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广东五大都市圈重新定义,多个地级市被剔除出圈

图片
近期,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研究制定了《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希望引导各地在关键领域开展联合行动,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营造良好发展格局和生活品质,提升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效能和区域整体竞争力,全力推动建设世界一流都市圈。
图片
《规划指引》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都市圈,采取差异化的协调策略;坚持多层联动,以都市圈为平台谋求发展共识,突出平等与协商;坚持面向实施,关注要素协同和政策供给,以更好地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作用。
这个指引最大的看点是:深圳、广州等4个都市圈被再次重新定义,缩小了范围。广州都市圈包括广州市、佛山市全域,以及肇庆市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四会市,清远市的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市(含深汕合作区)、东莞市全域,以及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包括珠海、中山、江门三市全域;汕潮揭都市圈包括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全域;湛茂都市圈包括湛江、茂名两市全域。
图片
此前广东省十四五规划里关于5大都市圈范围的表述
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关于5大都市圈范围最新表述
深圳都市圈的最大变化是:
1、河源市区出圈,河源跟深圳都市圈不再有关系。
2、汕尾市区出圈,除了深汕合作区外,汕尾跟深圳都市圈不再有关系。
3、惠州龙门县出圈,惠州其他区域留在圈内。
最新调整之后的深圳都市圈,总面积为13977平方公里,比之前少了近3000平方公里。
广州都市圈的最大变化:
1、韶关城区出圈,韶关整体上跟广州都市圈没有了关系。
2、云浮城区出圈,云浮市整体上跟广州都市圈没有了关系。
3、肇庆和清远纳入广州都市圈的范围有所扩大,原来是城区,现在增加了肇庆的四会市、清远的佛冈县。
此次调整之后,广州都市圈的面积为19117平方公里。
珠江口西岸都市圈,也发生了一个重要变化:阳江出圈!
调整之后,这个广东省第三大都市圈只剩下了珠海、中山、江门三个城市。
潮汕揭都市圈范围也缩小了,把梅州城区调出。剩下的是潮汕揭三市全域。
湛茂都市圈没有变化,仍然是湛江、茂名两个城市。
这是广东省5大都市圈自公布以来,做的第二次调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调整,有分析指出:都市圈不是城市群,它的规模不能大。大了,就没有意义,完全是为了规划而规划。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 《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的通知
粤自然资规划〔2022〕1786号
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湛江、茂名、肇庆、清远、潮州、揭阳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措施》(粤发〔2021〕5号),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格局,加快都市圈建设,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传导与落实,我厅研究制定了《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现印发给你们。
国土空间规划尚处于编制阶段,《指引》侧重提出策略性、导向性要求,为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参考,为都市圈重大项目布局和空间资源配置提供引导。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径询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处。
附件: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2022年7月20日
广州都市圈
根据《指引》,广州都市圈聚焦广州市、佛山市全域,以及肇庆市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四会市,清远市的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
《指引》指出,协同构建“一核六极、十字主轴、网络辐辏”空间格局。“一核”是构建以广州中心区为主核、佛山中心区为副核的 广佛核心区,打造多中心的都市圈内圈层,主要承担行政管理、科技创新、总部经济、金融商务、文化交往、现代物流等职能。
“六极”即培育六组外围圈层联动组团,包括以广州空港经济区、花都城区为核心的广清联动组团,推进广州北部与清远南部一体化发展。
构建以佛山大型产业集聚区(佛北战新产业园)、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为引领的佛肇联动组团,推动佛肇产业协同与科技创新合作。
加快建设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南沙-顺德”片区,打造面向湾区的自贸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高水平建设广州南沙中心区,重点建设南沙科学城,强化科研创新资源区 域整体协调和功能互补;充分发挥南沙自贸区政策优势,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依托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推动“强强联合”,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的战略性科技创新平台。
依托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佛山、肇庆联动高标准规划建设珠江西岸临空经济区,向西辐射粤西、大西南地区。
“十字主轴、网络辐辏”,指依托国家高铁、城际轨道、市域快 线、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进一步加强东西向、南北向两条复 合型交通走廊建设,强化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作为 区域发展主轴作用,协同构建“十字主轴”。锚固广佛“井 字形”轨道骨架为核心、“环+放射”的跨城轨道网格局,依 托轨道站点培育发展产业社区、城镇节点,推动都市圈外围功能布局优化。
图片
深圳都市圈
根据《指引》,深圳都市圈聚焦深圳市(含深汕合作区)、东莞市全域,以及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
构筑“一主两副七廊多节点”的多中心分布式结构。维育核心,发挥“一主两副”引擎辐射效应,“一主”即由深圳福田、罗湖、南山、宝安组成的都市圈核心区,“两副” 即东莞和惠州中心区。
“一主两副”核心区是深圳都市圈经济增长和综合服务的核心,是带动和辐射外围地区、提升都市圈整体能级的重要引擎。合纵连横,构筑三横四纵的廊道节点布局。
依托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快线组成的七条复合交通走廊,串联“一主两副”外的重大湾区级功能节点,发挥“分布式”布局优势。依托西部沿海走廊、 中部隧洞走廊、中部谷地走廊和东部盆地走廊,串联国家现代服务业与头部企业节点(深圳会展海洋城-东莞滨海湾新 区)、国家综合性科学创新中心节点(松山湖科学城-光明科 学城)、湾区制造总部技术转换节点(塘厦-平湖北/坂雪岗-大运新城)和湾区先进制造产城融合节点(坪山-惠阳-大亚湾)。
图片
珠西都市圈
根据《指引》,珠西都市圈聚焦珠海、中山、江门三市全域。
构建“一极三核多节点、内联外接多轴带、蓝绿网络高品质”的“多中心环布式”都市圈结构。“一极”是珠海中心城区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三核”是中山城区(包括火炬区、翠亨新区等)、江门城区(包括江门高新区等)、珠海高栏港与江门银湖湾等形成的三个发展核,提升一极三核发展能级,承载区域高端功能。
“多节点”包括珠海、中山、江门等重要城市和产业功能平台,逐步启动建设珠海鹤洲市级中心,以功能平台参与区域竞合。着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加强珠西都市圈与广州、深圳等城市联系。依托深中通道、深珠通道、港珠澳大桥,构建珠江东西 两岸融合发展轴;沿西江打造高质量发展带,沿海岸带打造 创新集聚走廊。以蓝绿网络共育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提升生态价值转化水平,为都市圈提供高水平的生态安全保 障及高品质的休闲共享功能。
图片
汕潮揭都市圈
根据《指引》,汕潮揭都市圈聚焦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全域。
构建“一核两轴两带”的培育核心格局。“一核”即汕头、潮州和揭阳主城区组成的组合核心区域,该区域是汕潮揭都市圈区域功能重组和集聚新型都市圈功能的重点区域。
“两轴”即沿海发展轴和汕揭梅发展轴,沿海发展轴依托广汕高铁、汕漳高铁、宁莞高速公路、广东滨海公路、厦深铁 路、沈海高速公路,向西串联潮阳、潮南、揭阳粤东新城, 形成临港产业、商贸服务、装备制造、能源保障、滨海旅游 为主题的都市圈协同发展轴;汕揭梅发展轴,依托梅汕铁路 等通道打造梅州连通都市圈的经济走廊,形成以城市功能协 作和潮汕文化与客家文化交融的协作轴。
“两带”即榕江生态带和韩江生态带,依托榕江、韩江两大跨区域廊道,形成 上下游统筹协调的流域协同发展格局。
图片
湛茂都市圈
根据《指引》,湛茂都市圈聚焦湛江、茂名两市全域。
构建“双核两廊多节点”的多中心分布式结构。其中, “双核”即湛江、茂名两市中心城区,重点提升辐射影响力。“两廊”包括以广湛客专、深湛铁路、高快速路等串联两市中心城区、湛茂空港经济区、湛江临港大型产业集聚区等形 成的新兴产业带,以及由高快速路、滨海旅游公路等串联滨 海旅游资源、重点平台形成的特色滨海服务带。外围培育节点包括湛江临港大型产业集聚区、湛茂空港经济区、茂名南组团(水东湾新城和电白城区)、滨海新区等重要平台以及吴川、化州等主要城镇。
图片
广州、深圳都市圈缩小?
官方回应来了
日前,《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热议。而最大的关注热点,则在于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等五大都市圈的范围有所“缩小”。
针对这一焦点,记者从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得到了回应:“文件中提到‘都市圈’,是为了指出都市圈内需要重点协调的空间范围,并非对这五大‘都市圈’范围的重新划定”。
图片
在这份文件中,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根据人口、用地、设施关联、生态连通、空间治理等因素,综合识别各都市圈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需要重点协调的地域空间范围,比如广州都市圈“聚焦”广州市、佛山市全域。
“我们出于指导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目的,发布了这份技术层面的指引文件。”上述负责人表示。因此,目前关于广东“都市圈”范围变化的说法,实际上是一种误读。
根据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的说法,该份文件更多是从空间联系的角度出发,提醒各地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要更加注重协调临近区域资源。
在这里,我们要搞清楚一个概念——什么是“国土空间规划”?
事实上,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是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加快推进的一项工作。国土空间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的安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也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也就是说,通过这一规划,我们要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通过划定“三区三线”(即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明确哪里能做什么,而哪里又不能做什么。经济大省广东对于各类自然资源的需求长期处于高位,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工作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上述广深两大都市圈的规划范围,南都记者查阅了去年12月份省政府发布的《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前后两份文件中广深两大都市圈的范围基本保持一致,只是本次文件并未像《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提到有关任务举措涵盖的更远范围,而只是更侧着规划的聚焦范围。
专家解读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在通知中提到,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尚处于编制阶段,《指引》侧重提出策略性、导向性要求,为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参考,为都市圈重大项目布局和空间资源配置提供引导。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国指引一个地区发展的两份重要规划文件。前者侧重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后者则聚焦大型基础设施布局和公共服务配套。“一个都市圈的形成,应该从两部规划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撑。”
曲建指出,此次发布的《指引》意在为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参考,同时也在交通、公共服务的空间布局方面着墨较多。“都市圈建设涵盖方方面面,其中交通基础设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曲建说,交通基础设施是都市圈建设的一个基础,能够实现人财物的便捷高效流动,因此往往被给予更多关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也中提到,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打造1小时交通圈,往往被视为是都市圈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则在于完善的交通网络。
《指引》中提出,围绕深圳都市圈多中心分布式的空间结构,要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快线的复合交通走廊为骨架,形成“三横四纵”的网络综合交通格局。深莞惠中心区布局 9 个轨道主枢纽,其中,深圳布局 5 个,分别为深圳北站、深圳站、西丽站、深圳机场站以及坪山站;东莞布局2 个,分别为东莞东站、第二高铁站;惠州布局2 个,惠州站、惠城南站。同时,加快重大海空交通设施协同建设,强化深莞惠海空枢纽资源整合。
公共服务领域,《指引》提出要构建“1+2+N”的深圳都市圈公共中心体系,即1个都市圈级公服主中心、2 个都市圈级副中心和N 个重点平台与区县公服中心,形成都市圈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还要补齐深莞惠边界地区存在的公服短板。
“这是一个公平性和保障性的问题,人流动起来了,一定会向好的地方流动,因为人都具有趋利性。”曲建表示,如何更好地实现公平性的流动,就要保证每一个公共服务的节点,尽可能提供相对公平的资源分配与服务。
来源:南方都市报、广东地理、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客往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