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激增、运营亏损,涨价会是共享单车的最佳策略吗?

图片
#头豹洞见
● 近来,共享单车的骑行价格迎来上涨,“烧钱换流量”的时代似乎已成为过去时。行业格局方面,哈罗、美团、青桔单车呈三足鼎立态势,随着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共享单车营业成本激增,运营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如何找寻更好的盈利方式以改善运营状况成为了厂家们的难题。
● 共享单车近年来整体骑行价格上涨,这是有哪些原因造成的?共享单车行业经营情况如何,收入成本怎么分析呢?未来共享单车行业能否扭亏为盈?头豹(上海)研究院消费行业首席分析师李金灿接受CCTV-2财经频道《正点财经》栏目采访,共同探讨共享单车成本激增、运营亏损的背后如何寻找新的附加值。
图片
《正点财经》
经过资本“烧钱”大战,共享单车行业正逐步从恶性无序竞争转变为监管下的有序发展,形成了“哈美青”三足鼎立并趋于稳定的行业格局。
以美团和哈啰为首的共享单车近年来整体骑行价格有所上涨,这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图片
李金灿
头豹(上海)研究院消费行业首席分析师
骑行价格上涨首先还是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传导到运营商,进一步加剧了商家的成本压力。金属材料、塑胶作为自行车的核心零部件,普涨幅度在15%-20%,铝锭占自行车成本的20%-30%,而其价格从13,000元/吨涨到23,000元/吨,涨幅超过80%。除了硬件成本的增加之外,在日常使用中,运输、投放、管理维护这些持续性的人力成本开支也在上浮。
在成本上涨的同时,共享单车企业的营收主要依赖消费者支付的骑行费用还有商家的广告投放,营收方式是非常单一的。从行业的周期性来看,从14、15年兴起,大量玩家涌入,前期大家的打法都是烧钱补贴和大量的广告投放来抢占消费者和市场份额。经过几年的洗牌,竞争格局也趋于稳定,在生存压力下纷纷探索共享单车更有效的盈利模式,如今价格的上调成为了共享单车后半场发展的必然举措。
共享单车行业经营情况如何,收入成本怎么分析?
图片
李金灿
头豹(上海)研究院消费行业首席分析师
对收入进一步细分的话,主要是来自消费者的押金和预存车费、B端的广告投放收入,还有部分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
从成本的构成来看,折旧费用占比较大比例。以哈罗单车为例,2018-2020年,哈啰出行用来购置新车的费用3年合计超过百亿元,这些购置成本每个月都会以折旧或摊销的形势体现在成本费用里。
反观收入的情况,就不是特别乐观了,哈啰出行近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合计约36.6亿元,完全不足以支撑的运营与扩张,这还不包括每天的运营和维护费用。即使告别了烧钱阶段,截至目前,这三大头部企业美团、哈罗和滴滴旗下的青桔单车,没有一家能够摆脱亏损。
共享单车骑行涨价这一现象是市场化定价行为,还是亏损的必然结果?消费者该如何看待涨价呢?
图片
李金灿
头豹(上海)研究院消费行业首席分析师
共享单车曾经施行的低价骑行策略多是平台为获得用户认可而烧钱补贴的结果,从行业整体来看,长期的低价补贴并非是合理的手段。
低价吸引用户打开流量只是行业发展前期的行为,企业需要在支付工作人员工资和运营的各种费用之后,获得一定的盈利,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安全的车辆以及更合规化的运营;如果平台始终处于亏损状态,最后面临的可能是业务关停的结果,对消费者而言也并非好事。
所以涨价或许是共享单车们“不得不的选择”,但这一行为是否能为消费者所接受,是否能有效缓解企业的盈利困境,还有待市场验证。
未来共享单车行业能否扭亏为盈?
图片
李金灿
头豹(上海)研究院消费行业首席分析师
共享单车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健康的收费标准和高效的盈利模式,涨价无法彻底解决企业的盈利难问题,想要扭亏为盈,需要行业内各企业积极探索,找到新的增长曲线,做好更精细化的规划和管理,找到规模与价格的平衡点,同时加强单车等产品的维护与升级,及时淘汰老旧单车,提高消费者体验等。
以三大代表企业为例,美团在2018年全资收购摩拜正式进军共享单车领域,2018年美团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在收购摩拜单车后的营收情况为净亏损45.5亿元;哈啰单车从2018年起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最高年亏损额超20亿元;滴滴2021年财报显示,青桔共享单车被划分进300亿的“其他业务”的亏损中。
曾经为了打开超级流量,共享单车企业需烧钱补贴、斥资做广告投放和营销,而长期的巨额亏损使三大企业选择更加理性的竞争,在生存压力下纷纷探索共享单车更有效的盈利模式,未来三家企业中谁能率先扭亏为盈取决于企业能否找到新的增长点。
*本文相关采访收录于CCTV-2财经频道《正点财经》栏目,原视频标题为《[正点财经]共享单车市场调查 成本激增亏损运营 专家:共享单车商业模式需寻找附加值》。
图片
...LeadL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