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发布,带你看懂哪些城市最有发展潜力?

我们常常想,择一城而终老。这一“城”怎么择,看什么?
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但有一条必不可少——城市发展潜力
城市发展潜力怎么衡量?近日,泽平宏观发布了《2022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参考这个排名我们选取城市群、人口、住房、公共服务等关键性指标,尝试分析比较主要城市的发展潜力,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参考。
1.哪些城市更具发展潜力?
首先来看《2022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给出的答案。
2022年城市发展潜力排名前50位中,北上深广是第一梯队,发展潜力指数都在90分以上,他们也是很多人心目中妥妥的“一线城市”。
图片
第二梯队我们算到5-10位,这样的城市有6座,依次为杭州、成都、苏州、南京、武汉和重庆,它们大抵可以归到新一线城市行列。
第三梯队从11-25位,包括佛山、合肥、西安、长沙、宁波、郑州、珠海、天津、福州等共15座城市。
第四梯队是26-50位,包括温州、太原、金华、南宁、贵阳、泉州、大连、海口等25座城市。
分地区看,排名前50的城市中,南方城市占据36城,占比72%,力压北方
东部地区城市占据31席,领先于其他三大地区;
而东北地区仅有3城位于TOP50。
所以当你不知如何选择时,抓住“东”“南”两个关键词就行了,东南沿海城市,发展潜力都不错,随便选。
2.抱大都市圈城市群,把握未来趋势
以中心城市为引领的都市圈城市群,是中国当前以及未来发展的重点。
在城市群层面,目前我国19个城市群的核心在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5个城市群。
图片
从排名结果看,长三角、珠三角房地产投资潜力指数遥遥领先;其次是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之后是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等城市群。
具体到发展潜力TOP50城,有30个城市位于五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占比60%。
图片
其中位于长三角的城市最多,有16座;其次是珠三角有7座;另外京津冀有2座,长江中游有3座,成渝有2座。
3.人才流向哪里,哪里更具发展潜力
城市的发展潜力关键在于人。人口决定需求,由此衍生出的产业决定了城市的兴衰。因此观察人才流向,能更直观地看到城市发展的动向。
分区域看,根据《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近年人才仍不断向东部城市集聚,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人才集聚能力逐渐增加
2017-2021年东部地区人才净流入占比从6.2%增至12.9%;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人才持续净流出。
图片
分城市群看,超6成人才流向五大城市群。2017-2021年,长三角、珠三角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从4.6%、2.0%增至7.4%、4.1%;京津冀人才净流出趋势继续放缓,成渝基本平衡,长江中游城市群人才持续净流出。
五大城市群以全国13%的土地集聚了47.8%的人口,创造了60.3%的GDP。
图片
有人口流入地区意味着城市有新的潜在购房需求,能够带动房地产市场发展。2021年人才净流入占比排名前十的为上海、杭州、深圳、北京、广州、苏州、南京、济南、佛山、无锡。
4.经济水平高的城市更具发展潜力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因此,经济实力作为区域发展的基石,直接影响人口集聚潜力的大小。
当前一线城市以5.9%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2.6%的GDP,二线城市以24.4%的人口创造了34.1%的GDP,三线城市的人口份额与经济份额基本持平,四线城市的人口份额明显低于经济份额。
比如2021年广东省GDP总量达到12.44万亿元,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GDP跨上12万亿元台阶的省份,连续33年居全国第一。
而广东的东莞市,在珠三角已有深圳、广州两座万亿GDP城市的背景下,通过承载着深圳等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形成很好的互补配套,吸引了更多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集聚。
2021年全年东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0855.35亿元,成为中国第24个、广东省第4个GDP超万亿元城市,成为不少人逐梦之地。
5.公共资源配套完善的城市更有发展潜力
城市公共资源配置是吸引产业和人口集聚,提升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医疗、教育、交通、环境等方面。
以轨道交通为例,根据交通运输部今年公布的《2022年7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速报》,总运营里程排名位于前十的城市依次为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武汉、杭州、重庆、深圳、南京和青岛。
北京是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条数最多的城市,达到27条;上海是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最长的城市,达到825公里。
图片
国际上一般将通车里程400公里作为世界级地铁城市的准入门槛。按照这一标准,目前全国已有9座城市跻身世界级地铁城市。
除轨道交通外,还有一个指标值得注意——城市单程平均通勤时耗。
根据近日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在21个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北京单程平均通勤距离最长,为11.3公里;单程平均通勤时耗最多,为48分钟。
杭州单程平均通勤距离最短,为7.8公里;单程平均通勤时耗最少,为35分钟。
此外,报告还对青年人的通勤进行分析,其中杭州青年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最高,达到86%。
6.购买力强的城市更具发展潜力
从购买能力看,一线城市北上广居前三,苏州、杭州、佛山、绍兴、无锡、宁波、珠海位列4-10名,深圳由于较高的房价收入比而未进入前十。
绝对购买力包括收入和存款,2020年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2、5.1、4.2、3.5万元。
具体看,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前十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苏州、杭州、广州、宁波、南京、绍兴、深圳、无锡,全部位于东部地区;除北京外全部位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城镇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前十的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杭州、佛山、太原、深圳、珠海、南通、鄂尔多斯,有8成位于东部地区。
7.哪些城市买房更容易?
虽然说大中城市经济发展快、机会多、公共配套设施完善。但住房难、租房贵一直是个困扰着人们的问题。
这里说一个指标:房价收入比
这是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是用来衡量买房难易程度的重要指标。房价收入比能够大致描述收入与房价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房价收入比在3-6倍之间为合理区间。
图片
根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百城房价收入比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高房价收入比TOP10城市的主要分布于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珠三角城市群(深圳、广州、东莞、三亚)、环渤海城市群(北京)、海峡城市群(厦门)。
今年上半年,房价收入比最高的是上海,为35.2,成为全国购房最难的城市。也就是说要不吃不喝35年总收入才能买一套房子。其次是深圳,33.8。杭州位列第6,为22.6。
图片
换个风景优美的二线城市生活,会不会更容易买房?
也不见得,比如三亚和厦门,两个热门二线城市房价收入比分别为28.9和28.1 。
三亚和厦门均为典型的旅游型城市,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越的气候条件以及滨海的地理位置,房价一路看涨。因此在这两个城市买房,比杭州更难。
橙柿互动记者 殷军领
培训生 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