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滨江、建设数字城!2022年下半年南京雨花台区这样干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徐美玲 记者 徐红艳 文/摄)打造新滨江、建设数字城,南京雨花台区城区“颜值”和产业实力将齐头并进,现代化新雨花也将呼之欲出。8月11日上午,中国共产党南京市雨花台区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举行,雨花台区委书记张连春作报告,区委副书记、代区长李方毅对下半年经济工作及全区重大项目推进进行了具体部署。报告充分肯定今年以来的各项工作,并动员全区上下在“打造新滨江、建设数字城”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奋力谱写现代化典范城市创新名区建设的崭新篇章。
其中,还透露了不少民生利好,包括积极推进滨江大道雨花段、机场二通道北段、岱山中路北延等建设,加快省妇幼保健院总部项目建设,高标准规划设计长江大胜关公园等。
图片
【上半年成绩单】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主要指标好于预期
今年以来,雨花台区全区上下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主要指标好于预期。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5%。上半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134.4亿元,增长11.22%。
数字转型开启新局面。借助华为、中兴、十四所、航天科工等龙头企业扩大布局契机,超前发展新一代数字通讯、数字孪生、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
改革创新催生新动能。“双创”主体枝繁叶茂。新增规上企业75家,新晋独角兽企业1家、培育独角兽企业7家、瞪羚企业19家。
城乡融合展现新面貌。“两桥”城市新中心形象初显,华润商务中心一期开工建设,中华中学雨花校区竣工交付并正式启用。地铁7号线、10号线二期及宁马城际开工建设,滨江大道雨花段、宁马高速大方互通枢纽、岱山中路北延、紫荆花路西延有序推进。积极推进雨花城市公园、长虹路片区、尤家凹3号更新改造,潘窑等6个保障房项目全部开工,完成260处公交站点智能化改造。
民生福祉实现新提升。新增城镇就业11771人、大学生就业12178人。坚持教育先行,扎实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新建工程,市属五大名校全部落户,普通高中资源新增供给水平、义务教育集团化等监测指标位列全市第一。
【下半年怎么干】
提出“打造新滨江、建设数字城”
加快破解发展不够平衡不够充分的现实难题
张连春指出,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发展不够平衡不够充分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比如,对照现代产业体系的标准来看,产业结构单一,对龙头企业依赖较大,重大产业项目偏少;对照创新名区建设的愿景来看,各板块城市建设发展不平衡,整体规划和功能布局与主城定位还不相适应,制约城乡一体发展的因素尚未完全破解;对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看,综合交通体系不够健全,高品质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资源仍显不足……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雨花在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起步阶段,也是顺势而为开辟雨花高质量发展新境界的关键时期。”张连春说,区委提出,“十四五”期间建设“全面创新、全域高新”新雨花。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人大、政协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区委科学研判、审慎决策,鲜明提出将“打造新滨江、建设数字城”作为雨花推动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创新、全域高新”的有效路径。
打造新滨江、建设数字城,有利于加快破解区域发展不够平衡、不够充分的现实难题。“尤其是新滨江片区总面积超过全区面积的40%,但是经济总量仅占全区总量的25%,城乡二元结构、乡镇形态痕迹仍然较为明显。”张连春特别指出,打造新滨江,就是要主动呼应长江经济带、南京都市圈等战略机遇,充分依托雨花大江风貌、江河交汇的独特优势,坚持规划引领、交通先行,优化配套、提升环境,导入产业、吸引人才,着力解决秦淮新河以南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城市功能欠缺、产业导入低端、环境脏乱差破等突出问题,打造充满活力、令人向往的标志性现代化新主城。
此外,从发展空间和承载能力看,目前软件谷南、北园范围内规划产业用地具备使用条件的已基本见底,届时增量土地若无法及时接续,将成为软件谷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新滨江地区,滨江临河、空间广阔、生态优良、底蕴深厚,是距离江南主城最近的新城,是南京与皖南沿江城市群联动发展的重要支点,现状建设用地占比达到56%,其中,待开发总量约为19.39平方公里,存量可更新用地约19.36平方公里,是雨花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承载。
力争全年实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3000亿元
未来可期,行则将至。今年下半年是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关键期,也是重点难点工作的攻坚期。雨花台区将重点抓好突出产业带动、坚持改革创新、提升功能品质、守护绿水青山、保障民生幸福、统筹发展安全等六个方面工作。
突出产业带动,加快数字汇流。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以建设“全省数字经济创新中心”为目标,聚焦“六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物联网、集成电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产业,全面激活数字发展动能,力争全年实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3000亿元。以“智改数转”为重要抓手,推进企业“上云入网”,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能装备、轨道交通等都市工业深度融合,有效提升智能车间、标杆工厂“含数量”。
项目引建要再提档。突出招大招强,在吸引世界500强、大型央企、知名民企等龙头项目上下功夫;突出培新培优,确保京沪高铁产业园、讯汇科技总部等重点项目尽早签约落地。紧扣有效投入、实物进度、产出效益,推动航天科工 8511 所研发总部、运满满总部、公共安全人工智能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早开工、早达效,确保金融科技产业园竣工入驻。
要以创新强动力。打造都市工业、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挂牌上市的“企业矩阵”,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106 家。要以改革增活力。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进“一窗式”“一件事”“不见面审批”改革,健全“代办帮办”服务专员制度,实现企业开办常态化0.5天,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
构筑立体交通网,高标准规划设计长江大胜关公园
其中有不少城市建设、环境改善、医疗教育等民生利好传来。
报告提出,积极推进滨江大道雨花段、机场二通道北段、岱山中路北延、紫荆花路西延、宁马高速大方互通枢纽以及管道路、兴梅路建设,全力配合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宁马高速拓宽、轨道交通宁马城际等项目建设,加快实施花神大道环境综合整治及宁丹路景观提升工程,构筑内联外畅的立体交通网。全面建设板桥都市农业休闲片区、春江餐饮特色商业街区等重要节点,打造“网红街区”,叫响“夜间经济”。
守护绿水青山,展现江河奔流。高标准规划设计长江大胜关公园,持续提升江豚广场、三山矶公园等生态人文景观,精心打造雨花滨江大美岸线。高标准组织绿化项目建设,新改建景明佳园、雨花西路73号等5个口袋公园,打造可入、可游、可品的惠民小景观、小游园。
全面开展自建房、小产权房等既有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快推进潘窑 B、C 组团、绿洲三组团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帮助群众实现从“忧居” 到“有居”再到“优居”的转变。大力推进“名院名医名科室”工程,加快省妇幼保健院总部项目建设,完善“一老一小”健康保障,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区级游客集散中心建设,支持梅钢工业旅游创成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打造一批文商体旅融合发展新业态。
全力做好保就业工作,确保新增城镇就业2.1万人,大学生就业2万人,帮扶困难人员就业850人;下实功完善公共服务。新开办1所小学、2所幼儿园。深入推进工伤保险 “同舟计划”,做好困难人员参保和待遇享受的“托底保障”,积极稳妥推进新业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
(编辑 谢静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