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国整形行业5位先驱

2022年8月19日是第5个中国医师节,致敬中国医美医生。
本文为《大美界》原创
2022年8月19日是第5个中国医师节,致敬天下所有的医生。
沉甸甸的麦穗头是低下去的,饱满而谦逊。
中国整形行业的5位先驱者他们经历过战争,他们是学科带头人,他们是名副其实的良医,他们是中国整形好医生。
1
倪葆春
“中国现代整形外科学之父 ”
倪葆春(1899~1997)享年98岁。
倪葆春是中国现代整形外科的最早开拓者,中国现代整形外科学科第一人,是“中国现代整形外科学之父”,中国整形外科奠基人。
倪葆春在20世纪50年代初出版的《沈克非外科学》中撰写了“整形外科”章节。
1941年,因抗日战争,倪葆春被调任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副总队长,并兼任昆明办事处主任,负责云南省等地的战争医疗救护工作。
倪葆春在1949年度过了他五十岁的生日时高兴地说:“这年我正好五十岁,可以说是我的前半生的结束,后半生的开始。”
1951年8月,圣约翰大学医学院组织了医疗队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倪葆春担任上海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总队五大队大队长。
图片
△倪葆春(右一)参加上海市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手术队
从拖着长辫到成为早期远涉重洋向西方学习的学生,倪葆春成为整形外科学习的先行者,为整形外科的萌芽打下基础。
学霸倪葆春1917年考入北京清华学堂(今清华大学)。1921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1925年,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倪葆春开始从事整形外科的研究是在1926年,师从著名整形外科专家约翰·戴维斯教授。
1927年回国后,倪葆春先后任圣约翰大学代理校长、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院长、上海第二医学院副院长。
中国在医学院校建立的第一个整形外科机构正是倪葆春1929年在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开设整形外科门诊,倪葆春任整形外科主任,并发表《局部麻醉裂唇修补术》。
图片
倪葆春在回国后还兼任上海医学院解剖学和整形外科学的教学,中山医院是当时上海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和外科学院。
2
中国整形外科4位带头人
上海医学院中山医院作为我国整形外科发展初始阶段的摇篮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中国现代医学史上第一个整形外科学习班就是在上海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由美国医生杰罗姆·皮尔斯·韦伯斯特 (Jerome Pierce Webste,1888—1974年)于1948年开办的。
韦伯斯特是中国整形外科的播种者,他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出任第一位外科住院医生。特曾担任美国整形外科医生协会主席,是哥伦比亚大学国际知名的整形外科医生兼临床外科教授,被誉为“美国整形外科教育之父”。
图片
当时韦伯斯特开设的学习班学期为6周,培养出了中国最早的一批整形外科医生。
该学习班诞生了学界公认的中国整形外科学的其中三位开创者——朱洪荫、张涤生、汪良能,他们成为我国各地整形外科的创始人,是中国整形外科的奠基者和带头人,他们对中国整形美容外科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他们促进了中国整形美容行业的崛起。
朱洪荫于1949年9月在北京大学医院(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创建成形外科,这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的前身。
汪良能于1955年4月创建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
张涤生于1961年5月建立上海广慈医院(今瑞金医院)整形外科,现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
所以张涤生院士说:“这个学习班是撒向全中国的一把整形外科种子。”
图片
△三位整形大师 左:张涤生 中:汪良能 右:朱洪荫
① 朱洪荫
新中国第一个整形外科的创立者
朱洪荫(1914—2007)享年93岁。
朱洪荫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创始人。他于1949年9月在北京大学医院(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创建成形外科,这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的前身,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整形外科专业科室。
图片
△朱洪荫
伴随新中国成立起来的成形外科,专业医师就只有朱洪荫一个人,床位只有两张,而且缺乏专科手术器械,朱洪荫决定自己动手,他把刮脸刀片纵横折为四片,用棉线绑在劈开的竹筷上,做为切割剥离的器材。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战场上志愿军遭到严重创伤、烧伤。1951年,朱洪荫参加北京市抗美援朝手术队支援前线救治志愿军。
得益于上海中山医院整形外科学习班,朱洪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手术量巨大,将培训班提上日程。
“我的任务为治疗颜面及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每日奔走两个队做手术,但孤军作战很难满足要求,产生为部队培养专业人员之念。”这是朱洪荫回忆抗美援朝战争的手术时说话。
1952年和1953年举办了两期以军医为主体的成形外科进修班,不少学员毕业后成为成形外科创建者或业务骨干。
图片
朱洪荫(第一排左三)举办以军医为主体的成形外科进修班
汪良能
西京医院整形外科创始人
汪良能(1916年-1989)享年73岁。
汪良能是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烧伤外科的创始人,于1955年4月创建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
图片
△汪良能
在参加韦伯斯特整形外科学习班时,汪良能已是南大医学院(现为南京大学医学院)外科主治医师。
1949年赴美先后在密苏里州圣洛克斯医院、纽约奥本尼大学医学院整形外科中心进修学习,学习期间既取得了美国医师执照。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汪良能1951年决定“中止学习,返回祖国”,拒绝优越工作及生活条件以及“家属来美永久居住”的待遇,但美国政府以“战时不准科技人员离开”美国为由百般阻挠。他便隐瞒科技人员身份在百货公司充当杂工,到处奔走呼吁,向联合国写信,而时任外交部长的周恩来总理也对他进行了声援。
自开始决定回国,汪良能用了3年的时间直到1954年才达成回国的心愿。
回国后,汪良能于1955年4月创建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这是西北地区第一家整形烧伤外科。
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工作的35年里共收治患者一万余名。
1989年主编《整形外科学》,在出版后近10年的时间里均为我国整形外科最具权威的专著。
③ 张涤生
上海九院整复外科创始人
张涤生(1916-2015)享年99岁。
张涤生是中国整复外科创始人,被称为“中国现代整复外科之父”,于1961年5月建立上海广慈医院(今瑞金医院)整形外科,现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是我国整复外科的主要创建者、显微外科的开拓者和颅面外科的奠基者,中国工程院院士。
图片
△张涤生指导颅颌面手术
在抗日战争期间,张涤生院士一直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救援工作。1944年赴印缅前线,在美军第43流动手术队,是远征军中唯一的中国籍战伤医生。
1946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投师著名整形外科学家艾伟(Robert Henry Ivy)教授学习整形外科。
1948年回国,担任上海国防医学院(今长征医院)颌面外科主任;1950年参加上海市第一批抗美援朝医疗队任副大队长,在长春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战伤、烧伤和冻伤治疗中心;
朝鲜战争爆发后,1951年12月,张涤生院士又一次奔赴战场组织救援活动。1953年获得抗美援朝后勤部司令部三等军功奖。
图片
△1941年张涤生留影
张涤生于1956任上海广慈医院(现名瑞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1961年在广慈医院建立整形外科。1966年1月,将科室迁到上海第二医学院(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名为"整复外科"任整复外科主任,上海市整复外科研究所所长。
图片
2012年获美国整形外科医师协会(ASPS)颁发的整形外科国际人道主义奖。
④ 宋儒耀
八大处医院创始人
整形外科先驱既有从学习班崛起的,也有留学向国外积极学习者,宋儒耀同倪葆春一样是去美国学习整形外科技术然后回国发光发热。
宋儒耀(1914-2003)享年89岁。
宋儒耀于1957年创建了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后独立成为北京整形外科专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八大处整形医院)。
△宋儒耀
1942年政府资助宋儒耀前往美国学习整形外科,成为美国整形外科创始人艾维教授的学生,1948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回国后曾任华西大学口腔医院院长。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带领一支整形外科手术队奔赴前线,通过大面积深度烧伤的异体植皮工作,挽救了许多严重烧伤伤员的生命。
图片
宋儒耀(左四)
宋儒耀于1957年教授创建了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后独立成为北京整形外科专科医院。
至此,朱洪荫、汪良能、宋儒耀和张涤生开创的这四家整形外科单位“可以说是中国整形外科最早建立的机构”。
艾伟教授在他1962年的回忆中,特用一节来回忆宋儒耀。他称赞:“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进修学院,宋儒耀是成绩最突出的学生之一……中国出了这样一个人,是幸运的。”
倪葆春曾说:“在我60岁之前,我的学生能超过我,比我们许多人做得更好,这就是我的希望。”
如今整形行业的5位先驱者已经逝去,但他们的学生已经遍布全中国,这些医生们正在整形行业发光发热,致敬最可爱的医生们。
——END——
医美行业交流群
扫码添加群助,实名入群
阅读推荐
图片
医美二十年政策演进史
图片
医美行业2022年中盘点:上游掘金、中游求生、下游转型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