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很好奇,说英语的国家,有输入法吗?

在说英语的国家或者说使用拉丁字母的国家,输入法的发展非常缓慢,和我们中国的输入法发展水平没有办法同日而语。
图片
比如在PC机的时代,我们中国的输入法就已经出现了联想输入,比如我还在玩裕兴电脑VCD的时候,上面就已经有联想输入了。发展到PC时代的巅峰期的时候,我们中国的输入法甚至出现了纠错功能。
进入手机互联网时代,我们的输入法又进一步出现了语音输入、手写输入,然后出现了个性化的智能词库,还出现了根据方言的纠错功能。这些功能直至今日,在国外的输入法里面也找不到。
图片
在智能机时代,国外也发展出了比较好用的输入法,比如:Swiftkey,后来被微软收购,改名Microsoft Swiftkey。这算是我自己使用过的最好用的国外的输入法了。但是,很显然这个输入法的创始人,没有发现移动互联网的盈利秘诀,所以拱手把这款神器让给了微软。微软也没有利用这个工具发展出社交和购物的属性,所以这个应该一直是一个亏本项目。
这个输入法的创始人把产品的卖点放在了全世界的语言都支持这一点上。这点确实很有吸引力,比如我做外语外贸,我不需要下两个输入法软件,单用这一个软件就能够进行英语、德语和汉语的三语输入,很方便。
更加方便的是这款软件内置了词库,你不需要把单词的拼写背得很准确,很多你会读不会写的单词,你只需要输入几个首字母就可以联想出来全词,这也许是国外输入法软件中第一个这么搞的,做得也算相对成功。
图片
这款输入软件也可以做语音输入,但是和其他外语语音输入法一样,它用的是谷歌的在线词库。当你没有网络的时候,你就没有办法连接到谷歌的词库,也就没有办法进行语音识别,这就变得非常鸡肋。要知道离线词库,几乎我们所有的中文输入法都有。
它的语音识别速度也非常的缓慢,识别率也比较低,使用的过程中感觉速度还不如手输得快,这一点就和我们国家的讯飞输入法之类没法比了。如果不是讯飞语音输入法没有办法识别德语,我根本就不会去安装这个输入法。
所以,回到问题本身,国外有输入法,但是是一直到了智能手机互联网的时代才开始出现和我们PC机时代水准相接近的输入法。输入法的商业化水平也和国内的互联网公司没法比,做输入法本身就很难盈利,又缺乏商业模式的创新,所以愿意去做输入法开发的外国公司也很少。他们的输入法巅峰水准,也就是国内输入法的幼儿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