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礼·资阳篇】雁江区:石榴花开别样红

近年来,雁江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持“组织主导、共融共育、基层治理、产业带动”工作思路,重点突出“民族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繁荣、民族关系和谐”三大示范,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020年,祥符镇小高村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寨”、丰裕镇高洞村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寨”、四三一社区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祥符镇人民政府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21年祥符镇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健全机制促服务
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
健全工作格局,促思想统一。雁江区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区财政每年安排10万元作为民族工作机动资金,保障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指导全区健全完善镇、村、社三级组织体系,形成“主要领导牵总、班子成员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社干部包户”的全覆盖工作格局,确保民族团结任务主动认领,工作责任层层压实。
健全考核机制,促责任落实。将民族团结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纳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推动、同落实,工作成效作为年终目标考核重要指标和干部推荐提拔选用的重要参考依据。
健全工作机制,促工作实效。结合全区各族群众居住特点,指导健全完善定点联络服务、干部群众交流、部门联动3项工作机制。加强政策宣传服务,对不方便出行的群众提供上门办理业务;积极为各族群众解难帮困、化解矛盾,营造和谐的家庭和社会氛围。不定期召开各族群众一家亲恳谈会,学习宣传政策规定,推动全区各族群众相互交流,营造民族团结的和谐氛围。各部门、单位形成联动机制,加强信息互通、工作互助,及时协调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图片
镇村干部与各族群众恳谈
产业发展促增收
构建民族共融新格局
狠抓项目落地,夯实基础发展。2016年,争取省民宗委扶持资金10万元用于村级水泥道路建设。2020年,争取省市项目资金60余万元,用于连心桥及辅助配套设施修建设。2021年争取省级项目发展资金50万元,用于民族产业提质扩面。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造血”功能。高度重视各族家庭脱贫致富。各镇根据实际情况,以特色产业培育为龙头,组织开展农技培训和农村夜校,指派专家开设农技培训班,促进各族群众增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近年来在祥符镇团碑村举办农技培训班50余期,1200多名各族群众参加培训。
突出示范带动,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以祥符镇团碑村、丰裕镇高洞村、三贤祠街道431社区的“示范村寨”“示范社区”和童志超同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为示范,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在全区范围内形成以点带面、辐射全区,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
以产业为支撑,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全区各镇以本镇产业为基础,积极吸收和鼓励民族群众参与产业发展,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起来。在祥符镇团碑村,邀请相关农业专家对种养殖户进行农业技术培训指导,利用民族产业园,吸纳当地民族群众8人加入专合社,每人每年增收8000元以上。在丰裕镇高洞村,坚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提升民族聚居力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成立劳务专合社,成功创建全省柑橘产业创新引领区、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图片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童志超为祥符镇各族群众开展技能培训
文化引领促和谐
树立民族团结新风尚
以创新工作方法为手段,引领为民情怀。雁江区创新推出“五用民族工作法”,探索打造“党建+民族团结”新型民族互嵌式社区,成立“红石榴·邻里守望服务站”,组建“红石榴·民族团结志愿队”,推行网格化管理,划分党员责任区,将城市民族工作纳入常态化、系统化、网格化管理。
以阵地建设为基础,引领文化共融。建立了祥符镇团碑村“红石榴民族连心苑”,展示全村彝族、傈僳族等民族传统文化习俗、民族风情等,增进各民族群众相互了解交流,为加强民族团结、共促发展提供平台。以56个民族彩绘人物肖像、服饰特征、风土人情等内容为主题,打造四三一社区“民族文化长廊”,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内涵。
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思想共进。组建“红石榴·民族艺术团”,充分利用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基地资源,积极创作彰显民族特色的文艺作品,依托劳动节、国庆节等节日和祥符镇的西瓜节、丹山镇的荷花节等重要本土节日,丰富民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结合“活力高洞”旅游环线跑步比赛、“高洞幸福杯”摄影比赛等多种主题活动,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充分融入到节目中,以“说、演、舞、唱”等方式搭建文化交流舞台。
图片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阵地外墙展示
(资阳市委统战部供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