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你的定位,远远不止城市新中心

8月第一天,余杭区提出了“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的目标,瞬间在网络上引起传播。
说起余杭,大家对它的印象通常是经济实力强,有钱。今年上半年GDP统计,余杭区GDP实现1237.7亿元,依然稳居杭州首位。
图片
良渚新城
余杭提出的这个新目标,让人一下感受到余杭跳跃而出的雄心,也让人进一步审视思考它的特色优势和使命。
杭州的城市中心目前有两个,一个是延安路及近西湖地区,主要包括武林广场、湖滨、吴山广场片区,代表杭州的“西湖时代”;一个是沿钱塘江地区,主要包括钱江新城和钱江世纪城,代表杭州的“钱塘江时代”。
严格说起来,杭州的这两个城市中心,并不算是官方定的,而是杭州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运而生。
在区(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把自己建设成城市中心,余杭大概可以算是头一个。
图片
大杭州区域发展研究院出品
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
余杭区有多少底气?
城市中心,是一个城市的“门面”担当,也是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集中承载地。
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余杭区的信心来自哪里?
今年以来,从省、市到地区,都将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摆在了高位。而大走廊的核心区域,正是余杭区。这个重要位置,让余杭区一跃成为杭州的“核心要地”。
图片
钱江经济开发区
7月,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要“做强做优以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平台的科创走廊体系”。
5月,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打造创新策源地推进会举行,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刘捷亲自挂帅,任城西科创大走廊党工委第一书记。刘捷强调,要“举全市之力推动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全省的创新策源地。”
3月,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忻参加市人代会余杭代表团审议时也提出,余杭区是杭州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主阵地和主战场,在全市改革发展大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2021年,杭州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原余杭区,设立新的余杭区和临平区),给了余杭区“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的一个机会。
在这之前,余杭区东西跨度大,东部政治中心与西部产业中心相距甚远。区划调整后,新的余杭区实现了政治中心与产业中心叠加,发展中心更聚焦。
图片
梦想小镇
20年前,余杭区仍是杭州城区周边的“县城”,如今已经稳坐“浙江经济第一区”。截至2021年底,余杭区人才总量已达到了31.18万、占常住人口的近1/4,总量和占比均居省市前列。
由此看来,不管是从省市层面,还是余杭区自身发展来看,似乎都已经具备了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的基础。
余杭区要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新中心
关键在找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听听专家的建议
城市定位的主要功能,是梳理一个城市区别于其它城市的差别,从而建设极具个性化的城市形象。也就是说,城市定位要有其独特性,是其他同级城市没有的,或是难以超越的。
杭州已经有的两个城市中心,分别代表杭州的“西湖时代”和“钱塘江时代”,特色鲜明。
余杭区要建设什么样的新中心?橙柿互动记者采访了两位国家顶尖的城市规划专家,听听他们怎么说。
图片
李晓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
“放眼全球,来寻找自己的定位
余杭区有这样的潜力”
李晓江,被称为“站在中国城市规划界处于金字塔尖的偶像级人物”,曾主持过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成渝城镇群规划、重庆两江新区规划等,也多次为杭州的发展“把过脉”。2017年,他还专程到杭参加都市快报承办的“全国拥江发展论坛”。
在他看来,余杭区要放眼全球,来寻找自己的定位。
随着杭州的空间发展推进,从西湖时代到钱塘江时代,支撑了城市中心的转移。杭州的3.0时代,确实是城西科技大走廊时代,主要发展“科技+生态”。
余杭区最大的优势在于聚集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科创企业,这些人才和企业,不仅来自杭州,也来自长三角区域和全国范围。
图片
阿里巴巴全球总部
城市中心,更多的是中央商务区的概念。而余杭区是一个产学研合作非常活跃的地区,科创潜力很强,这是其鲜明的特色。随着杭州西站的建设,余杭区的城市配套功能进一步完善。
余杭区应该发挥独有的科创功能,建设一个低生活成本、高生活品质、交通便利的城区,服务好科创人才,让他们愿意来这里生活、创新创业。像北京中关村、深圳南山区等,把自有特色的科技创新做好,自然能成为“中心”。
跳出杭州,余杭区应当和上海虹桥或者合肥的科学城比美,甚至站在更高的位置,打开更大的视野,放眼全球来寻找自己的定位。
“况且,余杭区有这样的潜力。”他强调。
图片
杨涛(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余杭区的定位,应当是朝着类比
美国硅谷、北卡三角区等高科技园区的方向去”
杨涛,曾参加过走向世界名城的杭州·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系列论坛、“未来城市·杭州路径”城市发展论坛,多次为杭州的城市发展出谋划策。
他认为,杭州余杭区将自己定位在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不能简单复制西湖商圈、钱江新城CBD城市中心的发展模式,而要找准这个城市新中心特有的功能定位。
余杭区地处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核心区,余杭区人才资源、科创资源集聚,无论是生态、文化和科创,都有着非常好的基础,这是余杭区得天独厚的优势。余杭区的定位,应当是朝着类比美国硅谷、北卡三角区(北卡罗来纳州研究三角园区)等高科技园区的方向而去。
作为杭州打造世界创新名城的科创活动中心,或许是更适合余杭区的定位,不一定是传统意义的城市商贸中心。
从世界科技力量格局分布
来看余杭机会
放眼全球,寻找定位。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让你给余杭在全球寻找一个定位,你会怎么定位?
要回答这个问题,或许我们应该先看一下世界科技力量格局分布。毕竟两位专家在谈到余杭区特色优势时,都提到了“科创”。
近现代以来,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先后形成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图片
中国杭州5G创新园
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硅谷,被称为电子工业和计算机时代的“王国”,已经成为成功高科技园区的代表,并被多个国家纷纷效仿。
近年来,尽管国际许多高新技园区都在不断发展壮大,但硅谷仍然是世界高新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开创者和中心。
在这之后,美国波士顿的128公路、以伦敦城为中心的“大伦敦区”,也都凭借着高密集的创新产业,发展成为世界级的科技创新中心。
进入21世纪后,世界科技创新中心逐渐“东移”,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创新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早在2001年,印度班加罗尔的高科技企业就超过了4500家。靠着雄厚的软件业实力,班加罗尔成为了“印度硅谷”。
几乎与班加罗尔同时起步的中国深圳,经过多年的发展,软件产业产值已经占到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30%,被称为“中国硅谷”。
近年来,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科技城、合肥科学城,也都凭着高度集聚的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创新版图中崭露头角。
2021年,杭州在全球科技集群中排名上升至第21位,创下历史最好的排名。这一年,杭州还在全国72个创新型城市中,拿下了创新能力指数第二的成绩。
那么,在这个角逐激烈的世界科技力量格局中,杭州余杭区是否有爆点的潜力?
图片
之江实验室
2019年12月,一条酷似深海狮子鱼,长22厘米、翼展宽度28厘米的软体机器鱼,潜到了深10900米的马里亚纳海沟,拍动着翅膀长达45分钟。
这一潜,在全球首次实现了万米深海的自主驱动。这条鱼,便是之江实验室的科研成果。
2021年,余杭区新增国高企507家,居全省第一。
7家浙江省实验室,余杭区占4家(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湖畔实验室、天目山实验室),与超重力大科学装置、北航中法航空学院等形成科研重器集群发展之势。
目前,余杭区聚集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等高端企业研发机构372家。
这些科研重器,是余杭区成为爆点所积蓄的强大能量。
图片
梦栖小镇
从国际上几个全球科创中心的发展模式来看,余杭区也具备这样的条件。
美国硅谷、日本筑波、韩国大德等科技创新中心,都是从科技园区发展而来。
1951年,斯坦福研究园成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高科技园区。1971年,研究园更名为硅谷。
20世纪末,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硅谷凭借着其在网络硬件、软件,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成为这一时期引领世界的科技园区。随着科技园的影响越来越大,研究机构、企业不断集聚,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一个世界高新技术创新中心由此诞生。
在余杭区,这个影响力越来越大的科技园区,便是杭州未来科技城。
2011年,杭州未来科技城在余杭区挂牌成立。10多年马蹄驰骋,曾经的水乡稻田,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极具创新活力的现代科技新城,拥有17家上市企业,杭州超过1/3的独角兽和准独角兽,都在这里。
2021年,未来科技城新增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数量,占到了整个浙江省的1/10,浙江省1/5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都在这里。
图片
葛巷社区
国际上还有不少全球科技创新中心,都是所在区域的经济中心。因为创新中心不仅需要不断提高科技水平,也需要综合经济实力的支撑。
近年来,纽约、伦敦等为国际大都市,都将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列为城市发展的新目标。这些全球城市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支撑,大多依托于城市原有的经济基础。
余杭区已经多年稳坐“浙江经济老大哥”的位置,是杭州当之无愧的区域经济中心。
余杭自身集聚的强大创新力量,加上举全市之力推动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的重要举措,我们完全可以期待,世界创新爆点落到杭州余杭区。
余杭区怎么样才能成为“中心”
不妨看看两个成功案例
跳出杭州,对标国际创新中心,余杭区可以对标哪些园区?
1. 美国硅谷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自2016年诞生起,就对标美国硅谷,并定下了“世界一流”的目标。要在全球科技创新格局里争中心,余杭区或许也可以借鉴“硅谷经验”。
对标硅谷,并不是照搬发展模式,而是高起点布局,以开放学习的心态,摸索硅谷的发展之路,走出“余杭路径”。
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创新环境都非常开放。基于美国实用主义的精神,只要是法律没有禁止的,在硅谷都可以去尝试、去创新。
开放、包容的创业环境,是硅谷能从荒蛮之地成为创新之巅的重要原因,其鼓励创业与容忍失败的文化,为人才提供了自由的创业氛围。
在硅谷的技术人员中,高技术移民人口占到了当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硅谷的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互动,非常紧密,这也使科技到产品转化的过程变得非常快。
硅谷拥有大量包括工程师、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高层次人才,成熟的创新资源网络,高校、企业、研发机构、风险资本和各类中介机构紧密互动,构成了一个开放创新资源网络,为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诞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土壤。
2. 中关村
1200多公里外的北京中关村,同样以科技创新为优势的科技园。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已经集聚了外籍从业人员近万人、海归5万多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占比超六成。
经多年发展,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的创新中心,为全国各地的科技创新提供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关村经验”。
鼓励人才创业,是中关村崛起的关键。中关村非常注重全球人脉的链接,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全球创业者的上选之地。
开放的创业环境,是中关村不断壮大的重要原因。创业者、投资机构、服务机构在中关村的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创业网络,不断催生新公司和新业态的诞生,为中关村补充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中关村的定位,是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
同样,站在国际视野谋城市定位,正是李晓江给余杭区的建议。
不管是“中关村模式”,还是“硅谷经验”,都离不开人才、企业、政府的多方合力。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或许是余杭区现阶段的城市定位,而两位专家,李晓江和杨涛,给余杭的建议都是:
不必局于一城,要以国际视野谋城市定位,在全球科技力量格局中寻找发展坐标,做全球科创中心,成为世界新的科技能量引擎。
如果让你给余杭区定位,你会如何定位呢?欢迎大家在文末留言。
图片
十三“拼”和“街”力赛
许多城市有别称,杭州的别称尤其与众不同。
人间天堂——只此四字,杭州蜚声世界千年,市民为之骄傲与自豪。
进入新时代,杭州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奉献给世界一个锦绣繁华的人间新天堂。任务落到我们这一代杭州人肩上。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后,全市各区(县、市)和街道(乡镇)迅速行动起来,制定目标任务,分解下发落实。
眼下,这项工作进展怎么样了?未来,各地又有哪些举措和考虑?全市人民很关心。
作为连接党委政府和市民百姓的一座桥梁,都市快报今天开设一档专栏——十三“拼”和“街”力赛。
我们定位杭州本土区域性地理政经类栏目,我们将站在区县和街道区域版图上,探究大杭州未来发展密码,助力杭州人间新天堂建设。
“十三”,代表全市13个区(县、市),“拼”有两层含义。
一是打拼。
人间天堂的美誉不会凭空出现,这是千百年来历代先贤辛勤耕耘、治水营城“打拼”出来的。世界一流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锦绣繁华的人间新天堂也一样,需要包括各区(县、市)和街道(乡镇)的辛勤打拼。
二是比拼。
实现目标,关键在人,最紧要的是各地领导干部比学赶超、走在前列的那股劲头。相互拼一拼工作决心、工作进展、工作标准、工作成效、工作状态,学一学彼此的特色发展、攻坚克难、科学方法和务实作风。
“街”,代表全市191个街道(乡镇),取名“街”力赛,是希望大家比一比、赛一赛。
街道(乡镇)是行政区划的最小单元,如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毛细血管,只有每一根血管畅通了,整个生命机体才能充满活力。
虽然各街道(乡镇)优势不同,但干部的精气神可以赛一赛、在老百姓中的口碑可以赛一赛、为杭州城市作出的贡献可以赛一赛。
我们将邀请191个街道(乡镇)党委书记或街道办主任做客栏目,说一说各自下一步的工作打算,聊一聊为民办实事的设想,学一学日常工作经验和方法。
我们还将成立一家研究机构——大杭州区域发展研究院,联合相关政府部门、院校机构、热心市民,立足街道和区县,面向杭州和全国,研究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服务、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等,捕捉大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脉动,并与院校机构合作,发布研究成果和指数排行榜。
十三“拼”和“街”力赛,打拼是城市共同的梦想,比拼的是工作态度和决心,赛的是老百姓的口碑。
通过彼此间的较量,以市民点赞鼓励为催化剂,找出自身不足,鼓足未来干劲,早日奉献给世界一个锦绣繁华的人间新天堂,这就是我们推出“十三‘拼’和‘街’力赛”最大的意义。
橙柿互动记者 林建安
制图 李前芳 刘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