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致命暴雨:大水淹进首都圈 淹进半地下室的家

图片
1. 8月11日,一名男子在韩国首尔观望受强降雨影响而水位上涨的汉江。 新华社/路透
图片
2. 8月8日,人们在韩国首尔街头涉水而行。新华社/路透
图片
3. 8月8日,在韩国首尔江南区,汽车被困在积水的道路上。新华社/纽西斯通讯社
8月8日起,韩国首都圈等地区遭遇暴雨袭击,部分道路封闭、房屋浸水、地铁一度停运。记者从韩国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及中国驻韩国大使馆获悉,截至12日6时,本次暴雨已造成包括两名中国公民在内的13人死亡,6人失踪,1492人受灾无家可归。韩国气象厅表示,此次降水已创首尔开展气象观测以来新纪录。
此次暴雨成因是什么?造成多大的损失?当地如何应对?反映出哪些问题?专家表示,作为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的首都圈居住了超过50%的全国总人口,住房无法满足需求,以至于半地下室成为选择。此次暴雨成为了韩国政府管理半地下室住房的重大考验,暴露当地政府在面对极端降水天气应急管理措施不够精准及时,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短板。
暴雨
半地下室住房被淹,积水没过大腿
一场“80年来最强”暴雨重创韩国首都圈。
8月8日晚,刺眼的闪电笼罩首尔上空,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倾泻而下。生活在首尔市铜雀区新大方站附近的中国留学生张同学,走出位于半地下室的家门看到,雨水已随着楼道倒灌,最底层的积水已经没过住客大腿。身处首尔市广津区的中国留学生罗同学,手机不断弹出公共安全警报,提醒位于低洼地区的居民躲避至安全区域。
据当地气象数据显示,8日,韩国气象厅附近站点测得1小时最大降水量达141.5毫米,3小时达259毫米,6小时则达303.5毫米。韩国气象厅表示,此次降水已创下首尔开展气象观测以来的新纪录。
韩国华侨华人联合总会会长王维月告诉南都记者,首尔市江南区、九老区等地势较为低洼地区受影响最深,汉江南岸奥林匹克大路等地更因路面积水,被临时封闭,地铁也一度停运。“部分站点出现了列车不停站的情况,导致平常四五十分钟的路程,开车都要两三个小时。”
据公共安全警报显示,8月10日2时起,八堂水库泄洪导致汉江水位上升,汉江边公园实行全面管制。10日午间,罗同学发现,通往汉江的多处入口已被封锁,包括汉江附近地铁站口均已拉起警戒线。
暴雨同样诱发了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南都记者了解到,截至11日午间,首尔市和京畿道共17处轨道被淹,9处堤坝溃口,46处山体滑坡,上、下水道设施和水利设施受损各15起,南汉山城等文物受损达40起。此外,共有3755栋房屋和商铺被淹,9处挡土墙坍塌,40处泥沙淤积,泥石流25起,农作物受淹面积为305公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詹承豫告诉南都记者,此次韩国暴雨中出现的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与韩国首都圈的地势密切相关。“韩国从地形上看多山少平原,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首都圈也有不少山,受暴雨影响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王维月则向南都记者揭开了当地半地下室住房的隐患。他表示,由于暴雨来袭,总会收到了部分来自中国侨胞的求助,“在韩中国人超百万,不少人选择居住半地下房子,这些房子地势非常低,有许多人的房子都被淹了。”
据王维月提供的视频显示,有居住在半地下室的中国公民家中遭遇雨水入侵,雨水源源不断从紧闭的窗户中浸入,室内积水已到达一定程度,枕头、拖鞋等生活用品已被雨水冲落四散,漂浮于积水上。
悲剧
两名中国公民遇难,一家三口殒命半地下室
在首尔西南部的冠岳区,暴雨夺走了居住在半地下室的一家三口的生命。
据当地媒体报道,8日晚,首尔市冠岳区一半地下室前的路面上出现坑洞,雨水不断涌入。两名邻居试图打碎窗户玻璃,拯救被困于该半地下室的三人,却无法钻过窗户外的防盗钢栅栏。很快,雨水灌满房子,待抵达现场的警察和消防人员展开救助工作,并把积水抽干时,居住于此的一名48岁残疾女性和她的妹妹,以及妹妹年仅13岁的女儿均已溺水身亡。
南都记者从韩国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获悉,截至12日6时,本次暴雨已造成包括两名中国公民在内的13人死亡、6人失踪、1492人受灾无家可归。首尔市、仁川市、京畿道、江原道、忠清北道、忠清南道6个地区有5963人紧急避险,其中约5000人被安置在临时住所。
9日,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告诉南都记者,在本次暴雨中,有两名中国公民不幸遇难。
据南都此前报道,8日午间,一名50多岁的中国工人,在京畿道始川市一座新办公大楼的户外施工现场触电倒下。据悉,其在雨中切割钢筋时触电,随后接受心肺复苏术,并被送往医院,但最终不幸身亡。
9日4时许,韩国京畿道华城地区因暴雨发生山体滑坡,一家半导体设备厂二层高的集装箱宿舍被掩埋,一名40多岁的中国籍工人被困于一层。接报后,消防部门出动13名消防员和10台消防器材赶赴现场,通过拆除集装箱、调动挖掘机铲土等方式,约4小时后救出该名工人,但其已不幸身亡。
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对此事予以高度关注。使馆方面告诉南都记者,事发后立即联系了韩当地政府主管部门了解事故原因及遇难者身份等情况,并要求韩方妥善处理后事。此外,使馆主动联系遇难者在韩亲属,向其表示哀悼,并将积极协助其做好善后工作。
暴雨导致多起伤亡事故在韩国并非首次。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2011年7月26日,韩国中部地区遭遇强降雨,引发部分地区泥石流。当地媒体曾将此次暴雨称为“韩国百年不遇之暴雨”。据韩国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统计,截至当地时间当年7月30日17时,连日暴雨导致包括一名中国人在内的62人死亡,9人失踪,超1.6万人无家可归。南都记者了解到,该名中国工人系在京畿道坡州的工厂里工作时遭遇泥石流,不幸身亡。
2014年8月25日,韩国釜山以及庆尚南道等地区短时间内遭遇强降雨,引发山体滑坡,众多民房和汽车被洪水淹没,铁路停止运营,一座核电站暂停运转。据韩国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统计,截至当地时间当年8月27日,特大暴雨已经导致14人死亡或失踪。
2020年8月1日,韩国再次连续发生强降雨。据韩国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统计,截至8月11日6时,连日暴雨造成31人死亡、11人失踪、8人受伤,受灾人数达7500余人,报告受损设施2万余处,农田受损面积达约3公顷,超70条道路实施交通管制。韩国政府表示,此次暴雨酿成九年来最严重的水灾。有分析指出,暴雨导致的泥石流事故多发生在山上建起光伏发电板的地方,建设过程中山林被毁坏,砍树挖土工作导致土地疏松。据韩国山林厅统计,自2017年起至2020年中,韩国各地为了建设太阳能电站,砍下超232万棵树。
背后
半地下室住房普遍存在安全隐患
南都记者从韩国气象厅获悉,自8月8日6时至9日8时,首尔铜雀区新大方洞累计降水量达到422毫米,这一数字超过首尔地区往年8月份348.2毫米的月平均总降水量。
韩国首都圈为何会出现此次强降雨?
中央气象台全球气象室首席预报员周宁芳表示,“异常偏强”的冷暖气流在首尔地区交汇,是造成此次极端暴雨的直接原因。其介绍,首先,在我国东北地区有一个显著偏强的东北冷涡,涡旋系统不断“抛出”冷空气,使其持续南下,影响朝鲜半岛。与此同时,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强度偏强、位置偏北,有利于温暖、湿润的季风将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朝鲜半岛。
此外,朝鲜半岛三面环海水汽较充沛、环流形势稳定移动慢、水汽输送强度大且持续时间长等,导致此次降水强度超出预期。
据韩国气象厅消息,降雨带11日继续向南推进,将影响忠清道、全罗北道、江原道和庆尚北道地区。目前,各地方政府都已进入紧急状态。
周宁芳介绍,从后期预报来看,随着东北冷涡的东移减弱,12日此轮降水过程趋于结束,但是未来10天朝鲜半岛还有两次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叠加影响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依然较大。
此次暴雨也引发了公众对韩国半地下室居住环境的关注。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专业教授王  生向南都记者介绍,过去韩国的半地下室只能用做仓库,不能作为住房使用,朴正熙执政时期,韩国缔造了“汉江奇迹”,经济高速发展,全国各地的人口涌到首尔,住房无法满足需求,于是才开放半地下室作为住房。“现在看来隐患还是很大的,这次暴雨也凸显出来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詹承豫则向南都记者表示,韩国首都圈以占全国12%的土地,居住了超过50%的全国总人口,是韩国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同时房价也相对高昂,所以不少人选择居住在半地下室。
然而,在暴雨灾害来临时,半地下室等地下空间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不仅因为雨水倒灌容易被淹,同时因为地下室往往缺少必要的逃生通道,所以在极端暴雨中容易引发溺亡。韩国针对此类情况也有相应的预警和疏散,但由于涉及人群较多和安置成本等因素制约,仍然存在不少的风险隐患未能及时化解。”
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电影《寄生虫》,描述了居住在半地下室的穷人家庭,一步步向上侵蚀富裕家族,揭露韩国社会严重的贫富差距。影片引发激烈讨论后,韩国政府曾试图改善半地下室的住房条件。南都记者留意到,2020年2月18日,首尔市政府宣布,将拨款为1500户住在半地下室的家庭改善住房条件,每户家庭最多可获得32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7万元)资助。
分析
应急管理措施不够及时,城市排涝能力弱
此次暴雨导致居住在半地下室的一家三口遇难后,首尔市政府表示,自本周起将不再核发此类住宅的建筑许可,并要求现有住宅型态转换,给予公寓业者20年的时间,将这些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改为仓库或停车场等,另外也将在未来10年投入1.5兆韩元(约合人民币85亿元)的预算来改善排水系统,不再让这样的悲剧发生。
詹承豫告诉南都记者,这类政策表明韩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半地下室类住房在暴雨等灾害中的安全隐患问题,从应急管理角度看,半地下室禁止居住是消除隐患的有效方式之一,但因为政策涉及面较广,落地一定会遇到阻碍。“而且从经济成本角度考虑,也很难在首都圈完全禁止半地下室的这种居住用途。”
半地下室遭水淹,韩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一些短板也引起关注。
詹承豫向南都记者介绍,作为重要的排涝设施,韩国首都圈的排水槽和排水地下隧道存在较为明显的两类问题。“一是当前排涝设施很难适应极端暴雨情景下的超大城市排涝的需求;二是排涝设施的更新和规划的推进实施不力,限制了城市的防涝排涝能力。”
由于排涝设施等原因,使得城市在极端暴雨条件下脆弱性增加,暴雨情景下排涝设施不仅很难起到排涝作用,甚至失灵后会引发雨水倒灌,进一步增加积水规模和破坏力,也会直接增加半地下室和地铁系统灌入雨水的概率。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专业教授王生表示,近年来,韩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几无建树。“韩国许多基础设施,都是十几年前建设的。当地自由经济发展、形成垄断之后,国家的战略目标发生了变化,民生和基础设施就相对被忽视了。”
詹承豫补充道,此次灾害也暴露了韩国灾害应急管理中一些突出的问题。韩国政府虽然在暴雨初期及时发布了山体滑坡警报,但从人员伤亡及损失分布看,仍然存在着应急管理措施不够精准和及时的问题,“比如遇难的一位中国公民是在户外施工时触电身亡的,侧面证明了针对暴雨灾害的精准预警和停工停业等应急措施仍然有欠缺。”
为此,他建议,当前韩国应当进一步细化应急预警、应急疏散和转移安置等应急措施,同时做好灾害恢复重建问题,妥善处理好遇难人员善后事宜。“未来,当地应要吸取此次灾害的教训,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尤其防涝排涝措施,优化应急管理机制,提升特大城市防范极端气象灾害的能力。”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何嘉慧 见习记者 梁令菲 实习生 李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