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图书馆藏吴湖帆重装稿本《愙斋集古录》首次影印出版

2022年是清末著名金石学家、收藏家、书画家吴大澂(1835—1902)逝世120周年上海图书馆联合中华书局嘉德文库共同推出重磅新书,全彩影印上海图书馆藏吴湖帆重装稿本《愙斋集古录》(全四册)
《愙斋集古录》是吴大澂的代表作,收录吴大澂自藏和同时期知名金石学家,如潘祖荫、陈介祺、吴云、张廷济、顾子嘉、李山农等收藏的青铜器铭文拓片1200余件按器物类型分为十二卷。书中每件藏品都有详尽的释文,重要器物(如毛公鼎、愙鼎等)还有吴大澂的长篇考释文字,几乎每件器物都注明了当时的收藏者或拓片来源,为金石学、文字学研究,以及书法临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本书以上海图书馆所藏民国二十六年吴湖帆重编重装稿本影印出版。重装本此前从未出版,也极少为外界所知,一直收藏于上海图书馆中此为首次出版
图片
2022年8月1日,在上海图书馆召开《愙斋集古录》新书首发座谈会。
此次出版特邀上海博物馆研究员青铜器专家周亚先生浙江大学教授美术史专家书法家白谦慎先生撰写序言,上海图书馆资深馆员梁颖先生撰写后记。帮助读者从金石学和美术史角度了解吴大澂的金石研究与《愙斋集古录》的学术价值,从古籍装帧角度讲解本书的重订重装过程。
祖孙三代倾力编著
家藏手稿全彩影印
吴大澂金石学扛鼎力作
上海图书馆藏
吴湖帆重装稿本首次出版
图片
图片
■ 吴湖帆重装稿本《愙斋集古录》愙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吴湖帆重装稿本《愙斋集古录》毛公鼎
图片
《愙斋集古录》是吴大澂生前最后一部金石学著作,同时也是他毕生未能完成的一部遗著。1902年吴大澂辞世时,此书尚未问世。后经吴大澂之侄吴本善(字讷士)授权吴大澂门人王同愈整理此书,王同愈遂与吴湖帆(字遹骏,吴本善长子,后过继给吴大澂爲孙),重新整理编辑此书,于1918年由商务印书馆石印出版。
在《愙斋集古录》首次出版方面,张元济代表商务印书馆出面,分别联系了回国养病的罗振玉王同愈,请他们撰写序言编纂缘起。王同愈则又出面邀请清末金石学名家、长洲同乡叶昌炽撰写第二篇序言。吴本善除参与转录部分手稿文字外,还出面邀请了书画、篆刻大师吴昌硕为本书题写书签
图片
■ 吴湖帆重装稿本《愙斋集古录》 吴昌硕题签
《愙斋集古录》出版后,极受学界欢迎。罗振玉甚至在《愙斋集古录序》中称誉道:“我朝古金文之学,实至中丞而中兴也。
图片
■ 《愙斋集古录》预约广告“海月笺精印共二十六册 吴郡吴清卿先生手自书辑商周彝器拓本释文,凡一千一百四十四器。海内藏品精华,悉萃于是。”
191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愙斋集古录》后,原稿便又归还吴家保管。二十年后的1937年,吴湖帆、潘静淑夫妇再次重编重装《愙斋集古录》,而这套书经过了吴湖帆补录、补器、补题、补钤、调序等一系列重编的工作,与191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那部书,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图片
■ 吴湖帆重装稿本《愙斋集古录》上海图书馆藏
图片
■ 吴湖帆重装稿本《愙斋集古录》吴湖帆、潘静淑题记
图片
01
内在不同
第一,吴氏夫妇对各卷文本重新进行了厘定,调整原有顺序,增补遗漏内容,将商务版的26卷合并为12卷,吴湖帆还亲笔题写了各卷目录。
图片
■ 吴湖帆重装稿本《愙斋集古录》第一卷目录
第二,重新裁割、拼接、托裱全书拓片,增补、替换部分拓片,甚至还调整了拓片与释文的位置关系。
图片
■ 吴湖帆重装稿本《愙斋集古录》 虢叔旅钟
第三,再次根据吴大澂手稿补录了商务本未收入的考释文字,总计400余则,另补题器物名700余则
图片
■ 吴湖帆重装稿本《愙斋集古录》 父庚爵
第四,在历次补录的吴大澂考释文字上,补钤吴大澂名印,如:“吴大澂”“愙斋”“吴氏金石”等印,以及过录者印章,包括:“本善敬录”“湖颿敬录先人遗文”“静淑敬书”“吴潘静淑”“湖颿续补”“胜之补录”等印。
图片
■ 吴湖帆重装稿本《愙斋集古录》“湖颿敬录先人遗文”印
图片
■ 吴湖帆重装稿本《愙斋集古录》 “静淑敬書”“吴潘静淑”两印
图片
■ 吴湖帆重装稿本《愙斋集古录》 “湖颿續補”朱文方印
02
外在不同
第一,吴氏夫妇为这次重装,专门定制了套格纸以做内页,此纸为白口单鱼尾,版心上方印楷体“愙斋集古录”字样,下方印宋体“吴氏四欧堂藏本/民国廿六年重装”双行十四字,四周单边,板框高25.8厘米,宽37厘米,可以将原稿书页全部纳入板框之中,也使得重装本开本极为阔大
图片
■ 吴湖帆重装稿本《愙斋集古录》 芮公鬲
图片
■ 
吴湖帆重装稿本《愙斋集古录》
第二,将吴昌硕题签叶昌炽序吴大澂自序王同愈跋等手书墨迹依次装入首册卷首
第三,全书采用六眼装订,藏青色绢面书衣,每册皆由吴湖帆手书泥金题签
第四,全书12册分装三函,用细蓝布四合套样式,贴蛋青洒金书签,题名“愙斋集古录正本”,同样由吴湖帆手书。
图片
图片
■ 吴湖帆重装稿本《愙斋集古录》上海图书馆藏
确切地说,第二次整理并不是在1937年完成的,因为此后的十余年间,吴湖帆一直在为这部书做着添砖加瓦的补充工作。
比如,1944年吴湖帆从朋友处得知从吴家失散已久的愙鼎现身北京某古董铺,欣喜之余,触景生情,他便在《愙斋集古录·愙鼎》的1937年补录题记之后,再次补题一则,简述愙鼎出入吴家的始末,并感慨道,“此鼎之出吾家者,凡四十三年,中经磋商者又廿三年,一旦归来,岂非大快。另作《归鼎图》以志古缘。惜距静淑之殁,已六载矣,不及见此为憾耳。甲申冬日,湖帆又识。”又如,1947年,在重装本完工十年之后,吴湖帆又专门邀请民国名士吴稚晖为本书题写书签,并装裱在吴昌硕题签之后。
图片
图片
图片
■ 《客斋集古录》愙鼎吴湖帆补识
图片
周亚(上海博物馆研究员、青铜器专家)
“重装本《愙斋集古录》不失为一部上佳的青铜器铭文著录书。其增加的铭文拓片和注释,为研究金文和清代金石学,特别是研究吴大澂对古文字研究所作的贡献,提供了新的资料。”
白谦慎(浙江大学教授、美术史专家、书法家)
“由于收集和考释的青铜器拓片众多,和《古玉图考》《权衡度量实验考》相比,《愙斋集古录》的体量要大得多,是吴大澂研究古代青铜器的一部代表作。”
梁颖(上海图书馆资深馆员)
“《愙斋集古录》为晚清金石大家吴大澂生前拟编而未完成的吉金拓本图录,身后由弟子王同愈、侄吴本善、嗣孙吴湖帆等共同完成编辑,民国初年交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这是前此唯一的传世印本。直到二十年后,吴湖帆对此书又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重装。这次重装,堪称一项浩大的工程,彻底改变了原书的面貌,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与商务版影印的原件有了相当大的区别。以全新的技术呈现这部巨著全新的文字、图像,其学术意义自不待言。”
本书其他亮点
一、吴湖帆重编手订,呈现全新结构体例
第一册:钟、镈、铎、鼎等206
第二册:敦230
第三册:尊、壶、罍、盉、簠、盘、匜、卣等295
第四册:甗、鬲、豆、觥、觚、觯、角、爵、权、距末、诏版等494
二、新编索引方便查找,名家名拓一目了然
其一,依据正文重新编订了目录。
其二,编制器物名、藏器者姓名索引。
三、印刷装帧精益求精,全面呈现底本面貌
全彩影印可以使不同时期钤盖上去的印章呈现出不同的印色,拓片、释文、题记、印章结合在一起,可谓朱墨灿然。
图片
■ 《客斋集古录》图书内页
装帧上,为了呈现吴湖帆重装后《愙斋集古录》稿本的宏阔开本,本次出版也采用了八开本纸面布脊精装。封面采用热熔纸,触手有金石古器的斑驳质感,再施以压凹工艺,封面烫出《毛公鼎》铭文封底烫出《愙鼎》铭文,此起彼伏间,仿佛摩挲千年古器。书脊布能够有效加强书脊牢固程度,使图书经久耐用。
图片
图片
本书扉页汇集四吴”题签以供读者赏析。其中吴昌硕、吴稚晖和吴湖帆的题签皆来自于重装本中,而我们又专门邀请了吴湖帆先生哲孙、海上书画名家后裔联谊会副会长吴元京先生为本书题签。不同时期的四位同姓书法名家为同一本书题写书签,也可为书林留下一段佳话。
图片
■ 吴昌硕题签
图片
■ 吴稚晖题签
图片
■ 吴湖帆题签
图片
■ 吴元京题签
作者简介:
图片
■ 吴大澂先生像
吴大澂(1835—1902),初名大淳,避光绪帝讳而改名,字止敬,一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末官员、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书画家、收藏家。
图片
■ 吴湖帆先生像
吴湖帆(1894—1968),初名翼燕,字遹骏,后更名万,字东庄,又名倩,别署丑簃,号倩庵,书画署名湖帆。年仅2岁时过继给吴大澂为孙,现代著名绘画大师、书画鉴赏家,与溥儒并称“南吴北溥”。
第一册目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