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与独角仙》昆虫主题巡展·南京站

独角仙宝宝在土壤中进食、成长、化蛹,最终羽化成虫,又破土而出。从土中钻出的那一刻,独角仙的头角恰好像是一棵植物刚刚萌发的幼芽,充满了崭新的生机,如同一个孩子初次闯入自然天地时的新奇与惊叹。而这,正是“萌芽与独角仙”这个标题的由来。
8月7日,立秋,秋虫声声告别炎炎夏日,中国国家地理自然教育中心在南京鹏欣·水游城推出了中国国家地理首个以昆虫为主题的巡回展览——《萌芽与独角仙》。
图片
不同于人们传统认知中那种严肃的科普展,《萌芽与独角仙》是一次科学、艺术和创意的巧妙结合:
古怪精灵的昆虫卡通形象,用充满笑点的连珠妙语串联起背后的科学知识;
华丽的标本展示着昆虫的多种多样,是自然与演化的伟力;
展览中穿插的各种视听体验,让大家更直观得感受昆虫真实的生活情态;
各种独具匠心的互动装置,让展览真正活起来,与孩子们打成一片,让孩子对昆虫拥有最基础的了解,也让孩子从此爱上大自然。
图片
把大自然请进小客厅
图片
“大自然的小客厅”这个名字,来自于中国国家地理自然教育中心一直以来的思想理念:重返天地万物。除了带着孩子们去到郊野和山林,我们还尝试将大自然“搬”到城市里——“大自然的小客厅”就是这个理念下的产物。在这一系列的展览中,我们将自然万物请进“小客厅”,让它们开门迎客,向大小观众们介绍自己的生活。当客厅主人揭开自己神秘的面纱,它们千奇百怪的独特样貌、身居其中的自然环境、赖以维生的奇谋妙计、谋求繁衍的良苦用心,都将在小客厅中得到如实的展现。
图片
图片
图片
硬科学支撑的艺术表达
《萌芽与独角仙》的内容总共分成4个单元,涵盖了关于昆虫的基础常识、前沿成果和趣味知识。所有知识内容都由中国国家地理自然教育中心的硕博科普专家团队把关,严谨、准确、通俗易懂。
图片
第一章“纵横地球4亿年”:它告诉我们,昆虫出现于何时,在何等机缘下成为了地球上物种最多的一类动物,今天的昆虫又以如何多样的面貌出现。昆虫独特的“变变变”式发育过程,也将在这里得到详尽的解释。
第二章“我们昆虫不一样”:展现了昆虫之间的差异。昆虫的口器、触角、足和翅,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究竟演化成了哪些不同的模样?特殊的结构中隐藏着怎样强大的功能?我们以大解构的方式告诉你答案。
第三章“不普通的普通生活”:昆虫为了生存而施展的各路绝学,从筑巢到隐身,从发光到适应极端环境,这里应有尽有。
第四章“你好,人类邻居”:以体验代替灌输,通过活体展示和视频演示,将观众置于一个“活”的空间中,感受昆虫最真实的生活状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个科普展,居然这么潮
图片
大自然的小客厅系列展览最突出的特征,是采取了非常潮流化、艺术化的表达方式。
标本矩阵、科学绘画、仿真模型、高清照片、生态造景、立体装置,共同将展览打造成了一个沉浸感极强的梦幻空间。
图片
图片
图片
更好玩,更有趣
图片
我们充分考虑了该如何给孩子们带来更美妙的体验,因此,在展览中有很多有趣的互动装置,还设计了各种游戏环节。
摊开掌心,看一只蝴蝶在你手中羽化。
图片
从蜘蛛网钻过去,会来到哪里?
图片
点一点,感受下(别人)被蜜蜂蜇的痛。
图片
翻一翻,昆虫竟然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除了边玩边学的互动装置,展览中还有很多环节可以留念。
可以在巨大的独角仙模型下打个卡。
可以戴上昆虫的奇特触角,借用一下昆虫的超级感官,拍一张变身昆虫的纪念照。
看完了展,还可以选购自己心仪的文创产品,给这次观展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
在所有的精彩之后,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对自然有所领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探索自然的活动中来,变得更加聪明,更加健康。
图片
图片
图片
“双减”之后,孩子该去哪儿
图片
自从2021年,“双减”政策颁布之后,孩子空闲出来的时间该如何分配,就成了一个问题。在素质教育的宏观体系中,自然教育的作用是独一无二的。一方面科学知识的学习能够显著拓展孩子的视野,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一方面手工和劳动实践能够很好地提高孩子的运动能力,培养耐心、细心、坚韧的品质。接受过自然教育的孩子,明显具备更加出色的头脑和心理素质,身心健康程度也非常高。
图片
中国国家地理积极参与了自然教育这个新兴领域,发起了自己的自然教育平台——中国国家地理自然教育中心,力求带领青少年在“重返天地万物”的过程中,触发对于自然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自然,在探究自然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合作精神。中心通过对中国的6大气候带、8大生态系统的梳理与整合,打造出了覆盖中国全域的、具有独特性和标准性的自然教育产品体系;同时,将旗下自然教室、自然主题展览、自然教育课程系统、自然教育出版物和自然主题文创五大主要版块搭配组合,结合最新科学技术,为自然爱好者们提供多种发现自然、记录自然、传播自然、体验自然的立体感知方式。
图片
图片
图片
科普头部品牌的新IP
图片
作为中国科学传媒领域首屈一指的品牌,中国国家地理在持续深耕传统纸媒和线上新媒体的同时,也在积极开拓线下业务,把平时只能通过杂志或者手机屏幕才能看到的精彩内容,通过展览空间、教育空间、自然课程与活动等形式与粉丝“线下见面”,实现发现美、记录美、传播美、体验美的跨越式升级。
图片
图片
“大自然的小客厅”系列科普巡展就是因此衍生的重磅IP。“大自然的小客厅”有四大关注点:如何为知识的科学严谨性保驾护航、如何以艺术+潮流的风格打造视觉盛宴、如何用孩子喜欢的语言和形式传达知识、如何向社会输出自然与博物学文化。在讲述昆虫故事《萌芽与独角仙》之后,“大自然的小客厅”还会陆续推出天文、鸟类、植物、古生物等更多题材,走进更多城市,让更多的人得以了解自然知识,感受自然之美。
策划:宋静茹
撰文:罗心宇
空间设计:赫志洁
视觉设计:包勇君、魏晓峰、朱程程
摄影:魏晓峰、赫志洁
活动统筹:王思一、黄一鑫
特别感谢:陈钢、刘莹、张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