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代上海人的记忆!营运64年,25路公交“辫子车”正式退役

运营了64年
陪伴了几代上海人的“老伙伴”
25路公交“辫子车”
今天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图片
取而代之的是
今天新上岗的
申沃新能源公交车“白金刚”
图片
无轨电车
是城市发展历史中的
一道独特风景线
其车顶上的两根集电杆酷似姑娘梳的辫子
因此被上海市民亲切称为“辫子车”
而伴随着城市交通发展
“辫子车”逐步离开历史舞台
……
图片
坐上25路“辫子车”
从“大杨浦”开往市中心
“25路是我们家门口的公交线路,而‘辫子车’上都是我们的回忆!”新车上线前一日,记者来到25路位于平凉路军工路的起点站,家住对面的徐先生回忆,和这条线路的故事说不完。
“我和妻子都是上海第十九棉纺织厂的职工,那时住在杨浦的工人一坐上25路,就意味着去市中心购物了!”60岁的徐先生回忆,一路坐到北外滩附近,“步行就可以去逛南京路了。”
图片
随着上海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
公交25路的走向和终点站
也经历了多次调整
图片
1958年11月1日,新辟25路无轨电车线路,自广东路外滩至军工路,取代原75路公共汽车。图为25路电车的公交手册。图片来源:上海门牌研究所
平凉路军工路起点站一直未变,终点站曾从广东路外滩变成十六铺,之后又调整至东新桥,后又缩线运营至天潼路、汉阳路桥等。最终在1999年,将终点站固定在虹口区南崇明路至今。
图片
2003印制的25路线路图。
而提到“辫子车”,徐先生表示,“首先是行驶起来比较安静,其次不会像油车那样车厢里经常冒出黑烟和异味”,在物质匮乏的时代,他觉得无轨电车为城市通勤带来了品质。
采访中,无论是杨浦人尽皆知的地标,还是市民耳熟能详的建筑,都随着与25路的回忆脱口而出。
杨树浦巡捕房旧址(现杨浦公安分局)、沪东工人文化宫、八埭头、下海庙、1933老场坊、七浦路商业街、河滨大楼、上海邮政总局(现上海邮政博物馆)等等,这些沿线风光,都与“辫子车”一样,和市民结下了不解之缘。
图片
最怕“翘辫子”
上岗前牢记“三件套”
今天上午,25路公交司机蔡师傅驾驶着新车上路。虽然已经在线路上工作了近30年,但开着没了小辫子的新车,自己却成了新学生。1994年上岗的她,提起与自己相伴28年之久的“小辫子车”,还是有些不舍。
图片
蔡筱瑾说:“我94年开始在25路开车子,开了二十几年,一直开‘小辫子车’。‘小辫子车’开的时候要考虑很多东西,其中一个就是要考虑到上面的‘小辫子’架空线,开这个车子你至少眼睛不要朝上看了。我这么多年数开下来了,总归有点感情的。因为我们路线上的小朋友很喜欢‘小辫子车’,看到‘小辫子’车子很开心。
事实上,沪上曾经有超过1000辆“辫子车”穿梭在大街小巷,是全亚洲最大的地面无轨电车运输系统。“辫子车”虽说是沪上独有的一道风景线,但因过弯时,常会出现“翘辫子”的情况。司机需要下车维修,乘客们则只能在车里焦急等待。
有乘客说:以前一直脱线的,脱线之后,驾驶员就要下去,去把上面定牢。有时候定又定不牢,合又合不拢,我们就要呆在车子上坐半天,站半天。
图片
为尽可能减少“翘辫子”情况,当时的公交车司机在正式上岗前,都必须将“三件套”烂熟于心。蔡筱瑾介绍,所谓上岗前“三件套”,就是公交25路全线的电门、自动分线与并线结这三个词。
“别小看这三个词,对新手驾驶员可太重要了。比如遇到电门,千万不能踩刹车;比如自动分线,有些点位得加速开过,有些点位则需要慢慢地‘趟过去’;再比如并结线,一定要缓行通过。我们这条线路上有7个自动分线,这也是最难处理的部分。”与25路相伴28年的蔡筱瑾说起这些,信手拈来,这些“知识点”已然深深印刻在她的记忆中。
图片
△曾经的公交电车一场武宁路停车场
曾经的烦心事
如今成了一代人的共同回忆
目前申城仅剩最后11条线路
仍有“辫子车”服役
据了解,目前巴士一公司下属的公交6路、8路、13路、14路、15路、19路、20路、22路、23路、24路、28路,仍采用“辫子车”运营,但不久的将来,也将更新换代。
还记得你与“辫子车”的
旧日时光吗?
告别之际有什么话想对它说?
本文综合自:新民晚报、东方网、上海杨浦、新闻透视等
微信编辑:安通
校对:Rong 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