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韵粤风|不是田里种的,而是海里捞的!潮州薄壳米你吃过吗?

潮汕俗话说“六月薄壳假大头”
每年农历六到十月
是薄壳肥美的季节
图片
薄壳,学名寻氏肌蛤,是短齿贻贝的一种,别名“海瓜子”,壳薄而得名。进入8月,薄壳正当肥美时节。市场的薄壳,外形虽变化不大,但里面的肉越来越饱满;薄壳米,原先瘦小的“脸颊”,像发腮一样,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肥大起来。“薄壳爱好者”大快朵颐的时候到啦!
记者走访市场发现,由于今年早期雨水太多,导致薄壳产量减少,价格上涨,目前市面鲜薄壳价格每斤在25元到30元不等。
吃薄壳,到盐鸿
澄海盐鸿镇处于汕头、潮州与福建之间,北倚莲花山,东临南海,水质极好,利于贝壳类及鱼虾生长,人称“金三角”。北宋年间,始有人砌灶煮盐而称盐灶乡。这里乡民勤劳质朴,心灵手巧。祖辈始创“脱壳煮肉”这一技艺,才有了“薄壳米”的诞生,流传至今已有百多年历史。如今,“薄壳米传统技艺”已成功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盐鸿则成为目前潮汕地区规模最大的薄壳米加工基地,一直遵循上百年传统的薄壳米加工制法, “脱丁”“浸漂”“打米”“捞米”“捞壳”“装篓”等多道工序,制作繁杂,对火候、水温、力度的控制都十分讲究。经过这些独特手法加工而成的薄壳米颗粒饱满,肉质肥嫩,味道可口。由于盛产薄壳和薄壳米,盐鸿镇每年都会举行薄壳美食节,推出薄壳宴,如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多届,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慕名前往品尝。
薄壳米风味独特,除盐之外不加任何调料,通过食物的本味,达到了至味无味的境界。而薄壳米又兼具“百搭”特色,可盐可甜,可塑性极强。
林群壮是薄壳米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也是薄壳宴的创始人。每年的“薄壳全宴”,他都会结合现代营养知识、时令蔬菜进行精心搭配、设计,既保留传统原汁原味的做法,又不断推出创新菜式,有粗料精制,有中西烹调,兼具趣味美味,独具特色。到目前为止,可以品尝到的薄壳菜品就有32道。
图片
招牌的薄壳米鸡,采用吃薄壳米长大的田园走地鸡制作而成,皮脆肉嫩,令人回味无穷。
图片
图片
如果说“薄壳米丝瓜爽”是薄壳宴上的经典“忆苦思甜”菜,那么今年同样强调年代背景的“最古老食法”让人味蕾一振。这道菜用刚出炉的薄壳米加猪油、白砂糖、酸梅汁搅拌在一起当饭吃。
据林群壮介绍,当年物资缺乏,当地人就用这个吃法填饱肚子。这样的搭配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所有贝壳类多多少少都带点火气,而酸梅汁能起到降火的作用。酸酸甜甜的味道,特别消暑解腻,而且这道菜自己在家中也能操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像薄壳米炒饭、薄壳米鼎、薄壳米肠等,下薄壳米的芋煲、竹笋煲等,这些烹饪技巧相对没那么复杂的菜品,同样难不倒心灵手巧的市民们。不过,薄壳米丸、辣木薄壳米粿等这些技术含量较高的菜品,想要品尝,就要到盐鸿去了,或动动手指在网络下单,快递送达。
来源:汕头发布
见习编辑:陈思雨
审核:刘冰 朱月
统筹:孙佳薇 孙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