需要,却在知道安娜的过往身份后陷入狂怒。
敢的安娜揭示了他们作为男人的虚伪与幻想,请他们直面自己的不幸。事实上,在奥尼尔的这部戏里,就像他的很多部戏一样,奥尼尔不只给了安娜一个浓墨重彩非常神圣的尊严,也同样把很深的同情和尊敬给了另一个老去的妓女玛莎——她是克里斯的老相好。
女人比男人要勇敢而富于同情心地承担着生活的重担,她们身上母性的艰忍又让她们充满着爱的光辉。故事的最后,是一个让人充满爱与感伤的开放式结尾,安娜在海岸边住下,她嫁给了勇猛有力的伯克,却迎来了父亲与丈夫共赴远航的安排。命运再次轮回,就像当年她的母亲。父亲与丈夫的生命是属于大海这个充满魅力又反复无常的“老魔鬼”的,一次又一次,他们启程,投入到明知无法掌握的命运中,但却绝不认输、绝不退缩,除非有一天大海将他们吞噬。
最后的象征,非常有古希腊古典悲剧的意味,也是奥尼尔剧作最富魅力的地方。就像奥尼尔在《天边外》的剧中借罗伯特的口所说的,“我觉得我非走不可。好像那里有什么东西正在叫我……(他指着天边)”,“天边外”和“大海上”,是所有踏上命运之路的人,都面临的召唤,无人能够拒绝。每一个人所能做的唯一的选择,就是启程,即使明知失败。
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奥尼尔心中的古希腊精神。奥尼尔认为,人的伟大意义是由人生的悲剧赋予的。他说:“如果他没有与命运进行一场终将失败的斗争,他就仅仅是一只愚蠢的动物。”命运永远无法征服勇敢者的精神。奥尼尔说,“尽管我伤痕累累,我会与生活抗争到底!我不会’出走’,绝对不会错过人生这出戏!”
图片
△《安娜·克里斯蒂》剧照
为什么仍然是尤金·奥尼尔?
第二期继续选择尤金·奥尼尔,是因为他离我们“最近”。
在戏剧史上,充满了精彩卓绝的剧作家,从莎士比亚到契科夫、斯特林堡、奥尼尔,再到贝克特、品特……每一个人对我们都是一种强大的吸引力,进入他们的剧本,就像进入一个时代的心灵,无论是剧本的故事结构还是语言、人物的塑造,剧本的哲学母题,值得深入其中的内容之丰富,甚至会产生迷途忘返的体验。
我们在充分考虑了兔子洞戏剧社的自身定位、学员的特点及吸收力、个体将收获何种体验之后,决定走一条由近及远、由易及难的道路来深入体验戏剧的魔力。这个“近”就是指剧作家创作的人物内心世界、剧情离我们最近。
图片
尤金·奥尼尔
我们先用时间线来看一下一批非常著名的以揭开现代性面纱的剧作家们。契科夫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斯特林堡是1849年到1912年。奥尼尔生于1888年,死于1953年。贝克特生于1906年,死于1989年,品特,1930年到2008年。
从契科夫到奥尼尔,都是现实主义作家。他们生于19世纪,感受着20世纪的曙光。而以荒诞派戏剧著名的贝克特与品特,活在20世纪大半程。与前者很不同的是,他们已经不再像19世纪的人对科学、对工业革命、对理性欣喜若狂、大唱赞歌。他们目睹了人类在此中的异化与痛苦,用后现代的意识和表现手法去创作。
对我们来说,奥尼尔是介于契科夫到贝克特的中间过渡者。他在生机勃勃处于上升期的美国,既感受到繁荣,也看到经济大衰败期人们的挣扎,而两次世界大战对于他们的影响都不大,反而因为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切,让他们迎来了大规模的欧洲高级人才寻求政治庇护,从而更加推高了自身的活力。正是在这一派迅猛发展的活力中,家庭却成了人痛苦的根源。
个体的自我追求,与家庭成员作为共同体之间的传统要求冲突不断。这些都成了奥尼尔笔下的创作题材。可以说,奥尼尔生活中的朋友、家人都是他写作的灵感与素材来源。就是这份对人类悲剧原因的探寻、从人类自身着手的激情,让奥尼尔成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让美国有了严肃戏剧。在奥尼尔之前,美国只有剧场,没有戏剧。”奥尼尔书写了一系列的“富有生命力的、诚挚的、感情强烈的、烙有原始悲剧概念印记的戏剧作品。”
在奥尼尔的笔下,是芸芸众生,是与我们的情感非常接近的普通人。他们受着自身的性格弱点所限制,似乎笼罩在不可知的命运中被推来搡去,然而,总有一种力量会在奥尼尔刻画的人物身上体现出来,那就是对即使会失败、终将失败的命运的全力抗争。而这恰恰是奥尼尔给予人类的最高赞歌。这既是古希腊精神对人的赞歌,亦是存在主义对这一精神的延续,人是有选择权的,即使是糟糕的环境,悲剧性的命运,人依然可以决定要如何面对它,决定自身的态度。这是人之为人最高贵的精神。
正是这样的叙事精神,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热爱奥尼尔笔下的人物。他们命运的悲剧并不是唤起我们的同情,反而是一种崇高的敬意。这是生命的坚韧不拔。在任何时期,在任何状态下,每一个人都将以此获得生命的尊严。
所以,即使尤金·奥尼尔对《安娜·克里斯蒂》这个剧本并不满意,但事隔两年,这个剧本第二次为尤金赢得了普利策戏剧奖的殊荣。从1918年的《天边外》到《安娜·克里斯蒂》,如果连续地阅读奥尼尔的剧本,我们会强烈地感受到,他对于海洋文明带来的那种冒险、与天地搏斗的精神的赞叹。海洋的神秘莫测,出航带来的风险,大海的性情像老魔鬼般充满暴虐,但大海依然是种象征,对勇敢的人具有永恒的吸引力。
奥尼尔也在这个剧本中赞颂了伟大的爱情。爱情像大海一样,具备某种不可知的力量。它把两个人吸引在一起,即使他们的头脑所拥有的观念、认知有千般排斥,情感和身体的吸引力却依旧把他们牢牢地捆绑在一起。这是人的认知无可作为的地方,它也一样需要冒险的勇气。更为难得的是,无论是在对爱情、婚姻、命运的选择,作为主角的安娜,都有一种自觉的女性觉醒意识。
图片
△《安娜·克里斯蒂》剧照
为什么是戏剧?
在生活面前,我们都需要有一种纵身扑进生活的冒险勇气。这样生活的伟大才会显露出来。因此,戏剧场是一个非常可贵的习练场。仅仅是戏剧训练本身,就会带领我们超越日常性。你不得不用一种全然体会的状态投入其中。因为你若不肯把自己抛入角色中,用一种全力以赴的劲头去感受角色、驾驭角色,你便无法创造出一个有魅力的角色。
然而,诠释角色本身,是需要用到你这个人的,你过往的一切经验,你的情绪与性格本身,都会与角色发生化学反应,也会在角色身上显露出你的独特性。因此,在投入角色的过程中,你会真切地看到你自己,你的擅长与你的限制。然而,你想看到这一切,唯一的前提却是毫无保留。你不能保留,你需要全力以赴,把你的专注力、你的想象、你的创造性、你的精力都投入其中。你无法作假。
在角色的生命中,你会发现自己。你需要练习用情感、认知、身体、动作非常丰富的元素去塑造一个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你不断地贴近自己,不断地丈量自身与角色之间的距离,而这恰恰是对人性最丰富、直接的理解和体验。
这就是戏剧最综合亦最富有魔力的地方。生命是需要活出激情的。戏剧提供了体验这种激情的诸般可能性。它不是承担着什么戏剧疗愈的作用,而是把最真实、最具可能性的你,你甚至从不了解的自己投入其中,展现出来。这也是我为什么会把戏剧训练坚定地视作个人整合发展的最佳路径的原因。这是我个人体验的心得。
因此,在兔子洞戏剧社,我们将创造出最不同于其他戏剧团体的训练体验:我们的选本,我们对学员自身生命特质的关注,我们协助学员打开自己的潜力、理解自己的过程,以及对角色非常深入而独特的解读,整个过程都是一种围绕着生命发展的整合。
在顺利结束第一期兔子洞戏剧社剧本朗诵训练营后,我更加确定了这一路径。学员们称,每一周的培训是她们最盼望、最开心的事情。而且,在最后的总结里,她们也提到了自我的突破——这是借由对剧本不断地深入理解、演绎完成的双向过程。我们在最后,做了一次线上的展演。
从最初的对戏剧一无所知的素人,到在幕布前自如、流畅地塑造角色,学员们给了我非常惊艳的展现。正是这一可能性,打破了她们对自身的限制性认知,可以更加自在自如地在不同角色中,扩展、加深对自己的可能性的捕捉。
所以,在第二期的安排上,我们用《安娜·克里斯蒂》这个剧本给到大家在表演的张力上,设置了更为过瘾的体验和挑战。
第二期,我们仍然将之称为剧本朗诵训练营,这一来是为了减轻线上训练在表演方面无可回避的缺陷——无法面对面接触地演对手戏——当然,通过很长时间的摸索,我们找到了很多解决方法;二来也是让素人更多的专注在声音的塑造力上,即使是声音的塑造力本身,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呢,它一样要用到情绪和身体的能力。
事实上,我们在训练过程中,会一点点加大对表演能力的培训,从敢于自在地运用身体,到丰富的情绪塑造,都是需要种种练习。
认知复杂性的维度,情绪情感的表达张力、细腻的颗粒度,动作准确性的演绎,都构成了优秀的表演的基本要素,而这些要素,也是一个成熟而有魅力的人所需要的。
图片
第二期开营时间:8月13日-10月29日
每周六晚8:00-10:30,共12周。
每周一次线上视频团体,辅以书写作业&讨论(至少6次)。
第1-4周:即兴戏剧的热身训练、剧本角色深度分析、自我探索;
第5-8周:剧本朗诵、声音及身体能力训练、创造力和想象力训练,相互照见反馈;
第9-12周:剧本合成,表演训练,展演。戏剧训练整合总结。
你会收获什么?
1、由快乐、兴奋的戏剧体验构成的高质量、充实的业余生活;
2、对自己从外形到声音、情绪活力的全方位认知体验与整合;
3、打通感受力,享受身心放松带来的创造力和人际自在;
4、在戏剧文本探讨与演绎中,认识生命、认识自己
5、塑造角色,体验未知的自己
所以,如果你,
1、是典型的文艺中青年,喜欢并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与有趣;
2、从来没有尝试过戏剧表演,从来不知道自己也可能有表演能力,但却特别喜欢朗诵;
3、喜欢探索,喜欢未知;对世界、对人性、对自己充满好奇;
4、喜欢用行动去体验生活,不惧怕在陌生经验中以开放的态度进行尝试……
欢迎加入我们!成为兔子洞戏剧社的成员。
人数:限20人(剧中角色共5人,核心角色3人)。最后剧目合成时分4组。
费用:4200元(早鸟及两人行价格:3600元)(向内书写营学员及幸福研习社会员按早鸟价享受优惠)第一期老学员享受3200元价格。
开营时间:8月13日-10月29日
报名截止时间:8月12日
报名后,请添加13811248084工作微信(备注“戏剧”),填写入营问卷。
导师介绍:
王珲:负责即兴戏剧训练及剧本人物分析、自我探索部分
图片
十分心理&幸福研习社创始人,原法国高端女性杂志《心理月刊》中文版创始主编,现为意识进化教练、个人心理顾问,团体心理导师。
自2016年起,多次举办并参与即兴戏剧、戏剧治疗、心理剧等培训和工作坊;2017年9月加入启皓戏剧社至今,持续跟随中央戏剧学院及北京电影学院的戏剧导演、表演老师进行戏剧训练、演出,完成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麦克白》及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等舞台剧,契诃夫《三姊妹》的声音剧等。2018年创立行动剧场,到2020年疫情爆发前中止,进行了13期剧场实验。2021年加入海洋之星实验剧团,运用“一人一故事”等心理剧模式推动场域中的意识转化。2022年2月,发起成立促进个人内在整合的兔子洞戏剧社。
凌建:负责剧本朗读&合成、表演及声音训练部分,参与剧本角色分析
图片
自由职业者,独立社会学者,杂志编辑,戏剧发烧友,素人演员。兔子洞戏剧社发起人。
长年浸泡在各类文艺训练活动中,接受大量诗歌朗诵训练,并做有声书演播。2016年起参加阿那亚社区戏剧至今,参与历年剧场演出,有大量舞台表演经验。饰演过话剧《雷雨》中的周朴园,《蒋公的面子》中的老年时任道;《驴得水》中的美国慈善家罗斯先生;《茶馆》中的松二爷。
2021年,参演第12届蓬蒿戏剧节开幕戏《理由》。2021年加入启皓戏剧社,参演《三姊妹》广播剧,饰演威尔什宁;2022年在话剧《日出》中饰演李石清。2021年,在拽马戏剧研习社的戏剧工作坊中参演话剧《杀戮之神》。
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