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优化营商环境促经济 吉林化纤再添国产生产线

【今日长吉图】本期速览:

长春市南关区推出“24小时自助服务+‘一码通办’掌上平台”,优化营商环境。

吉林化纤15万吨碳纤维原丝项目一期两条生产线一次开车成功,生产线实现100%国产化。

长春市南关区推出“24小时自助服务+‘一码通办’掌上平台”,优化营商环境

长春市南关区始终将营商环境作为“中心城区”的核心竞争力,聚焦“大环境”、聚力“大营商”,以“24小时自助服务+‘一码通办’掌上平台”为突破口,持续巩固“放管服”改革成果,延伸“四个服务”触角,丰富“万人助万企”形式,加快“数字南关”建设进程,用工作实绩赢得企业认可、群众口碑。

一、对标高位,狠抓改革,以竭诚的政务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

长春市南关区坚持“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追求,牢牢锁定“全国第一方阵”目标,持续推进“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504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一次办结,政务服务审批时限压缩70%以上,企业开办由3天压缩至1小时,独具特色的“网格化零跑代办”开创全省代办服务先河。深入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施行以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的包容审慎监管,162项柔性执法“四张清单”让管理兼具力度和温度。持续升级加码市级奖补政策,修订完善区级扶持服务业发展奖励措施,仅2021年就为47户服务业企业、69户商贸企业、75户高新技术企业、33户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兑现奖补资金4408.41万元,推动各类市场主体突破10.6万户。

同时,搭建由政府主导、背书,协会组织、参与的产业发展平台,组织“万人助万企”系列行动36次,大力推广“信易贷”模式,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让企业抱团取暖、合作共赢,汇聚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更新理念,全时在线,以先进的服务模式实现不间断办事。

长春市南关区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创新打造“24小时自助服务区”,集中了政务服务一体机、工商E窗通自助设备、社保自助服务一体机、税务发票申领机、信用报告查询自助机等5大类17台自助服务终端,提供了营业执照打印、纸质发票领取、身份证和公积金相关业务查询及办理等223项“不间断办事”政务服务,自助办理事项占中心全部事项已达53%;并通过“一码通办”掌上平台实时公布办理进度,有效解决了企业和群众“上班没空办、下班办不了、办完不知道”等问题。

同时,积极开发“信易+”应用场景,同步设立信用服务专区,针对材料准备补齐、手续多头办理等情况,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信用查询、自助打印,容缺受理、先期办理、材料补交、信用修复等服务,确保办事无障碍、群众不白跑;针对金融和楼宇经济发展特点,研发“信易+金融楼宇经济”应用场景,通过招商前核查、入驻后服务、发展中护航等一系列举措,强化信用监管、实现信用赋能,助推全区高端服务业可持续发展。

三、数字赋能,一码通办,以集成化网端平台推动全覆盖服务。

长春市南关区把“数字政府建设”作为助企便民、优化环境的有效路径,不断拓展数字化综合服务云平台的应用范围,坚持统筹谋划、立足实用、科学设计、共建共享,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网络与媒体平台,融合语音快速查找及录入、人脸识别、OCR等技术,积极研发“一码通办”掌上办事系统,着力实现“省政务服务全流程一体化平台”全流程对接、网络化运行。该系统以微信“小程序”为切入口,由前置受理、业务审批和基础配置3个子平台搭建管理架构,为各部门、街乡工作人员和社区网格长配发手持终端、配置专属账号、设置管理权限,实现后台运行、通知提醒、个性定制等功能;系统设有“政策直达即办、掌上办事、全民参与、营商环境、部门专区”5大主题版块和46个子模块,实现问题及时发现、诉求一键上传、进度实时跟踪、政策即申即享。

同时,为增强系统的可应用性,通过“万人助万企”“我为发展献一策”等活动进行预宣传、试运行,并在业务办理流程最后增加“业务评价”环节、增设“投诉建议”板块,经过后台汇总、分类后,由该系统转办至相关承办单位,反馈给平台研发部门,累计处理解决营商投诉案件25件、开展系统升级3次,实现全民参与社会治理。

四、服务全局,拓展端口,以版块化功能增设提升实用性功能。

长春市南关区从问题导向和实用导向出发,持续优化“一码通办”掌上办事系统功能底层逻辑、丰富服务功能、拓展接入端口,为开展“基层建设年”和“四个服务”注入“数字基因”,为广大市场主体和居民群众提供“数智服务”。

在中小微企业房租水电费补贴政策兑现过程中,通过增设“惠企政策即申即享”模块,从而实现“政策精准推送、需求智能匹配、申领一键办理”的全流程“掌上”闭环,有效解决了政策知晓率低、审核难度大、办理周期长、申领要件多等难题,压减兑现周期50%以上,惠及企业5000余户。在本轮防疫经费清算过程中,通过研发“疫情防控经费支出统计”板块,集成了“社区提供信息、街(乡)填报初审、部门核查审验、后台分析比对”等工作流程,自动生成统计和数据分析报表,实现经费申请全过程线上留痕、动态跟踪,进一步规范了经费管理,提高了街乡填报和审计、财政审批效率。

同时,为提升政法工作数字化程度,及时开发“南关政法”版块,建立“八五”普法直通车、应急科普、反诈宣传、法律服务在线咨询子模块,邀请法务工作人员和资深律师定期上线,指派专职工作人员全程在线,为辖区居民提供“掌上”普法服务,累计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反诈宣传等500余次,线上解答法律咨询30余件,将法治工作做到企业和群众身边,不断延伸公共服务触角。

下一步,长春市南关区还将积极探索搭建全区经济数据和企业诉求资源库,全面掌握项目建设、楼宇填充、企业运营等情况,实现区域经济数据动态采集、实时调用,企业困难及时反馈、精准解决,不断通过数字化的方式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吉林化纤15万吨碳纤维原丝项目一期两条生产线一次开车成功,生产线实现100%国产化

8月18日,由吉林化纤自主创新的15万吨碳纤维原丝项目一期两条生产线一次开车成功。15万吨原丝项目作为吉林化纤40万吨碳纤维全产业链项目的主体项目之一,于2021年4月启动建设,计划新建12条原丝生产线。此次1、2#生产线成功开车,也意味着15万吨原丝项目陆续投入运行。

吉林化纤15万吨原丝项目负责人吕宏宇介绍,此次新开车的两条生产线的单线产能均为万吨级,将主要为吉林国兴碳纤维有限公司提供碳纤维原丝。项目一期开车,为实现吉林化纤500亿元产值目标、加快吉林市碳纤维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助推吉林市打造“中国碳谷”迈出坚实的一步。

据了解,此次投产的原丝生产线由吉林化纤自主制造,期间突破技术瓶颈11项、解决“卡脖子”难题23个、申报专利35项。产品以25K及以上大丝束为主,将主要应用于风电叶片、轨道交通、体育休闲用品等领域。其中,纺丝主体设备由吉林化纤自主研发、加工、制造,收丝设备由吉林化纤与设备制造单位共同研发、由设备制造单位制造。这对于未来控制生产成本将有相当大的优势。

从5000吨原丝项目生产设备100%进口,到4万吨原丝改造国产化率达到82%,再到今天的15万吨原丝项目生产设备实现自主制造100%国产化,吉林化纤始终牢牢牵住碳纤维核心技术的“牛鼻子”,不断提升装备国产化水平。目前,吉林化纤不仅是国际唯一的大丝束原丝市场化企业,同时也是国内第一家装备国产化单线产能最大的原丝生产企业。

目前,15万吨原丝项目的3、4#生产线正在安装,整体安装进度在40%-50%;5、6#生产线目前已基本完成基础建设及钢结构,设备近期将陆续到货开始安装;7、8#生产线也正在筹备中。今年年底之前八条生产线全部开车后,预计将为吉林化纤增加10万吨原丝的产能。

记者:黄丹商越洋

编辑:陈昕 舒然

吉林广播电视台 | 吉林大喇叭

工匠精神|吉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制造